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吕占锋;杨健

关键词:医院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其方法是在思想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55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单纯(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联合肌注甲氨蝶呤,与对照组30例单纯肌注甲氨蝶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阴道排出蜕膜管型例数、用药2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例数、治愈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为高,两组比较,同等时间观察组β-HCG值下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邓柏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经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年龄(57±14)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作者:李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内分泌治疗已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规范疗法,本文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28例阿那曲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阿那曲唑治疗后,总有效率57.1%,临床受益率为71.4%,且不良反应少,并发症症状不严重,表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阿那曲唑在晚期乳腺癌的合理应用,显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张晓建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介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护理及早期的康复锻炼的经验.结果: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是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的保证.

    作者:王芳;时俊霞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子宫切除术前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子宫切除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睡眠障碍、对手术恐惧等状况.67.5%~73.3%的患者担心影响性生活、家庭和睦、女性特征减退、提前衰老.结论:护士应重视患者的思想、心理、情绪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黄蓓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藏红花在美容方面的应用发展

    藏红花作为一种药用资源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广谱抗癌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上具有良好效果,至今仍被中外医学界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女性美容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古代及近年来对藏红花在美容方面的应用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夏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眼爆炸伤病人的护理

    为了加强对眼爆炸伤病人的护理,提高眼损伤病人的治愈率.我科2005~2006年收治眼爆炸伤病人39例(43眼)病人,通过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的视力恢复到佳状态.

    作者:王涛;赵艳辉;陈萍;曲妆贞;高玉霞;郑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后哺乳期再孕行人工流产术56例治疗与护理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剖宫产术后哺乳期的妇女,由于月经周期不规律,加之哺乳期脱环率较高,或采取的避孕措施不当,故往往不觉中已受孕.剖宫产术后再孕施行人工流产者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孕产妇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终身健康.我站于2007年1~8月为56例术后哺乳期再孕者施行人工流产术,积累了点滴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扈爱清;梁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胭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宏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临床带教中着重培养实习护生的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护理事业的发展更是令人可喜,尤其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和就医时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健康教育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及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高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内窥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8例孕35~68 d的早孕妇女分别采用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以下简称内窥组、常规组)观察手术时间、完全流产率、出血量等.结果:内窥式人工流产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完全流产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疼痛、子宫内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避免了漏吸、吸宫不全等并发症,提高了流产的安全性,是对传统流产术的改进.

    作者:谭亚林;单莺;彭霞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200多个病种,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对该病组织病理进行分型,不仅可以判断预后,而且可根据其类型指导治疗.

    作者:李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丹参注射液对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配合中医治疗,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丹参注射液后患者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运,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谈发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益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活血汤,疗程均为2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4.13%;心电图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4.29%,74.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益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伟;王萍;孙淑梅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番茄红素加按摩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后血SOD、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加按摩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前后不同时相血SOD、MD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1 d,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或番茄红素加按摩.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4 h分别测定肘正中静脉血SOD、MDA的浓度.结果:B组血SOD与MDA浓度运动后各时相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24 h均显著高于与低于A组同时相.结论:番茄红素加按摩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赵广高;徐磊;李新建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防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终目标.

    作者:谭丽;樊立坤;景玉芝;王志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异位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46例异位阑尾炎的诊治疗效.结果:46例异位阑尾炎,术前正确诊断42例,正确诊断率91.3%,一期切除阑尾41例,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病情缓解,3月后切除阑尾.结论:了解异位阑尾的解剖特点及阑尾炎的腹痛转移规律,结合X线、B超、CT、CRP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异位阑尾炎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周广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取甲磺酸帕珠沙星加氯化钠等制成滴眼液,以乙腈-[10%甲磺酸溶液-1.0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水(10:7:153)(用三乙胺调节 pH值至3.0)](30:170)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含量.结果:该方法能很好地分离被测组分,被测组分在20.0~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RSD=1.77%(n=6).结论:本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作者:朱继峰;李金伟;孟宪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双胎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

    通过对双胎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保温、保湿、呼吸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患儿完全康复,此病例的护理经验可为相同情况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全姬淑;刘淼;李丽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后期,愈后不佳,良好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命质量.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膳食,维持足够的营养;正确调整水、盐摄入;注意劳逸结合,改善活动耐力;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加强降低血尿素氮的治疗与护理等.护士还应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陈萍;王涛;董玉赢;孙鹏华;郑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