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杏;田洋;闫立枫;阴生国
目的:研究国产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入组,且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入组病人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服氟西汀,剂量20~40 mg,每日1次,早晨口服,治疗时间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应用HAMD、PANSS、BPRS、SANS评定疗效与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病人自觉症状显著改善,HAMD平均总分各周下降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达86.1%.副反应有头昏(3%)、恶心(10%)、口干(5%)、嗜睡(2%)等,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无须处理、数日后自行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BPRS、PANSS、SANS量表显示,精神病性阴性症状亦有所减轻.结论:小剂量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口服每天1次,药物依从性好.
作者:崔兆元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年龄(57±14)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作者:李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和参芎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在4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21名患者为生长抑素、参芎注射液治疗组,20名患者接受为生长抑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的演变.结果:生长抑素和参芎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APACHEⅡ评分改善方面较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疗效好(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胰腺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胰腺微循环的改善,局部炎症反应的减轻有关.
作者:曾俊涛;陈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介绍药品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其与产品外观、活性、性状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合药品生产的关键参数的范围及主要操作步骤的操作方法,以便药企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及时解决冷冻干燥时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杜绝不合格批次的出现,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作者:姚明春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把19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98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次/d,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A组)94例,除同样服用上述药物外,加服替普瑞酮50 mg,3次/d,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为76.6%,优于对照组(59.1%,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可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洪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16例经CT检查确诊为壳核、脑叶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亚低温治疗组除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采用HGT-200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头部降温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1).结论: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和护理.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手术前护理的特殊性.方法:通过护理观察,针对老年病人的生命器官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积极主动地实施手术前护理.结果:经过细心护理,老年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计划的术前护理,可使老年病人积极配合,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张静;滕秀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我院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应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病人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成林;王凤;卢竞;孟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作者:李琼;李志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在住院体检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促进体检人员尽快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从而起到促进健康、保障健康的目的.
作者:赵红宇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996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Ⅲ型Pilon骨折28例,年龄17~68岁,平均39.3岁.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18例,钢板固定15例;结合螺钉、克氏针有限内固定8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8例;分期手术及微创内固定5例.结果:随访12~102个月,平均50.6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8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71%.结论: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患者的伤情评估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丁卫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肺癌病人就诊时有60%已属晚期[2],当病人得知确诊时,病情会迅速恶化,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作者:杜艳;李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四平市某实验中学于2006年3月12~17日,由于自备水源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发生了介水传播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患者42例,罹患率为2.1%.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泻、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患者病程短,多于1~2 d恢复.经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确定本次污染事故由污水污染了储水池所致.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作者:王志明;谭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及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患者.
作者:李运景;郭锡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救护.方法:完善组织管理,及时有效地反复洗胃,早期足量反复应用特异性解毒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56例患者中,7例发生中间综合征(IMS),其中2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救护措施能确保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护.
作者:叶桂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高血压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满意.
作者:卢世庆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2月儿科门诊处方,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使用抗生素处方占总处方的71.20%,单用抗生素为75.00%,联合用药为24.99%,抗生素针剂使用为88.5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规范化管理.
作者:谢新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讨论,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科老年医院内肺部感染且痰培养阳性者10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G-杆菌感染居多,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类新老抗生素耐药或高度耐药,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琪;吴晓琴;陈新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6例,好转2例,死亡3例,病死率14.5%.结论:ACST是胆道良性疾患死亡的重要、直接的原因,ACST的病因和外科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作者:游向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37例主要临床症状有鼻塞、流清涕伴头痛,涕中带血并有腥臭味或排出带有腥臭味的豆腐渣样碎屑团块;CT表现为上颌窦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伴不同程度的积液并常伴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的钙化;病变组织为大小不等灰白色、灰黄色、灰绿色、黑褐色干酪样团块状物或泥沙样物,伴出血、坏死.本组采用柯-陆式手术,术后冲洗随访8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以终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以鼻窦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为主.
作者:陈乐 刊期: 200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