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前房积脓或积血2例

周纯;陈根喜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 前房积脓, 降眼压药, 角膜雾状混浊, 地塞米松, 渗出物, 毛果芸香碱, 结膜下注射, 眼部检查, 瞳孔散大, 角膜水肿, 视力, 色素沉着, 口服, 静脉滴注, 角膜厚度, 虹膜萎缩, 对光反应, 体质差
摘要:例1:男,76岁,于1994年1月8日因双眼红痛伴头痛、恶心、呕吐,以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左0.02,右0.05,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水肿,周边前房约1/4角膜厚度,前房闪光阳性,瞳孔散大约6mm,对光反应消失.眼压右10.89kPa,左9.24kPa.诊断: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目1次,醋氮酰胺片250mg、速尿片40mg口服,每日3次;1%毛果芸香碱眼水点眼.治疗后眼压下降为右2.74kPa,左2.92kPa.第7天右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充满灰白色絮状渗出物、前房积脓,有脓平面,眼压上升至6.62kPa,即在口服降眼压药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1周后前房渗出物、积脓吸收,眼压降至2.74kPa,视力0.2,角膜后色素沉着,上方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因体质差,家属不同意行减压术而出院.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脓肿的CT诊断

    随着B超、CT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脓肿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但部分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笔者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及CT复查等证实的肝脓肿作一分析,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光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胆道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9例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处理是肝胆外科手术难题之一,尤其是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过去常常因无法处理而放弃手术.1995年4月至1998年9月我们用胆道内支架治疗了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定耀;李明主;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38例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50%的癌症患者可出现脑转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全脑放疗和化疗等.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用OUR-XGD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38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厉民;黄润生;王天华;郑新法;黄素文;邵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颈部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灌注疗法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的机率及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IAC)和静脉化疗(PVC)分别治疗头颈部鳞癌9例和15例,观察并比较两种化疗方法的疗效、全身与局部毒性反应程度以及人体功能所受到的影响.结果IAC组有效率达88.89%,而PVC组为4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IAC组血液、心脏和皮肤粘膜的毒副反应明显较PVC组轻(P<0.05或0.01).结论IAC对提高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减轻PVC治疗中的毒副反应程度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昕;赵士芳;黄剑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肠出血的诊断技术

    临床上以Treitz韧带为界将消化道分为上、下两段.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小肠(本文专指空回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在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小肠出血仅占下消化道出血的1%左右,但定位诊断却往往比较困难,即使剖腹探查也只能对30%左右的病例作出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小肠出血病因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笔者就近20余年来各种检查方法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或可有所裨益.

    作者:周孝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20例

    海绵状血管瘤系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肿瘤.我们于1996年4月~1998年10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0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郭良;王可敬;刘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抽气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当胸腔引流无效出现持续漏气或气胸复发时才需要外科介入.标准后外侧或前外侧胸腔切口现已少用,目前主要采用微创胸腔小切口或电视胸腔镜(VATS)行气胸修补术.尽管胸腔镜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小切口手术亦有其独到之处.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自1996年8月至1999年9月使用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8例的经验,对其优越性作一探讨.

    作者:章响艳;吴亦志;涂韶松;朱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闭合性颈段气管损伤的救治

    钝性闭合性颈段气管损伤临床上罕见,但若不能早期诊断和处理,可即刻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此类病人15例,就其救治原则作一探讨.

    作者:陈波蓓;金建新;项松洁;高金建;倪丽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发病3天以上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

    一般对发病超过3d的急性阑尾炎多主张继续保守治疗[1],但若此时炎症仍难以控制或腹痛加剧,也应手术治疗.我科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63例,其中发病超过3d的急性阑尾炎32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树贤;王友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前房积脓或积血2例

    例1:男,76岁,于1994年1月8日因双眼红痛伴头痛、恶心、呕吐,以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左0.02,右0.05,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水肿,周边前房约1/4角膜厚度,前房闪光阳性,瞳孔散大约6mm,对光反应消失.眼压右10.89kPa,左9.24kPa.诊断: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目1次,醋氮酰胺片250mg、速尿片40mg口服,每日3次;1%毛果芸香碱眼水点眼.治疗后眼压下降为右2.74kPa,左2.92kPa.第7天右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充满灰白色絮状渗出物、前房积脓,有脓平面,眼压上升至6.62kPa,即在口服降眼压药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1周后前房渗出物、积脓吸收,眼压降至2.74kPa,视力0.2,角膜后色素沉着,上方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因体质差,家属不同意行减压术而出院.

    作者:周纯;陈根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20例腹部手术病人采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治疗组),同期另150例腹部手术病人未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体温、血白细胞数、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160例(72.7%),未发生肠粘连135例(84.4%);对照组术后获得随访110例(73.3%),未发生肠粘连53例(4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有防止肠粘连的作用.

    作者:朱建和;王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发伤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创伤后期并发症是导致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多发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现对我院急诊科近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79例多发伤作一分析,旨在探讨肺部并发症防治的措施与意义.

    作者:赵晓刚;干建新;陈毅军;江观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网膜包裹T管预防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结合其它术式治疗胆道疾病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并非罕见,发生率约为0.84%~1%[1],后果严重,病死率可达6%[2].为此,我科1996年~1998年尝试用大网膜包裹T管来加以预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成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左膈脂肪瘤1例

    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20d前起自感胸闷、气急、心悸伴左胸不适,有时晚间惊醒,无咯血史,在当地卫生院用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无外伤史.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症.X线检查:左膈顶有一直径约6cm大小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边界光整.经透视,块影随呼吸上下移动,与横膈运动保持一致.两肺野未见实质性病灶,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右侧膈肌无殊.诊断为左侧膈肌肿瘤,脂肪瘤可能性为大.CT检查:左膈肌上有一不规则圆形低密度阴影,CT值为-67Hu左右,亦考虑为左膈脂肪瘤.手术所见:左膈肌顶部中心腱有直径3.5cm裂口,大网膜疝入左胸形成直径约5cm之肿块,被左下肺组织包裹、固定.左下肺组织与其余膈肌也有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显露疝内容物及膈肌裂孔,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修补膈肌裂孔.手术诊断:左侧膈疝.

    作者:王相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两处以上)是一种特殊年龄段特殊类型的血肿.我们在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2例,资料齐全的54例中38例作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就非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丁永志;陈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笔者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采用刮吸法技术对50例胆囊病变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岳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30例治疗分析

    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严重上肢创伤,伤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很不一致.Lange等[1]认为肱骨骨折只有采用坚强的内固定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采用非手术疗法发生肱骨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接的危险性很大.王全平等[2]也认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消除浮动肘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我科1985年~1997年共收治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30例,现就其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陈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国内LC中转开腹率为2%~3%,胆总管损伤发生率为0.32%,胆瘘和胆囊管瘘发生率为0.31%[1].我院1996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LC195例,其中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为6.6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但无胆管损伤及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中转开腹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国良;施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5例分析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10%~20%[1].我院1989年1月~1998年12月共抢救5例Ⅲ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益君;陈靖阳;杨为海;张建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B超诊断价值

    本院1991年~1997年收治肾损伤46例,均经临床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损伤程度,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显示B超对诊断肾损伤,尤其是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白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