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的应用

陈肖连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围术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12月收治的混合痔行PPH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临床护理方法,另一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混合痔行PPH围术期中应用CNP护理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关注类风湿关节炎刻不容缓——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栗占国

    记者早已闻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栗占国在2008年日本横滨举办的第13届亚太地区风湿病联盟学术大会中,当选为新一届亚太风湿病联盟副主席.

    作者:韩同伟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67例肾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67例肾结石患者行肾盂或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37例,肾盂、肾后下部联合切开取石14例,肾盂、肾下极联合切开取石术8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切除术6例.结果:术后残余结石3例,术后复发性结石4例,均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痊愈,其余60例经B超、尿路平片(KUB)检查未见结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的术式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伟;曾格瓦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内科6年来对40例老年糖尿病压疮患者的护理.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对压疮愈合起决定作用.炎性浸润期压疮用常规换药就可以使其愈合,浅度溃疡期压疮还需要物理和药物的结合才能使其快速愈合,坏死溃疡期压疮除了做好换药和物理、药物的治疗,还要采取多种新的技术才能促进其愈合.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同时做好局部治疗与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方面工作.

    作者:张晓艺;张冬英;言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肺癌患者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肺癌患者化疗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护理对策.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无化疗引起永久性脏器损害和死亡病例.完全缓解4例(8.16%);部分缓解35例(71.43%);稳定7例(14.29%);恶化3例(6.12%);总有效率为79.59%.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 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70 mm;流速:1.0 ml/min.结果:盐酸苯海拉明在0.060 72~0.263 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8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子桐;张迪;吴波;史秋菊;傅鑫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通过总结病毒性疾病诊断的工作经验,结合文献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于病毒性疾病诊断进行阐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检测和诊断许多病毒性疾病.它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特点为:①及时性.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②低风险性.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大大减低了人员暴露于严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③高敏感性.在组织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出病毒.④有效性.用于个案病例回顾性诊断和疾病的深入研究.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某些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免疫组组织化学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具有:①用于人类新病毒的识别;②具有与其形态学相关的病原学诊断意义;③提供快速形态学诊断,使严重传染性疾病得以早期治疗;④在无法取得新鲜组织或尚无分离培养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病毒性疾病诊断和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作者:李宁;余琦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术式特点及母儿预后,控制产科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17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行子宫全切除3例,子宫次切除14例.胎儿死亡5例,存活12例.结论:子宫切除手术是临床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加强围生期保健,可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姜源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人工流产现状的分析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以便开展人工流产后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流发生率,保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意外孕娠妇女进行面对面咨询、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原因中有43.75%是未避孕造成的;56.25%为避孕失败情况造成的;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7.04%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她们的避孕知识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晓率低;对人工流产能引起的并发症有34例完全不知道;22.92%的妇女为多次人工流产;21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为她们提供避孕节育服务,20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生殖健康服务;人工流产妇女对在人工流产术后的要求非常高,非常需求安全、无痛、无并发症分别为47例、45例、42例;28例选择咨询交谈的形式来提供服务.结论:积极地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随访,保证节育器的有效性,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

    作者:赵娟;卢头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甲醇-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0)(20:4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盐酸氨溴索在0.244~4.8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3%(n=9).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庞燕军;王欣;曹春英;张悫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黄花败酱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皂苷浸出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次数进行考察:选择乙醇浓度、溶媒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10倍和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0 h和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可有效提取黄花败酱中的总皂苷.

    作者:潘涛;欧阳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动态管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社区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三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三年,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群增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俊芝;苏湘慈;苏湘利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人工流产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社区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更好地恢复.方法:采取术前教育,消除患者紧张、恐惧、胆怯、害羞心理;做好术中教育,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阴道流血情况,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护送患者离院.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结论:人工流产中良好的健康教育能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健康需求,可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对减轻患者焦虑、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及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运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同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5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肩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满意38例,不满意6例,失败0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秦国梁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1.7%和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125/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104/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缓解、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作者:童琴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减少患者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TCA支架术后并发症严密观察并分析原因.结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对能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及护理,可减少PTCA及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素巧;李彩英;赵志红;刘玉茹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IL-6、TNF-α、IL-18等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200例受试对象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6、TNF-α,分析以上炎性因子与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关系;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炎性因子与IMT、LVMI和UAER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代谢综合征组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关分析表明上述炎性因子浓度与IMT、LVMI和UAER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IL-18、IL-6、TNF-α水平不仅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相关,而且与其靶器官损害密切联系.

    作者:马东兵;张立萍;杨惠珍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区域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区域灌注疗法对细菌性肝脓肿前期(急性期炎症感染尚未形成液化区)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6例未液化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为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分别观察患者肝区疼痛情况、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及B超检查肝脏局部感染灶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无感染灶液化病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全身加区域灌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新方法,且操作简单、有效,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志;孙杰;桂明亮;姚继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布地奈德加甘露醇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并发严重喉梗阻的疗效,以减少手术气管切开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方法:选择无其他疾病的并发Ⅱ度及以上喉梗阻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观察组30例,予以急性感染性喉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抗感染治疗同观察组外,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大剂量甘露醇快速推注,布地奈德雾化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显效率为53.30%,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天数为(4.08±0.78)d,治疗组为(2.17±0.6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布地奈德加甘露醇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并发严重喉梗阻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对部分病例可试代替气管切开治疗,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作者:湛建祥;李炳照;赵珩;张翠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

    目的:观察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及中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象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9%,显著高于单用环孢素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且取得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艳丽;程志;韦润红;吴艺;冯磊;石琳;马秋玲;陈疏敏;刘现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Behcet病继发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积脓分析与护理

    目的:分析12例以虹膜炎继发青光眼行滤过术后出现前房积脓病例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医生、护师反复询问病史及检查诊断为白塞氏病,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结果:患者前房积脓消失.结论:Behcet病大多数的眼部表现是前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的坏死性血管病变亦常见,而前房积脓是Beheet病眼部的一个特征.

    作者:郑锦华;刘国家;贺冰;胡晓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