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膀胱切除手术体位的改进

黄丽梅;孔敏

关键词:全膀胱切除, 手术体位, 改进
摘要: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浅表肿瘤,经初次治疗后复发率达70%,且有10%~20%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是治疗有肌层浸润膀胱癌的金标准,也是许多无胍层浸润但有高危进展患者的一种可选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芪红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芪红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芪红合剂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术后14 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结扎侧肾组织分别用HE、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纤维连接蛋白(FN)和TTMP-1 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FN、TI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手术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中药芪红合剂可降低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并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FN的表达.而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的作用,推测其抑制TIMP-1表达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董华玲;马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梗死好发部位及易患因素.方法:分析经CT或MRI证实的220例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可能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50%的患者表现单纯运动障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易患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控制高血压、控制和降低血糖及戒烟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影响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时间、年龄及眩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及伴随有无眩晕的突聋患者150例,采用以前列腺素E1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助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关系,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小于2周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22%;起病大于3个月就治者,其有效率为58.33%.从年龄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75.00%.伴随症状看,伴有眩晕者有效率60.86%;不伴眩晕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疗效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伴眩晕的疗效差,不伴眩晕的疗效好.

    作者:邹苑斌;黄健男;刘庆好;郑明奋;刘玲中;彭树之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氧疗等呼吸道护理方法.结果: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8例,88例气管切开患者,置管时间10~28 d,平均19.6 d,无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原有呼吸道感染者经1~4周治疗护理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类病例多存在气道梗阻因素,在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及时气管切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PaO2.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应用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张晓阳;朱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乙肝感染者家属相关预防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目的:为了解HBV感染者的家属对相关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其预防乙肝的知识水平,预防疾病传播,提高生活质量,探索在高危人群中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目行设计问卷,随机对HBV感染者的家属148人进行调查,主要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疫苗预防和有关垂直传播等三方面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并采用三级评分法.结果:对八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为12.8%~61.5%(平均30.7%),评分满分16分,结果高14分,低6分,平均8.03分,及格49人,及格率仅33.11%.文化程度影响到认知水平.结论:HBV感染者家属普遍缺乏乙肝预防相关知识,并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应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对HBV感染者家庭成员乃至公众的健康教育力度,并搞好HBV感染者家属的预防和监测工作.

    作者:宋清瑞;朱建勇;严玉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白血病血浆及尿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酸分解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有报道血浆ADA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1,2].但未见尿ADA测定报道.我们观察了各种类型白血病血浆及尿中ADA活性测定结果,并探讨了其对白血病诊断、疗效及预后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春;郭超;王洪建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中医四诊在无偿献血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中医四诊结合西医常规的听心、肺及测血压等体检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全面体检,以减少献血反应并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360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西结合体检和西医常规体检,均筛选出100人参加无偿献血行动,观察双方出现献血反应例数的多少,并追踪血检结果比较双方化验不合格例数的多少.结果:中西结合组比西医常规组献血反应及血检不合格数均减少1倍.结论:中医四诊结合西医常规体检效果明显增强.

    作者:傅宇宏;尚明;樊敏;吴凤哲;朱晓玲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花环直接法,对5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复感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果:复感儿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均<0.01);而CD8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周小燕;余华;邓朝霓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德刚;李新胜;徐静;尹刚;陈胜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69、CD25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细胞仪检测29例晚期癌症病人放疗前后T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CD69、CD25,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癌症患者放疗前CD69、CD25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CD69、CD25均升高(P<0.05).结论:以上结果可能与放疗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体内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有关,说明放疗有利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使肿瘤缩小,免疫力提高,抑制肿瘤的生长.

    作者:刘兴海;安献云;苗丰盈;张和华;唐海峰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多民族药材白花丹的原植物、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作者:霍仕霞;闫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X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输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减少病人出血量,从而进一步减少病人输血量.

    作者:刘正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针灸百会穴治疗久泻36例

    目的:探讨针灸百会穴治疗久泻的疗效,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针刺百会穴加艾灸并配合脾俞、章门、足三里、关元穴治疗久泻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2例,好转14例.结论:针灸百会穴治疗久泻疗效满意,适合临床运用.

    作者:贾琳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寻常型天疱疮血清白介素-1、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

    目的:探讨白介素-Ⅰ(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例PV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L-1、IL-10、TNF-α水平.结果:PV患者活动期血清IL-1、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血清IL-10较对照组降低(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IL-10及TNF-α在PV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陆茂;叶俊儒;沈跃莉;彭科;唐蓉芳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农村与城镇中小学周边商店食品安全调研

    目的:调研比较农村与城镇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的状况,评估中小学生课外饮食的安全性.方法:对本辖区42所农村中小学附近的61家商店,38所城镇中小学附近的57家商店、超市中的学生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指标及添加剂检测.结果: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指标中,农村中小学周边商店食品超标率分别为21.7%和15.6%,明显高于城镇的19.7%和16.6%(X2=13.435,X2=5.89,P值均<0.01);在食品中增色和增味的添加剂检测指标中,农村中小学周边商店食品超标率为13.4%,而城镇是7.9%(X2=11.13,P<0.01).农村中小学周边商店糕点类和肉与肉制品类食品超标率分别是16.6%和17.7%,均明显高于城镇的7.1%和9.6%(X2=7.065 2,X2=7.0652,P值均<0.01).结论:农村中小学周边商店所售食品问题较多,安全隐患较大;城镇个别地方问题较大,但总体较好.提示加强中小学周边商店、超市的管理和监督检测的同时,要对学校和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作者:王彦青;栾玲;杨翠云;柳宗东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6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死亡5例.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稻;谭兴萍;赖丹;蔺军;刘文萍;游涛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脑性瘫痪1例分析

    脑性瘫痪主要是围生期获得性非进行性脑病导致的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疾病或综合征.

    作者:宋俐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56例呼吸衰竭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符合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患者,分析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所有56例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严密的护理,以确保疗效.

    作者:贾旭升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1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治方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收治的10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缝合止血+肝动脉结扎术,填塞+缝合止血.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其余8例均止血成功好转出院.结论: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应以止血保肝为主,以抢救生命为目的.针对病人不同的病情选用治疗方法必须个体化.

    作者:刘俊平;吴桂芳;罗翠松 刊期: 2008年第28期

  •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85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复律后,甲组口服胺碘酮,乙组口服普罗帕酮,并随机观察.结果:两组均有复发,均有因副作用停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方面均有作用,但都有副作用发生,在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上,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发生使治疗停止的危险性方面,胺碘酮占的比例高.

    作者:武晓冬 刊期: 2008年第28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