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测定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

杜晓峰;才谦

关键词:丹参素, 心宁片,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改进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5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30 min,采用甲醇-1%冰醋酸(6:94)为流动相,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心宁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塑形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因创伤及手术等因素造成颅骨缺损的修复,在形态上要做到与原缺损部位一致十分困难,特别是部分颅骨缺损伴有眉弓、额结节、顶结节等颅骨骨性突起的缺损.

    作者:袁学刚;付伦;黄锦锋;喻军华;刘斌;吴新宇;胡太可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胫腓骨骨折经皮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3例,男125例,女78例;年龄11~75岁,平均44岁;伤后得到治疗时间2~11 d,应用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61例,经皮钳夹固定108例,双针夹板固定34例.

    作者:郭春兰;石碧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医患关系不应剑拔弩张

    有资料显示:北京的医患纠纷案件每年都在以10%到20%的速度递增.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市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达1 233件,比2005年全年受理案件多出400余件.

    作者:北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现代医院核心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医院核心人才流失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阐述医院核心人才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留住核心人才,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何夏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移床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作者:钟兰生;邓小霞;刘锦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睾丸肿瘤手术1例

    笔者近日遇到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睾丸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男,50岁,因右侧睾丸肿痛2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6 ℃,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70 mmHg.右锁骨上可触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接诊医师未触及).

    作者:段有平;张建旭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张德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护理探讨

    探讨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后低流量间歇给氧、及时的体位调节、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肩背酸痛,尽快恢复胃肠功能,预防术后肠粘连、盆腔粘连;同时要注意腹部创口的观察和护理,做好感染的预防;重视病人隐私的保护,加强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好,输卵管复通率高.

    作者:程少坤;陈少兰;刘桂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血压病人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35例分析

    通过对35例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心理特点进行观察与护理,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心理矛盾、焦虑、应激以及愤怒等情绪变化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解决以上发病因素难以靠药物治疗来实现,通过对病人实行心理因素观察及心理护理,则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贾桂荣;周文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HPLC测定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

    目的:改进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5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30 min,采用甲醇-1%冰醋酸(6:94)为流动相,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心宁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杜晓峰;才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化精汤治疗精不液化67例疗效观察

    正常男子的精液射出后,立即变成胶冻状凝块,室温下10~30 min变成稀薄的液体,60 min后仍呈胶冻状称为精液不液化.我们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自拟中药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6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喜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儿科学教学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法:选择我院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贯穿儿科学教学全过程,并于对照组比较学生的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艳;林建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联合用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多发病之一.

    作者:朱一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影响农村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及对策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好方法,预防接种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一生.我区自2001年起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由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负责,几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作者:刘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经腹胃食管一层吻合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的手术体会

    我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期间,治疗贲门癌及胃底癌共43例,均经腹部切口行上半胃根治性癌肿切除,采用胃食管一层吻合,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疗效满意.

    作者:丁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观察护理

    本文通过对732例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发现羊水胎粪污染与母亲的高危妊娠有关,其中主要以脐带异常为主(53.14%),羊水胎粪污染越严重,胎心图异常越明显,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Ⅲ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7.51%(P<0.01),Ⅱ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1.24%.本文认为,严重羊水胎粪污染是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和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羊水粪染,给予处理,并做好粪染新生儿的护理,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阮志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地市级医院病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1],是记录病人医疗信息的载体.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病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病案在当今社会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才能使所有参与完成病案的医务、病案管理人员和使用者能够自觉维护病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自觉维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作者:俞彬;邬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囊性肾病变是人体多见的囊性病变,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遗传性的以多囊肾多见,非遗传性疾病以单纯性肾囊肿为常见.

    作者:朱爱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目的:观察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门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处理组在30 s内分别静注氯胺酮1~1.5 mg/kg和异丙酚1~1.2 mg/kg诱导后,继以微量泵将两者混合液按异丙酚4 mg/(kg·h)和氯胺酮2 mg/(kg·h)的起始速率连续静脉输注维持.对照组在30 s内静注氯胺酮2 mg/kg诱导后,并用微量泵以2~4 mg/(kg·h)的速率连续输注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处理组的SBP、DBP和HR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处理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能有效地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作者:蔡伟华;曹殿青;张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住院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各4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转归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随着血糖的升高,治愈率明显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上升.

    作者:郜文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