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神经移位在断拇再植中的应用分析

刘伟;黄先功;亢长江

关键词:拇指离断, 再植, 血管、神经移位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神经移位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缺损在再植断拇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近端血管、神经缺损的离断拇指再植病例回顾总结.结果:术后成活16例,成活率为94.1%.结论:利用血管神经移位进行再植,能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的缺损,对供指影响不大,并且可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是治疗近端血管、神经缺损性断拇的较好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诱发癫痫25例分析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诱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和我院上报的氧氟沙星诱发癫痫的报道并汇总分析.结果:收集到氧氟沙星诱发癫痫25例,癫痫发作短出现于用药后10 min,长于用药后第6天,发作持续时间短1 min,长35 min,多发作3次,均好转出院.结论:口服和静滴氧氟沙星均可致癫痫,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罗昌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高危儿监测与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高危儿是一组脆弱的人群,其易出现的各种运动、智力、语言等发育障碍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监测方法与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黄育姬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心肌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1]是由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心脏所致,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异性限制性心肌病,是淀粉样变性病全身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淀粉样变性病国内发病率约为0.03%[2],临床较少见,该疾病预后很差,常因难治性心衰或其他心外脏器衰竭而终死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延长病程,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邹莉萍;熊瑛珈;张泉;秦彦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提高门诊药房综合质量的对策与成效

    目的:为提高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质量和服务质量,减少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发生,从而提升药房综合质量.方法:针对药房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订院内项目管理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按照项目制订的计划逐步推进.结果:有效提高了药房各项技术指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制订提高药房综合质量的对策切实可行.

    作者:汪征明;利华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安庆市2009年1~3月手足口病139例报道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安庆市1~3月散发的139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虽然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夏季,但安庆市冬、春季仍有散发病例,发病人群以小于3岁儿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皮疹,重症病例罕见.结论:早发现、早治疗、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陈斌;李晓春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股骨干骨折42例临床体会

    目的:我们对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特色融入到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牵引及体位护理以及伤区及引流管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结果: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规范治疗和以上方法护理后,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复查拍片也均显示断端对位对线及力线良好,内固定牢固无移位,骨折局部稳定.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使并发症和后遗症大大减少,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276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7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并作药敏测定.结果: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以G-杆菌居多(68.3%),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的致病菌;G+球菌其次(16.8%);霉菌占14.8%.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G-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是G-杆菌,真菌日渐增多,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高堂玲;陈云凤;张驰;龙成琴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局解学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诊疗方法.方法:采用旋转复位手法调整、恢复解剖位置,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00例.结果:治愈72例,占72%;显效19例,占19%;有效9例,占9%;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以腰部解剖学知识为指导,采用旋转复位手法纠正错缝的腰椎关系,调整椎后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

    作者:郑玉涛;李青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10例,在上颌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观察第一磨牙的位置改变.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果: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成功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正侧貌改善明显,第一磨牙位置稳定.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可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

    作者:房凌云;冯伟;宫兆宇;王道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结果:98例患者中,死亡10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原性休克5例,心力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提高患者对AMI的认识,丰富临床医师的经验,及时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测血清心肌酶学,密切记录观察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小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酒精性肝病7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0例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sse,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期间均戒酒,予以综合护肝对症治疗,给予氨基酸及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叶酸等.肝功能ALT、AST、TBIL在15~30 d内恢复正常.25例腹腔积液在半个月内消退,均好转出院.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经降门脉压治疗好转,2例出血停止后行套扎治疗.结论:为预防酒精性肝病,应做到积极戒酒,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烈性酒精消耗量、早期诊治酒精性肝病及提高戒酒成功率等.可逐步减少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对控制酒精性肝病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贾梦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5~7 d皮下注射及常规应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qd,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终末事件、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有2例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风险.

    作者:毛春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常规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加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于发病后1个月内观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再发心绞痛及急性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不仅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是一个不错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林海;杨绿舜;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关节镜下清除治疗小儿化脓性膝关节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治疗小儿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清除脓性坏死、增生的滑膜组织,并冲洗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31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炎症复发及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清除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手术创伤及手术切口瘢痕小,疗效确切.

    作者:李文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志雄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抗糖尿病药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也不断加深,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已经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展加以论述.

    作者:刘丽莹;黎刚;黄永英;钟洁容;蔡洁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防护措施.结果:运用有效防护措施,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手术室护士应注意进行综合自我防护和调节,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熟练的专科技能,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8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复查胃镜,胃黏膜未发现任何遗留病变.结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诱因及典型临床表现,相应的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积极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以改善黏膜循环,提高患者治愈的成功率.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胃平分散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胃平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大黄、延胡索等中药成分进行鉴别;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胃平分散片的制酸力;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铝的含量;用RP-HPLC法测定溴丙胺太林的含量,色谱柱:Shim-pack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60∶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7 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胃平分散片制酸力测定达到目的;氢氧化铝含量测定专属性强,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30%(n=6);溴丙胺太林在30~1 5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7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伟杰;聂倩庆;陈小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K-ras基因突变通过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使细胞增生,转化和抗凋亡,后恶变.胰腺癌患者的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是对胰腺癌有效的早期基因诊断方法,而K-ras联合其他基因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总结近10余年来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研究的进展及其在胰腺癌筛检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晶莹;邵春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