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跃
目的:观察清心除烦针法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分清心除烦针法合并西药及单纯用西药治疗焦虑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清心除烦针法合并西药的总有效率为96%,单纯西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针药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证实清心除烦针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作用显著.
作者:胡振宏;赵安全;杨杰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氧疗等呼吸道护理方法.结果: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8例,88例气管切开患者,置管时间10~28 d,平均19.6 d,无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原有呼吸道感染者经1~4周治疗护理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类病例多存在气道梗阻因素,在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及时气管切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PaO2.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应用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张晓阳;朱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8期
采供血机构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形式,决定了工作人员可能会在每天的工作中,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在采集血液及血液分离、检验中,如有刺破皮肤、血袋破漏、阳性血接触,操作中及医疗废物处理当中,都会受到遭受职业暴露危险的侵害,由此导致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的机会也会增高.
作者:张西春;张雅莉;曹丽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发生渗漏肿胀的部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输液安全的管理.方法:对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输液肿胀面积超过4 cm×3 cm的45例患儿肿胀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易发生肿胀的部位是下肢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不易发生肿胀的部位是患儿头部.对肿胀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无一例发生渗漏部位组织坏死及医疗纠纷.结论: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家长的理解合作,选择不同部位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加强巡视观察,避免发生严重的液体肿胀,发现输液过程中液体肿胀时要及时处理,力争达到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的佳效果.
作者:鄢爱梅;唐汇群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临床疑诊冠心病的85例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对比得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1%,特异性69.4%,假阳性率32.6%,假阴性率12.8%,阳性预测值67.4%,阴性预测值87.2%;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双支/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与73.3%.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及稍低的阳性预测值,在避免一些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不利情况时,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冠心病多支病变者更是如此.
作者:贾国力;赵瑞军;张军堂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由口进食,鼻饲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氮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7年5月~2008年5月共对92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鼻饲,现将鼻饲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赵志敏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石膏倒膜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探讨石膏倒膜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6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石膏倒膜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3.1%,对照组有效率63.8%.结论:石膏倒膜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索老年人贫血的原因.方法:对1999年6月~2007年2月就诊的92例老年人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性贫血和(或)营养性贫血71例,占77.2%,血液病21例,占22.8%.结论:老年人易患贫血,且容易漏诊.老年人贫血以继发性居多,血液病也不少见.
作者:张文兰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梗死好发部位及易患因素.方法:分析经CT或MRI证实的220例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可能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50%的患者表现单纯运动障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易患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控制高血压、控制和降低血糖及戒烟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治疗方案.方法:120例住院儿童哮喘按轻、中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平喘,合并呼吸道感染者,给予抗生素,中重度发作给予静脉滴注氨茶碱和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贝可乐),硫酸沙丁胺醇粉雾剂(沙普尔),两组治疗72 h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贝可乐、沙普尔吸入治疗起效快、疗效好,可有效控制哮喘.
作者:伍亚辉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用左氧氟沙星与环丙沙星两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医药费用从而指导临床更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方法:92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 mg,qd,和环丙沙星400 mg,bid,连续用药7d.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3.5%,总药费1 092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1.3%,总药费714元.结论:两药对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更合理,更经济.
作者:杨雪梅;吴庆欢;陈彩云;肖锡州;马凌燕;任英健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确定的人类26种基本药物之一.近来,人们又认识到维生素C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预防和治疗中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淑梅;杨晓梅 刊期: 2008年第28期
脑性瘫痪主要是围生期获得性非进行性脑病导致的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疾病或综合征.
作者:宋俐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樟脑乳膏中葡萄糖酸氯己定的含量.方法:以Kromasil-C18(250.0 min×4.6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44:56: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0.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8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08~0.72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0.04%.结论:该方法便捷、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该药的质量.
作者:会书钧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①IBS组IFN-γ、IL-12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IBS组IL-4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②同正常组比较,pIBS组IFN-γ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IL-4、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同正常组比较,非pIBS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呈Th1优势反应;感染因素影响了Th1/Th2失衡;腹泻型IBS患者焦虑状态亦可能影响了,Th1/Th2失衡;抑郁状态与Th/Th2反应关系不大.
作者:阿妮瓦西;秦忠智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机制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3例酷似心绞痛的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等治疗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机制与抗返流机制减弱和返流物对黏膜的攻击作用有关,在临床上做好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荫国 刊期: 2008年第28期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10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作者:司周洁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使其尽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方法:本组92例,男37例,女55例,年龄60~89岁.在对老年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中,首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制定周密护理计划,在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情况,做好专科护理、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围术期护理,治愈效果明显,伤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假体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护理我们体会到细致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认真的功能锻炼,详尽的出院指导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
作者:黄蓓;肖秋维;高阿娜 刊期: 2008年第28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在呼吸衰竭发生后及时有效地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导管的管理,及时有效的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药芪红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芪红合剂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术后14 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结扎侧肾组织分别用HE、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纤维连接蛋白(FN)和TTMP-1 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FN、TI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手术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中药芪红合剂可降低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并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FN的表达.而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的作用,推测其抑制TIMP-1表达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董华玲;马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