回顾影响我国古代疫病流行的各种因素,直接面对这次SARS危机,可以引出以下思考:①要尽快有效地战胜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疫病,必须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有一个有高度取信于民,而又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来统一领导.②应该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发展生产,只有拥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才能有经得起风浪的能力.③合理控制人口、规划大城市的建设规模,是有效防疫的必要措施,这项工作做不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本次发生在我国大城市的SARS爆发流行值得警惕.
作者:张志斌;李经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医学合作始于19世纪末,是中外科学文化合作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医学院与德国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阔,科研人员的往来逾加密切.这不仅促进了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增进了中德两国人民的友谊.
作者:陈一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33年4月5日,这是世界胸外科历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美国外科医生Evart A.Graham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全肺切除手术,从而拉开了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序幕.
作者:刘彦国;王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鸡峰普济方>是一部宋代方书,作者佚名,一般以为该书作者为张锐或孙兆,但缺乏足够的证据.通过系统考证有关文献,确定该书作者是宋代名医张锐而不是孙兆.
作者:杜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挑擦放寒方法为西北普遍流行的民间刺络放血法之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出P.6222医卷有载,为唐代医书.龙门石刻药方与日本<医心方>可佐证,<医心方>记载与<葛氏方>有关.明代张介宾<类经>卷七在注文中指出挑擦放寒为西北之俗,明确记载了这一方法.
作者:张侬;王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的基础上,增加114种编纂而成,其总数应为84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850种,比84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即由于<新修本草>对84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并加以说明,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和<新修本草>新增114种相加而成.
作者:尚志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民国六年(1917)冬及民国七年(1918)春,晋绥一带鼠疫流行,交通断绝达数月之久,病死数千,借款百万.当时徐世昌是总统,任命江朝宗为防疫会会长,江实地调查后,与中外西医和中医研究防治措施.时有曹元森,字巽轩,江苏吴县人,为防疫会会员,力主中医治疫,经验宏富,可与西医防疫并行.
作者:刘晖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由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吴大真、王凤岐辑,列入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文库中,为一部大型全书,1 338千字,这也是对已故中医泰斗的追忆与缅怀,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活动.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可能初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印度或埃及,公元4世纪后向外传播.6世纪,天花在中东地区开始第一次大流行,有的国家死亡人数达10%~15%.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徐润之,字松生,号松龄,浙江平阳人,清末民初浙南闽北名医.耽好道家之学,精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温病,主张汇通中西医学,重视近代医学教育,曾创办中西医专门学校、松龄中医学校,著有<松龄医铎><华佗疡科拾遗>.<松龄医铎>为医学丛书,8编7册,分别成书于1902~1911年间,统一刊行于1912年,现收于<温州文献丛书>重刊.其书各编内容、学术和编排结构等均有特点.
作者:刘时觉;陈克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张介宾是明代杰出医家,其主要著作<景岳全书>继承了<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内容,并与八纲、气血、病因辨证相结合,发展丰富了脏腑辨证学说,建立二纲六变的辨证体系,他承先启后,为后世辨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3年春节刚过,首都北京遭遇了一种新型传染病的袭击,这种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SARS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说明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传染病的防范失去了警惕.回顾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防治传染病取得的成绩:消灭天花、鼠疫、霍乱三大烈性传染病,彻底防治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重点防治麻疹、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这些成绩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统一部署、发动群众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甄橙;程之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金元时期政治思想领域受到少数民族思维的冲击,学术气氛自由务实:儒士从医,格物致知;政治格局变迁等各种社会因素,均对金元时期方剂学创新及交流特点产生较大的客观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可以发现医学外部的社会因素对医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作者:谷胜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浙江中医儿科历史悠久,素来发达,代有闻人,名家辈出.其医术精湛,著述丰富,在当时及现在对我国中医儿科事业均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王光利;胡滨;竹剑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希腊医学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和命运.可是,具有根深蒂固原子论传统的欧罗巴人,信守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原则,在人体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还原分析和实验求证的方法,使古希腊医学从思辨走向描述和结构时代,这是顺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自古崇尚元气论的中国人,按照整体系统思维的原则,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使中医学一脉相承地进入思辨和系统时代,正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两种哲学传统、两种思维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两种生命图景.一个是实体世界,一个是现象世界.他们是世界映入人类思维中产生二重化的结果,是科学认识多元化的反映,是人类思维本性和实践本性所固有的,两者都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准确把握中西医学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演进阶段,对中医现代化应有的内涵和意义才有深刻的理解.
作者:赵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