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勇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8具、儿童尸体6具,其中,男性16具,女性8具,共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Ⅰ型即正常型占总数的64.6%,为多见;变异型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31.3%,故将Ⅱ型作为变异型的代表.结论:变异型出现率的左右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儿童成人年龄差异均不显著,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作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5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麻醉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上消化道异物均能顺利取出,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静脉麻醉辅助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可以缩短操作时间,更加顺利地取出异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东卫;刘育琼;彭巧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件血小板减少性紫(immuno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龙珍珠玛;郎涛;王燕;徐全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入院治疗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2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32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20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问没有显著增加.结论: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全口覆盖义齿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覆盖基牙制备,钉盖粘固完成后,常规取模,制作方法同全口义齿.结果:覆盖全口义齿经3~5次修磨后均固位良好,组织无压痛,随访2年中所有覆盖基牙均无龋坏,牙周龈组织无龈炎,牙槽骨无吸收,患者反应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覆盖全口义齿町免除拔牙的痛苦及等待伤口愈合的时问,为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年老体弱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作者:王哲;王国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卒中后抑郁(post-stri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临床上除脑卒中固有的各种症状外,尚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
作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均先平扫获取反转法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 3D序列获得动态增强图像及减影图像.对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减影图像及MIP处理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减影图像对89.4%(34/38)的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14/14),病灶旁的异常血管显示良好.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黎明;汪晶莹;向旭;胡银珍;李海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前不久公布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占57%,获奖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189项,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投入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作者:王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螺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锁关节脱位病人46例,按Rockwood等的分型:Ⅲ型32例,Ⅳ型11例,Ⅴ型3例.均用螺钉内固定,同时采用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结果:以肩部外形、活动、自觉症状、X光片和与对侧比较的方法进行功能评定,本组优42例,良3例,差1例.结论:螺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明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HBV-M含量,探讨不同类型慢件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1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血清含量,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TBil、ALT、AST.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而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作者:周卫敏;许青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CD4+CD25+T细胞、CD86分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模型组用豚鼠脊髓和完全弗式佐剂混匀乳剂诱发大鼠EAE,观察两组的发病情况;HE染色和髓鞘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86分子.结果:模型组大脑、脑干、脊髓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髓鞘改变明显:模型组CD4+T细胞、CD86分子显著增多,CD4+CD25+T细胞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CD86分子阳性率增高,与EAE的发病相关,CD4+CD25+T细胞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焦景亚;魏晓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创新(Innovation)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原意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达到创新的目的的原则是改善人们的工作质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对社会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冶长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多,癌性疼痛也越来越多.据资料统计,87%的癌症患者在病程进展到中期以后出现中等程度或剧烈疼痛.
作者:王振友;刘淑清;孟祥光;邱同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1].由于本病的诸多特点,在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
作者:白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宫外孕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及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护理活动中.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适时的健康教育和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能够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安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银珠;谢玉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蚕砂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病人42例,随机分为蚕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于晨起空腹肘静脉采血测定血精、血脂、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同时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量并记录血压.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出现的副作用,每月测定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两组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糖适平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加蚕砂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重复治疗前检查项目.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临床症状、血压、血脂、血糖、UAER、血、尿β-微球蛋白(β2-MG)相似,治疗后两组病人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蚕砂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蚕砂能降低血糖,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有明显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摆在了医院护理管理的首要位置.本文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病区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高职称人员少,未能体现按职上岗等问题,提出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增加病区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完善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等措施,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素质,争取在原有护理人员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医疗改革的要求.
作者:赵敏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本研究对睾丸扭转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拟探讨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张琳郁;赵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肥胖人群炎症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0例肥胖人群和160例非肥胖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脂、血糖.结果:肥胖人群血浆CRP和Fg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人群,并与FPG、2hPG、BMI、TG、LDL-C、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肥胖组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肥胖人群已出现炎症表现,CRP和Fg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1),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 mg/d连续3个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治疗期间心腩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崮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x2=10.650,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刘影;邹继红;马灵芝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