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40例临床分析

董付青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 分析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将40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资料根据分型、病程、空腹血糖、HbALc、体重指数、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Ⅰ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程长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占多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伴有其它急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者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1~4级均有,1级和4级稍多.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截肢率也不低.结论 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加强糖尿病足的宣教.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经CT证实的117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再发脑出血占同期脑出血的13.3%,高血压患者再发出血者的71.8%,平均出血年龄67.2岁,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49.6%)及脑叶出血(21.4%),绝大多数(88.9%)出血部位均与首次不同.高血压控制不良及血管淀粉样变性(CAA)是再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再发脑出血的机制是多方面的.首次出血后血压的控制可以防止多数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王成义;杨金荣;荣阳;赵曼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常见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肺或胸膜恶性肿瘤、心衰、低蛋白、肺炎旁积液等疾病.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术抽取胸腔积液,常因需要反复穿刺抽液及并发症较多,造成患者顺应性差,并延长了诊断时间.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项技术,自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对我科72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根据病情予胸腔内给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许向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与脑脊液、脑电图之间关系.方法 对5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起病33例,亚急性起病21例,入院脑脊液异常20例,脑电图异常47例,经治后治愈52例,后遗症2例,住院天数7.5~28天,平均15.3天.结论 临床症状与脑脊液变化不一致,与脑电图异常程度相一致.脑电图恢复较临床与脑脊液变化慢.

    作者:李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老年人松动牙夹板固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松动牙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 彻底牙周洁刮治,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夹板固定松动患牙,术后定期进行预防保健.结果 本组70例中,治疗效果优者50例,良者15例,成功率92.9%,失败5例,占7.1%.结论 老年人松动牙夹板固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高艳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共完成52例4岁以下,15kg以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辉;曲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西咪替丁与配伍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西咪替丁是一种选择性的氢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其酸度下降.临床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近年来也用本品治疗以下疾病:①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作者:史文石;邢凤玲;李宝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36例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择性的将导管留置于肿瘤相关的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配合深部热疗及口服中药.结果 缓解率(PR+CR)58.33%,有效率(CR+PR+SD)91.67%.结论 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的缓解率,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彦;董明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妇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调查分析妇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探讨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实施干预前后的干预组、非干预组患者进行2次评分对照.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术前1日焦虑评分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反应.

    作者:白洪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坦度螺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坦度螺酮属螺酮类药物,为5-HT1A受体激动剂,它高度选择5-HT1A受体.坦度螺酮选择性激动突触后膜的5-HT1A受体,抑制亢进的5-羟色胺能神经活动,使5-HT与突触后膜的5-HT1A和5-HT2A受体的结合恢复平衡状态,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我们研究坦度螺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并与安慰剂的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永凤;于海龙;高保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冰硼贴片治疗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本文通过应用冰硼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证明应用药物定向缓释和生物贴附技术研制的冰硼贴片与冰硼散比较,具有疗效快,刺激性小、用药次数少、缩短病程的特点.

    作者:张安平;王海云;王金法;张安顺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阿霉素治疗恶性胸水84例临床分析

    阿霉素(ADM)抗瘤谱广,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联合化疗[1].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尚缺少疗效确切、安全迅速的治疗方法[2].自1989年以来,笔者采用ADM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各种恶性胸水84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冀;李建辉;普建荣;郑艳杰;赵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放疗加中药治疗食道癌23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7月至今采用放疗加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食道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14例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临床分析

    为了确保计划外受孕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人工流产手术质量,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对11年中因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1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于长江;张国萍;程艳伟;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将40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资料根据分型、病程、空腹血糖、HbALc、体重指数、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Ⅰ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程长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占多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伴有其它急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者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1~4级均有,1级和4级稍多.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截肢率也不低.结论 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加强糖尿病足的宣教.

    作者:董付青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常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而蓝光治疗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毫微米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副作用低的优点.我们从1997年至今收治黄疸5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凤芝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再发性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再发性脑梗塞,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而对诱发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报告相对较少.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脑梗塞226例,其中再发性脑梗塞60例,占27.8%,现将所余166例,随机抽出60例为对照组与再发性脑梗塞组加以讨论.

    作者:李敏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面膜结合针罐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与性激素平衡失调及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改变,使用化妆品不当,精神紧张等因素,致使痤疮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治疗不当易形成色素沉着,甚至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给其身心带来痛苦.笔者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中药面膜结合针罐法治疗痤疮500例,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星;王毅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新式剖宫产术分析

    我院从2001~2005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共4年时间,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可吸收螺钉张力带钢板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距骨,还有下胫腓联合韧带,侧副韧带,分为内外后踝.踝关节是常易受伤的关节之一,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4%,而其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三踝骨折是较为严重的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容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变得更加重要.本组选择我科2001年8月~2005年10月住院手术病例.

    作者:薛健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妇科温病的临床体会

    本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和研究,探讨了白虎汤治疗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并与常用的西药作了比较,列举了其治疗优点.

    作者:王慧颖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