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池丽玉;管玉霞;孙杰

关键词:参脉注射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参脉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5517例药源性肾损害中文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分布及一般规律.方法:通过CNKI-CHKD对1994~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17例药源性肾损害不良反应涉及155种药物,其中以利尿脱水药、抗微生物药物为主,位居首位的是甘露醇,共2314例(41.94%),其次为头孢拉定886例(16.06%).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以达到安全用药.

    作者:晏琼;黄秋明;胡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利肝隆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利肝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靛蓝、靛玉红、黄芪、黄芪甲苷、绿原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0∶79∶1),检测波长:327 a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084 16~0.504 96μg范嗣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052%(n=5);靛蓝、靛玉红、黄芪、黄芪甲苷、绿原酸定性鉴别均符合规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利肝隆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蕾;王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小儿常见急腹症的放射学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了我院16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讨论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征象.总结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及诊断方法.结果: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为常见.结论: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结合X线和(或)CT检查征象等可以对作出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可尽快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曾令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股骨干骨折42例临床体会

    目的:我们对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特色融入到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牵引及体位护理以及伤区及引流管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结果: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规范治疗和以上方法护理后,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复查拍片也均显示断端对位对线及力线良好,内固定牢固无移位,骨折局部稳定.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使并发症和后遗症大大减少,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血管、神经移位在断拇再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神经移位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缺损在再植断拇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近端血管、神经缺损的离断拇指再植病例回顾总结.结果:术后成活16例,成活率为94.1%.结论:利用血管神经移位进行再植,能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的缺损,对供指影响不大,并且可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是治疗近端血管、神经缺损性断拇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伟;黄先功;亢长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论医院感染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探讨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崇应;褚爱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8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复查胃镜,胃黏膜未发现任何遗留病变.结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诱因及典型临床表现,相应的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积极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以改善黏膜循环,提高患者治愈的成功率.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276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7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并作药敏测定.结果: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以G-杆菌居多(68.3%),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的致病菌;G+球菌其次(16.8%);霉菌占14.8%.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G-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是G-杆菌,真菌日渐增多,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高堂玲;陈云凤;张驰;龙成琴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22.2%),部分缓解12例(66.6%),无效2例(11.2%),总有效率为88.8%.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作者:葛守辈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又称为大出血.肝硬化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因为肝硬化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来势凶猛,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

    作者:磨雪山;王永剑;梁秉杰;王宁;袁飞雁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5~7 d皮下注射及常规应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qd,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终末事件、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有2例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风险.

    作者:毛春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从VATS手术探讨基层医院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开展的影像辅助的小切口直视(VATS)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1例,女2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3例.Ⅰ期26例,Ⅱ期21例,Ⅲa期5例.全部患者创口Ⅰ期愈合出院.结论:VATS肺癌手术能为基层医院开展全腔镜肺叶手术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但传统开胸手术技巧仍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随手术潮流,而更应该加强传统开胸手术训练,在一定的技术成熟基础上逐步开始腔镜手术训练,熟练完成影像辅助的小切口直视手术后,有选择性地过渡到全腔镜肺癌手术.

    作者:龚军;钟琰;曾庆武;李志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措施.方法:THA前充分了解病情,术后重视病情和引流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练.结果:161例高龄患者THA效果满意,少数并发症经治疗均得到痊愈.结论:高龄患者THA除手术环节外,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强化医院对药品质量的管理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震惊全国,这对医药界也是一次很好的警示.作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更要从中吸取教训,尤其是要强化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医院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直接为患者服务的重要窗口.它是通过保障医院药品的供应,并按医嘱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来为患者健康服务.因此强化医院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作者:薛苏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技术及硬化剂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技术及硬化剂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加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爱志;高立卉;陈雁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喉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42例中CT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呈结节状15例,不规则形18例,菜花状8例,巨块形1例;病变部位在声门25例,声门上部12例,声门下部4例,贯声门1例.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周鹏;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人文关怀亲情式助产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亲情式助产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1000名孕妇按照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0名孕妇采用人文关怀式的亲情助产即有分娩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产分娩模式,对照组500名孕妇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65.0±53.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0.4±70.8)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为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2%;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达99.6%,高于对照组的94.5%.结论:对孕妇进行人文关怀亲情式助产,不但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和家属要求,而且拓展了医生、护士和助产士的服务范围,提升了整体的医疗内涵,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作者:孔双;牛保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结果:全膀胱切除时间7~11 h,术中出血1300~2500 ml,5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丁二酸洛沙平34~238 mg/d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在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第4周疗效达高峰,不良反应主要以锥体外系反应(EPS)为主.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持久,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突出,低剂量时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特点,高剂量时具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特点.

    作者:姜亚民;崔兆元;常余善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心肌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1]是由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心脏所致,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异性限制性心肌病,是淀粉样变性病全身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淀粉样变性病国内发病率约为0.03%[2],临床较少见,该疾病预后很差,常因难治性心衰或其他心外脏器衰竭而终死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延长病程,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邹莉萍;熊瑛珈;张泉;秦彦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