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夏黎明;汪晶莹;向旭;胡银珍;李海军

关键词: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均先平扫获取反转法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 3D序列获得动态增强图像及减影图像.对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减影图像及MIP处理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减影图像对89.4%(34/38)的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14/14),病灶旁的异常血管显示良好.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全身免疫功能及各脏器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可以出现各种慢性疾病.20%的老年人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出现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大通气量明显减少,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致肺气肿,甚者发展至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掌握老年人呼吸系统变化,研究对策,加强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晶;刘向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柏参洗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五柏参洗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钻石)C18(200 mm×4.6 mm,5μm),以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盐酸小檗碱在10.87~108.7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0.12%.结论:本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五柏参洗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佟少辉;李娜;蔡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青年大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6年来青年大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同顾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12月79例青年大肠癌的诊治资料.结果:79例青年大肠癌中误诊为痔出血6例,结肠炎4例,细菌性痢疾(菌痢)2例,肛瘘1例.其中,9例经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3例剖腹探查术中冷冻病理切片确诊,1例肛瘘术中取活检确诊.病理证实腺癌9例,黏液腺癌3例,鳞癌1例.结论:为避免或减少青年大肠癌的误诊,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具体情况,选用钡灌肠或内窥镜、直肠指检等检查手段;对经久不愈的慢性直肠溃疡、瘘管者,发现肿块后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或排除直肠癌;对青年人突然发生的肠梗阻应想到肿瘤件梗阻的可能性.

    作者:老世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方法:2001~2007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超声检查孕妇5 100例,采用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联合筛查胎儿是否存在面部畸形.结果:5 100例胎儿中共筛查出胎儿面部畸形15例,其中,全前脑并单鼻孔3例,全前脑并喙鼻3例,全前腩并唇裂3例,全前脑并唇腭裂3例,全前腩并面部复合畸形2例,全前脑并无鼻1例,均经引产后证实,且无一例漏诊.结论: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在观察胎儿颜面部结构上各有其临床价值和优势,我们需综合分析评价,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王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医院自制制剂的微机管理

    为提高医院自制制剂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我们使用FOXBASE语言,独立编写了自制制剂管理软件包,对制剂原材料、成品的购入及使用、消耗实行微机管理.实现了制剂室成本核算及收益情况实时监控的微机化管理.

    作者:王红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国中药企业开发越南市场的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针对法律意志、产品定位和市场开发这三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进对越南市场的开发.

    作者:黄焱;陈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均先平扫获取反转法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 3D序列获得动态增强图像及减影图像.对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减影图像及MIP处理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减影图像对89.4%(34/38)的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14/14),病灶旁的异常血管显示良好.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黎明;汪晶莹;向旭;胡银珍;李海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全面预算如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预算作为企事业单位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正受到卫生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其功能和影响力将日现突出.本文分析了目前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何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46例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同时患胆囊炎和阑尾炎的患者46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观察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40~100 min,胃肠功能在5~20 h恢复.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是治疗胆囊炎和阑尾炎的较好手术方式.

    作者:李观华;张慧;许桂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5年1月~2007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Walk Away40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2年半的时间里,大肠埃希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的增高趋势,对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结论:及时有效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可尽早发现大肠埃希菌的院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秀林;张丽妍;陈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1),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 mg/d连续3个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治疗期间心腩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崮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x2=10.650,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刘影;邹继红;马灵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位置关系的观察与研究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8具、儿童尸体6具,其中,男性16具,女性8具,共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Ⅰ型即正常型占总数的64.6%,为多见;变异型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31.3%,故将Ⅱ型作为变异型的代表.结论:变异型出现率的左右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儿童成人年龄差异均不显著,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作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学专业学生在机能实验课学习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机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好课堂,药学专业学生可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本文提出在机能实验课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作者:陈龙江;陈科;杨拯;廖昌军;李鑫;刘静;张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发现肝性脑病先兆,通过护理干预,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18例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除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肝昏迷自动出院外,其余16例患者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及时发现诱因,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苗永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目的:验证一种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检验,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五种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且控制菌检查具有专属性.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罗红霉素片微生物限度可行.

    作者:赵金英;樊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993~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我院1993~2007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归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39例ADR涉及中西药品共82个品种,其中,重度15例(6.28%)、中度34例(14.22%1、轻度190例(79.50%).中两药注射剂共64个品种203例,占总例数的84.94%.变态反应142例,占总例数的59.41%.其中严重者11例,占严重例数的73.33%(11/15).结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为ADR总例数的59.41%(142/239).经皮肤试敏阴性后,仍发生变态反应的有31例(青霉素类16例,头孢类14例,维生素B1注射液1例),占总例数的12.97%(31/239),占变态反应例数的21.83%(31/142).提示医生对有变态反应的药物品种,在临床应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可能出现的潜在致敏条件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②注射剂型ADR发生率高,为ADR总例数的84.94%(203/239).反映了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醒医生和患者要慎重使用注射剂,对能用口服和外用制剂治疗的疾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适宜的用药途径,减少ADR的发生.防止患病的机体再受到药物的损害.

    作者:段锡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宫外孕患者46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宫外孕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及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护理活动中.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适时的健康教育和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能够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安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银珠;谢玉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下降,不能将血液排出,静脉回流受阻,使脏器动脉系统血供不足,而静脉系统血脉淤阻为主要病理特征,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件心脏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

    作者:郭腊飞;石海澄;刘绪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胶囊治疗,每次5粒,每日3次,疗程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胡文兴;李荣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诊断方法及降纤抗凝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方法并观察纤溶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详细分析60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将应用纤溶抗凝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调查28例未用纤溶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核磁共振(MR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早期纤溶抗凝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缓解、体征恢复、痊愈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和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滕国志;李东群;王冶;张月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