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李晶
四平市某实验中学于2006年3月12~17日,由于自备水源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发生了介水传播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患者42例,罹患率为2.1%.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泻、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患者病程短,多于1~2 d恢复.经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确定本次污染事故由污水污染了储水池所致.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作者:王志明;谭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咯血是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为20%~40%[1],肺结核大咯血常突然发生,如抢救不及时可在几分钟内发生窒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及时对症处理和抢救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34例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华;付筱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总结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具有临床症状或体征而就诊,14例查体发现后就诊.肿瘤位于胰腺头部的10例,颈部2例,体尾部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6例有免疫染色结果.10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或剥除术,9例行肿瘤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4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胰体尾部空肠吻合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一般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涛;刘荣;魏东;高春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37例主要临床症状有鼻塞、流清涕伴头痛,涕中带血并有腥臭味或排出带有腥臭味的豆腐渣样碎屑团块;CT表现为上颌窦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伴不同程度的积液并常伴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的钙化;病变组织为大小不等灰白色、灰黄色、灰绿色、黑褐色干酪样团块状物或泥沙样物,伴出血、坏死.本组采用柯-陆式手术,术后冲洗随访8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以终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以鼻窦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为主.
作者:陈乐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病人共64例,ASA Ⅰ~Ⅱ级,年龄42~60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管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8例,选L2~3;Ⅱ组为双管硬膜外麻醉组21例,选两点L11~12、L4~5;Ⅲ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25选L2~3直入法进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腰穿针行针内针法腰穿.所有病人穿刺置管都一次性成功,排除穿刺置管过程不顺者.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头痛、恶心等并发症.结果:Ⅲ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Ⅱ组(P《0.01),局麻药用量Ⅲ组明显减少(P《0.01),Ⅱ、Ⅲ组优良率明显好于I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丽;臧凤松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连续非贴壁的方法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CD3mAb),诱导生成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观察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MTT法测定其杀瘤活性.结果:诱导16 d后,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过22 d培养,总的细胞数可扩增至100多倍;CIK细胞和LAK细胞相比,在前期无明显差异,至18、21 d时扩增能力显著高于LAK细胞的扩增倍数(P《0.01).CIK细胞是一群异质细胞群,CD3+CD56+细胞为其主要的效应细胞,经过22 d培养显著增加,为(55.15+5.49)%,其绝对值可增加1500多倍.CIK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具有较强的杀瘤能力.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和杀瘤能力,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
作者:王佳烈;马国强;包利清;刘艳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轻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轻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疗程12周,采用HAMD,BPRS,NOSIE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BPRS症状自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关文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白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继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以下三高一低的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水肿.本病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部分难治性肾病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甚至死亡.
作者:李小兰;祝国顺;李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阳虚积分值与促红细胞生素(EPO)疗效的观察,探讨肾阳虚证与EPO疗效的关系.方法:将40例慢性肾脏病(Ⅲ~Ⅳ期)男性患者,据阳虚积分值分为A组(积分值≥30.0分,n=22)和B组(积分值≤29.5分,n=18),两组均采用EPO治疗.再从A、B两组中各抽取10例,作为温肾组,服温肾汤治疗6周;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抽血查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T3、T4、睾酮(Ts)水平及肾阳虚积分.结果:A组血清T3、T4、T5较B组为低,经EPO治疗后各组均有升高,肾阳虚积分值均有下降.温肾汤组较对照组T3、T4、T5、Hb、HCT上升为快,肾阳虚积分值下降明显.结论:血清T3、T4、Ts水平低下是肾阳虚证的指标,肾阳虚可影响EPO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EPO具有中医的壮阳作用,与壮阳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武文斌;冷丽云;王锦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文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结果的临床意义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作者:陈瑞领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寻绝经后IUD取出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的方法.方法:给63例带环绝经者、1周内口服尼尔雌醇4 mg,取环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g,按常规操作取出IUD.结果:用药后63例取IUD者,均一次性取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尼尔雌醇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杨粉凤;宗海芳;丁菊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比较内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伴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19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94例,保守组98例.保守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止血、胃黏膜保护、制酸等治疗.手术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组胃溃疡治愈率为92.1%,优于对照组的78.4%(P《0.05),手术组6个月和12个月溃疡复发率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出血、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感染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可明显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但容易引起感染和狭窄,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重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三圣汤出自《辨证录》,由杜仲、白术、山萸肉组成,治肾虚之腰痛,补肾中之水火,临床疗效好,现将新用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冯明芬;冯树林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6例,好转2例,死亡3例,病死率14.5%.结论:ACST是胆道良性疾患死亡的重要、直接的原因,ACST的病因和外科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作者:游向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抢救,治疗组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监测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28/32),治愈率达87.5%;对照组治愈19例(21/30),治愈率为7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naloxone,NX)作用迅速,在意识转清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在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时,及时应用纳洛酮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汤正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和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59.2±12.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冠脉造影无明显意义性狭窄组8例;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0例;三支病变组52例.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HbA1c指标.应用SAS6.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变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组研究对象分别为无明显意义性狭窄组(group 0,n=8),单支病变组(group 1,n=30),双支病变组(group 2,n=30),三支病变组(group 3,n=52),各组HbA1c测定值分别为(4.78±0.53)%、(5.43±0.57)%、(6.22±0.54)%和(6.77±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与HbA1c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64,P《0.05).结论: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作者:杜寿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未排除肠坏死,但未考虑腹茧症,分析其临床表现仍与一般绞窄性肠坏死有差异.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但当发生肠坏死后影像学诊断有一定价值;腹茧切除,肠粘连松解,切除坏死肠管,顺序排列肠管,预防术后肠梗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源伟;邵华;徐晋 刊期: 2007年第36期
通过对双胎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保温、保湿、呼吸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患儿完全康复,此病例的护理经验可为相同情况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全姬淑;刘淼;李丽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黄松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B-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322 nm.结果:蛇床子素在0.053~1.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3.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复方黄松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檀时新;王小兵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介绍药品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其与产品外观、活性、性状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合药品生产的关键参数的范围及主要操作步骤的操作方法,以便药企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及时解决冷冻干燥时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杜绝不合格批次的出现,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作者:姚明春 刊期: 200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