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糖尿病患者动态管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赵俊芝;苏湘慈;苏湘利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三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三年,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群增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IL-6、TNF-α、IL-18等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200例受试对象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6、TNF-α,分析以上炎性因子与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关系;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炎性因子与IMT、LVMI和UAER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代谢综合征组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关分析表明上述炎性因子浓度与IMT、LVMI和UAER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IL-18、IL-6、TNF-α水平不仅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相关,而且与其靶器官损害密切联系.

    作者:马东兵;张立萍;杨惠珍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妇乐颗粒联合腹部红外光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妇乐颗粒联合腹部红外光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慢件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41例,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治愈15例,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妇乐颗粒联合腹部红外光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彭淑英;张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施行的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完善的术前准备,掌握鼻内镜器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双频指数调控老年人硬膜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全麻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反馈调控下,老年人硬膜外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异氟醚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异氟醚用量以及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硬膜外罗哌卡因用药浓度的不同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推注生理盐水+单纯异氟醚(ISO)吸入麻醉;B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2%罗哌卡因(R)+ISO;C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375%R+ISO;D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5%R+ISO.术中通过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50~60之间.术中监测并每隔5 min记录吸入异氟醚浓度(Fiiso)、呼末异氟醚浓度(FE'iso)、SBP、DBP和HR;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1 h(T2)及2 h(T3)抽血测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结果:①C、D两组术中平均MAP较低,每5分钟的变化值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组和D组的术中平均吸入异氟醚浓度(Fliso)及其每5分钟变化值明显低于A组(P<0.05);C、D两组分别减少术中异氟醚用量约21%和23%,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组和B组血浆皮质醇及IL-6浓度在T2和T3均明显高于T1(P<0.05),C、D两组血浆皮质醇升高不明显,IL-6在T3时升高,其中D组升高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BIS反馈调控下,0.375%、0.5%罗哌卡因硬膜外复合全麻时术中MAP适度降低,波动较小,且异氟醚用量分别减少约21%和23%,并有效降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及IL-6的浓度.

    作者:刘晨龙;林财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治疗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0~15 d,短1周,长3周,其中1周内恢复26例,2周内恢复13例,3周内恢复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汉利;尚修万;李磊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肛肠病术后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联合或分别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氯芬酸钠栓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肠病术后联合应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氧芬酸钠栓,创面镇痛效果满意.结论:肛肠病术后应用局部联合方法镇痛,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李二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甲醇-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0)(20:4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盐酸氨溴索在0.244~4.8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3%(n=9).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庞燕军;王欣;曹春英;张悫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苦参碱抗肿瘤研究概况

    苦参碱(Matrine,MA)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在抗肿瘤方面疗效突出,现就其抗肿瘤的机制及其对各种肿瘤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熊小春;安春妹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的Meta分析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血塞通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进行合并分析,评价其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等,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1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采用Cochrane协作网免费提供的RevMan4.2.2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项研究经Meta分析合并,显示11项研究同质性检验:χ2=35.65,自由度为10,(P<0.01),表明11项研究具有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的D-L法进行分析计算、汇总统计量.合并效应量的估计:11篇研究的合并比值比OR合并=2.01,95%CI为[1.37,2.96],OR合并的95%CI上下限均大于1,表明11项研究的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检验:χ2=3.55(P<0.01)表明血塞通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血塞通治疗眩晕的疗效优于目前常用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繁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DIC患儿随机抽取63例设为治疗组,2004年5月~2006年4月收治的DIC患儿随机抽取60例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抗凝、抗纤溶、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微循环)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瓶),每日2次,静脉滴注.动态观察出血、栓塞等临床表现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45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有效24例,无效36例,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提高DIC患儿抢救的成功率.乌司它丁是治疗DIC的有效方法,有推广应用的必要.

    作者:全惜春;靳晓利;刘杨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

    目的:观察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及中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象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9%,显著高于单用环孢素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且取得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艳丽;程志;韦润红;吴艺;冯磊;石琳;马秋玲;陈疏敏;刘现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探讨临床路径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具有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本文从临床路径的涵义着手,对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分析,并且对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临床路径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作者:高歌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区域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区域灌注疗法对细菌性肝脓肿前期(急性期炎症感染尚未形成液化区)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6例未液化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为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分别观察患者肝区疼痛情况、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及B超检查肝脏局部感染灶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无感染灶液化病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全身加区域灌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新方法,且操作简单、有效,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志;孙杰;桂明亮;姚继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通过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时机和方式的改变以及胰腺感染是否局限判定其外科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范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给予相应的外科治疗.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避免复发.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内镜下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宝海;张明昌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我院中心摆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中心摆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分析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心摆药加强了医院药品统一管理,保证了口服药的质量,在提高安全用药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摆药过程中对药晶的质量也带来一些问题.结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心摆药工作,以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薛松;穆剑飞;宋慧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硬膜外辅助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行T3-4常规硬膜外阻滞,手术开始前,Ⅰ组静注氟哌利多0.05 mg/kg、芬太尼2μ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异丙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异丙酚剂量2~4 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患者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输注.结果:Ⅱ组麻醉效果优于Ⅰ组.两组呼吸抑制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牵拉痛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 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昏等现象.结论:硬膜外辅助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作者:关开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内科6年来对40例老年糖尿病压疮患者的护理.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对压疮愈合起决定作用.炎性浸润期压疮用常规换药就可以使其愈合,浅度溃疡期压疮还需要物理和药物的结合才能使其快速愈合,坏死溃疡期压疮除了做好换药和物理、药物的治疗,还要采取多种新的技术才能促进其愈合.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的护理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同时做好局部治疗与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方面工作.

    作者:张晓艺;张冬英;言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超滤膜微生物污染的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超滤膜微生物污染化学清洗灭菌方法对膜的影响.方法:选用75%乙醇、0.5%双氧水和0.2%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灭菌.结果:75%乙醇灭菌、0.5%双氧水的灭菌效果佳,0.2%氢氧化钠溶液灭菌不彻底.结论:0.5%双氧水,75%乙醇可用于复合聚砜膜清洁灭菌,0.2%氢氧化钠溶液只能用于超滤膜的清洗.三种清洁剂对超滤膜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宋艳春;姚江生;李元香;贾本利;杨阔;宋士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人工流产现状的分析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以便开展人工流产后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流发生率,保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意外孕娠妇女进行面对面咨询、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原因中有43.75%是未避孕造成的;56.25%为避孕失败情况造成的;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7.04%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她们的避孕知识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晓率低;对人工流产能引起的并发症有34例完全不知道;22.92%的妇女为多次人工流产;21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为她们提供避孕节育服务,20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生殖健康服务;人工流产妇女对在人工流产术后的要求非常高,非常需求安全、无痛、无并发症分别为47例、45例、42例;28例选择咨询交谈的形式来提供服务.结论:积极地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随访,保证节育器的有效性,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

    作者:赵娟;卢头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术与传统疗法对锁骨骨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手术与传统疗法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96例14~72岁单侧锁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或传统疗法治疗,并随访5~7年.对每个患者进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和分类.依据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手术与传统疗法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55例.生活质量优30例、良21例、可4例;传统疗法治疗组41例,生活质量优25例、良15例、可1例.按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传统疗法与手术疗法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传统疗法可以作为锁骨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庞祖才;杨升平;郭烽;许汉权;陈永韶;胡锐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