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峰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肺动脉成形术中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4例患儿经皮球囊扩张肺动脉成形术瞬间心电图.结果:发生心率减慢55例(85.9%),右束支传导阻滞21例(32.8%),室性早搏19例(29.7%),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4.7%),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4.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6%).结论:皮球囊扩张肺动脉成形术瞬间球囊扩张刺激流出道,并刺激迷走神经易发生心率减慢、各种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作者:王丽琳;傅国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粟粒性结节及脑膜炎性病变显示佳,粟粒性结节常位于皮髓交界区,脑膜炎性病变则以脑底部明显.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袁爱梅;徐鹏;尹建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的不同超声声像表现,提高对盆腔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年来913例盆腔肿瘤手术病例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肿块超声图像与其病理特点密切相关,本组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在对盆腔肿瘤的超声诊断中,应结合超声图像、相关病史、相应特殊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李建华;王兰君;韩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指导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肺结核球并对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除异烟肼外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均在81.13%以上,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组合后的敏感性也较好.结论:绝大部分肺结核球的治疗不需要采用复治和耐多药方案,应尽快手术切除,手术后仍可采用2HRZS/4HRZ方案治疗且效果满意.
作者:逯中民;邢宝春;张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注射液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静脉输液外渗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山莨菪碱注射液外涂后再用硫酸镁湿敷,对照组单用硫酸镁湿敷,72 h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及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山莨菪碱注射液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硫酸镁.
作者:刘雪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行ERCP术患者2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7例,分别于术前30 min开始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0.5 g及术后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0.5 g;对照组10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并于术前、术后2、24 h行血淀粉酶测定,同时观察胰腺炎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ERCP术后2、24 h血淀粉酶分别为(246±224)U/L和(252±291)U/L,与对照组的(499±597)U/L和(466±5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发生治疗组胰腺炎,发生率为4.2%,对照组9例,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氟尿嘧啶能有效地治疗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
作者:雷家才;石定;尤华强;张秋凤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不同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小儿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组(Ⅰ组)、氯胺酮伍用丙泊酚(Ⅱ组),观察并记录其平均诱导时间、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无论在诱导时对MAP、HR的影响,还是在小儿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上的影响都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儿全麻时以氯胺酮伍用丙泊酚优于芬太尼.
作者:钱亚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对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对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利用大孔树脂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vomifoliol,1)、乌苏酸(ursolic acid,2)、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3)、2a-羟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乔颖;何立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人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7-10 d后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治疗.结果:疼痛缓解和改善是本组病例有效的反应,影像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血供状况,血管再通率高,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吕朝阳;李福亮;秦春堂;张铭芳;梁爱梅 刊期: 2008年第33期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渠首所在地,集山区、库区、边缘为一体,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和移民大县.
作者:王伟;梁转芝;梁明理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26例在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65例),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36例),金属裸支架组(25例),分析支架置入后6个月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6个月再狭窄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血管通畅.心功能和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个月后随访时,均无支架内血栓发生,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9%: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7%;裸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3.3%.结论: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患者并未增加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再狭窄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裸支架相比.两者6个月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作者:轲利东;樊宏杰;吴海艳;孙本琴;韩雪玲;杜明华;许春艳;樊玉林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总结20例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肺气肿合并肺炎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例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的X线胸片表现为网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的阴影,内掺有囊状密度减低区,占85%.从患者痰中检测出致病菌14株,其中,G-菌11株.G+菌3株.抗菌药物主要选用针对G-菌的抗生索,占所选用抗生素的68%.结论:认识X线胸片特点及致病菌特点对诊治肺气肿合并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主要选用针对G-菌的抗生素.
作者:谷平认 刊期: 2008年第33期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老年疾病尤其老年消化性溃疡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消化科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60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43例,经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5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缩短了病程,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精心护理,可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作者:李玲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USA方法检测4 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依次为83.78%、74.7%、60.21%.HBeAg阳性模式组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eAg阴性模式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作者:王怀莲;岳枫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视盘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程经过、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并辅以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系统治疗和观察了视盘血管炎56例69眼,其中,视乳头水肿型40例44眼,中央静脉血栓型16例25眼,并对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视乳头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进行检查.结果:随访1年,5例患者出现视盘颜色变淡,盘周血管可见白鞘,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视盘血管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内源性血管炎,是对广泛抗原的过敏反应,抗感染和抑制免疫反应可以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视盘血管炎虽属良性眼底疾病,但要警惕少数缺血性改变的发生.
作者:郑雷文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发热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家长在发热患儿表现出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后患儿治愈率为100%,平均热程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结论:对发热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是科学治疗和护理发热成功的关健.
作者:水青云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报道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腹膜后纤维化特别是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较罕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合并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张学峰;董礼明;李春秋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做好护理安全的管理,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方法:通过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业务学习4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结果: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这种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张宇鸣;李红;徐羽;李东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电针、红外线加推拿联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为面瘫后遗症的治疗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电针、红外线加推拿联合治疗面瘫后遗症52例.并设电针加红外线组、电针加推拿治疗组、红外线加推拿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静态下对称性评分、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改善优于各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红外线加推拿联合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美兰 刊期: 2008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