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丽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对术中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进行探讨.结果:2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配合满意.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效果确切,清楚了解手术过程,熟悉机器性能和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作者:托景堂;李铁军;于贵华;张杰;韩淑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当代社会,人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逐步下降,内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肿瘤增生性疾病、风湿骨病等越来越常见,并且越来越年轻化.究其原因,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志不疏、急躁易怒、紧张焦虑有关,其进而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失疏泄、气血瘀滞、阴阳失衡而引发多种疾病.
作者:李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42例中CT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呈结节状15例,不规则形18例,菜花状8例,巨块形1例;病变部位在声门25例,声门上部12例,声门下部4例,贯声门1例.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周鹏;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手术切除方式、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15例,近全切6例,无死亡,术后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偏瘫等症状减轻.结论:准确的手术方式及精良的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汪新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也不断加深,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已经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展加以论述.
作者:刘丽莹;黎刚;黄永英;钟洁容;蔡洁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研究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丁二酸洛沙平34~238 mg/d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在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第4周疗效达高峰,不良反应主要以锥体外系反应(EPS)为主.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持久,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突出,低剂量时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特点,高剂量时具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特点.
作者:姜亚民;崔兆元;常余善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干缺血发作与梗死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常见的多发血管狭窄部位及其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6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DSA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的患者.分析后循环病变常见的血管狭窄部位、侧支代偿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干梗死患者12例,均行内科治疗,死亡3例,1例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其余患者均残留轻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4例,9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行内科治疗;1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患者发展为脑干梗死,终死亡;2例单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及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仍反复头昏发作;1例基底动脉尖狭窄者出现中脑梗死,面积较小,终遗留一侧动眼麻痹.结论:单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及后交通动脉开放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双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与基底动脉狭窄者临床表现较重,尤其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者,单纯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玉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志雄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OA)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经小针刀治疗的膝OA 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评价其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0例,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0例,疼痛减轻、生活可以自理、功能未恢复正常10例,疼痛未减轻、功能无改善2例.结论:小针刀疗法能够减轻膝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黄志芬;杨永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防护措施.结果:运用有效防护措施,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手术室护士应注意进行综合自我防护和调节,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熟练的专科技能,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重型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由于应激等因素,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过度,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直接影响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重症脑卒中后早期实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庆伟;陈大刚;毛慧玲;高岩;朱利徽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10例,在上颌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观察第一磨牙的位置改变.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果: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成功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正侧貌改善明显,第一磨牙位置稳定.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可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
作者:房凌云;冯伟;宫兆宇;王道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5~7 d皮下注射及常规应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qd,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终末事件、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有2例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风险.
作者:毛春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K-ras基因突变通过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使细胞增生,转化和抗凋亡,后恶变.胰腺癌患者的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是对胰腺癌有效的早期基因诊断方法,而K-ras联合其他基因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总结近10余年来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研究的进展及其在胰腺癌筛检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晶莹;邵春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总结性分析72例ADEM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72例ADEM患儿经住院期治疗后,临床治愈20例;症状明显好转26例;10例经住院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经治疗逐渐恢复正常:16例昏迷患儿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ADEM临床表现多样,致残率高,应早诊断,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郭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探讨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崇应;褚爱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治疗小儿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清除脓性坏死、增生的滑膜组织,并冲洗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31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炎症复发及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清除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手术创伤及手术切口瘢痕小,疗效确切.
作者:李文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又称为大出血.肝硬化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因为肝硬化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来势凶猛,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
作者:磨雪山;王永剑;梁秉杰;王宁;袁飞雁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用药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并评价其脑梗死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治疗和二级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胜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辅助治疗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设定标准选择急性腹泻病患儿1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泻膏外敷穴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效率为5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显效率为31.25%.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小儿腹泻病起效快、药效强,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很好选择.
作者:叶琴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