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明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用药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并评价其脑梗死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治疗和二级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胜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与胸腔镜治疗青少年肺大泡破裂的疗效.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青少年肺大泡破裂的外科微创手术方式.方法:2002年5月~2008年5月,将100例肺大泡破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施行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B组50例施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A组胸液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早期肺复张不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均P<0.05),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少年肺大泡破裂优于腋下小切口手术,应作为治疗青少年肺大泡破裂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伟民;杨绿舜;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葛根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给予葛根汤治疗.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除急性感染期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外,停用各种免疫增强剂.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葛根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闫仲超;闫建堂;姜文雁;许蕾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主要血管狭窄≥50%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3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27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3例)及三支以上病变组(18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hs-CRP、冠状动脉Genisini评分,用自我平衡模式分析法(HOMA-IRI)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分析胰岛素抵抗、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传军;赵现波;韩冬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提出防范对策,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方法.方法:对脊柱手外科的230份出院护理文件进行护理缺陷的检查.结果: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为:体温单有缺项和不完整,相符性差,医嘱单漏签、代签名、盲目执行;执行医嘱时间记录不准确;健康教育单填写不准确或漏填写;手术交接单不完整,有缺项、漏填;护理记录单字迹潦草、签字不清晰,内容缺乏连续性;记录不完整,未体现动态变化,医护记录内容不一致等.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大护理文件的检查和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重视护理人员法律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重点环节及全程质量监控,以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贾小平;王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我们对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特色融入到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牵引及体位护理以及伤区及引流管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结果:4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规范治疗和以上方法护理后,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复查拍片也均显示断端对位对线及力线良好,内固定牢固无移位,骨折局部稳定.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使并发症和后遗症大大减少,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7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并作药敏测定.结果: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以G-杆菌居多(68.3%),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的致病菌;G+球菌其次(16.8%);霉菌占14.8%.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G-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是G-杆菌,真菌日渐增多,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高堂玲;陈云凤;张驰;龙成琴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挫伤的诊治情况.结果:治愈30例,占85.7%;死亡3例,占8.6%,其中,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严重颅脑外伤2例;自动出院2例,占5.7%.结论:肺挫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经过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肺挫伤可以治愈,其中机械通气治疗为肺挫伤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张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69例(73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6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共有73个动脉瘤,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5.8%.术中10例破裂出血,占13.7%.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作者:崔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31例以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死于失血性休克和MODS.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多发伤和休克,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泉洪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干缺血发作与梗死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常见的多发血管狭窄部位及其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6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DSA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的患者.分析后循环病变常见的血管狭窄部位、侧支代偿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干梗死患者12例,均行内科治疗,死亡3例,1例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其余患者均残留轻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4例,9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行内科治疗;1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患者发展为脑干梗死,终死亡;2例单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及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仍反复头昏发作;1例基底动脉尖狭窄者出现中脑梗死,面积较小,终遗留一侧动眼麻痹.结论:单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及后交通动脉开放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双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与基底动脉狭窄者临床表现较重,尤其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者,单纯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玉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13-甲基肉豆蔻酸(13-MTD)对大鼠有无长期毒性作用,以评价13-MTD的安全性.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0.75、1.50、3.00g/kg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恢复性观察.结果:除高剂量组大鼠给药期间平均进食量较少、体重增长较慢外,各剂量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主要脏器指数及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停药2周后观察未见13-MTD延迟性不良反应.结论:13-MTD以3.00 g/k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150倍给予大鼠连续口服12周,无明显毒性反应.
作者:黄枚;陈旭东;贺龙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分析助产士工作压力源,探讨应对措施,指出应提高助产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加强职业防护等.
作者:刘丹青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建立利肝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靛蓝、靛玉红、黄芪、黄芪甲苷、绿原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0∶79∶1),检测波长:327 a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084 16~0.504 96μg范嗣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052%(n=5);靛蓝、靛玉红、黄芪、黄芪甲苷、绿原酸定性鉴别均符合规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利肝隆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蕾;王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胃镜黏膜针刺胃壁联合药物体疗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治疗后1~3个月根据症状好转情况复查钡餐了解胃下垂的转归情况,评价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Ⅰ度、Ⅱ度、Ⅲ度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0%、92.31%、75.00%,总有效率为90.48%;C组Ⅰ度、Ⅱ度、Ⅲ度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0%、66.67%、0,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B组Ⅰ度、Ⅱ度、Ⅲ度的有效率分别为60.00%、55.56%、33.33%,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A组与B组相比,P<0.01;B组与C组相比,P>0.05.结论:胃镜下以黏膜针刺胃壁为主联合药物的综合方案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满意,疗程缩短,但胃下垂的程度以及存在糖尿病的影响较大.
作者:程望林;张林;吴笋;张虹;曹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措施.方法:THA前充分了解病情,术后重视病情和引流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练.结果:161例高龄患者THA效果满意,少数并发症经治疗均得到痊愈.结论:高龄患者THA除手术环节外,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探讨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崇应;褚爱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碧雪散外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积热型口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配碧雪散外治,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碧雪散外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有较好疗效.
作者:顾洪丽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现状的分析,分析探索如何规范医院信息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管理,保证医院业务的安全正常运行.
作者:刘建广;张磊;刘朝晖;王森;贺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将麻痹性斜视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57只眼.对照组27例50只眼.对照组用西药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及中药治疗.治疗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5例57只眼,显效28只,有效19只,无效10只;对照组27例50只眼,显效13只,有效15只,无效22只,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王建华;谭凤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