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螺钉张力带钢板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

薛健康

关键词:三踝骨折, 可吸收螺钉张力带钢板
摘要: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距骨,还有下胫腓联合韧带,侧副韧带,分为内外后踝.踝关节是常易受伤的关节之一,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4%,而其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三踝骨折是较为严重的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容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变得更加重要.本组选择我科2001年8月~2005年10月住院手术病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以心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胰腺炎漏诊原因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随着生活的改善,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当部分发展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故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临床上常遇因症状、体征不典型而被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故而被延误治疗,值得重视.笔者在近年中就遇到了4例以心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胰腺炎被漏诊的情况,现列举两例如下:

    作者:孙春荣;安雅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无水肿、瘀血、水疱等静脉危象的表现,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1~2cm,无溃疡,色泽正常,功能良好.结论 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小隐静脉近端与创面周围找到的一条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的方法修复,更有利于皮瓣成活,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袁伟东;付银环;田跃;孙宗丕;杨永明;史晓林;刘永强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谈我国中草药临床药学研究

    传统中草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为各民族的生存、繁衍和昌盛,为世界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是使用时间长、范围广的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奸、便于辨证加减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临床药学已被认为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前提、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中医中药紧密结合服务于临床为宗旨、以中药学临床应用为手段,大、合理地发挥防病治病效能的一门新科学.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已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根据近年国内外主要医药期刊及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文献,对我国中草药临床药学研究的状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维河;张安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医辨证施治恶性肿瘤42例发热的疗效观察

    在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患者中,常需要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因为各脏器的癌肿皆可引起发热.目前由于感染性发热容易获得控制,恶性肿瘤所致发热不易控制,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我科从2002年~2005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癌肿发热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氟哌酸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69例疗效观察

    应用氟哌酸胶囊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配合应用输液、补充电解质、抗感染等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芝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门脉高压征的药物治疗

    门脉高压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为肝硬化所致,严重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并发症.据有关资料验证,如门脉高压征患者门脉压力梯差<12mmHg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机率极小.

    作者:尚洪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谈新世纪的健康战略——生态健康

    现代医学在经历了消灭天花、控制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的成功之后,现在正面临艾滋病、疯牛病等新出现的传染病的蔓延问题.结论是明确的.单纯以治病为本的医学保护屏障是消极和有明显先天不足的,因为没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不可能有真正的人体健康.这就将人类健康与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生态系统的健康相互联系,互为依存.

    作者:李亚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心血管手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它具有中枢及外周抗毒蕈碱(M)和抗烟碱(N)样作用,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亚型.因其对M2亚型无明显拮抗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病人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镇静程度、腺体分泌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于辉;曲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新式剖宫产术分析

    我院从2001~2005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共4年时间,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Intima-Ⅱ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

    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社会、病人、医护人员安全.静脉输液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锐器伤也是防止护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在我院,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比例高达90%以上,而且病人对护士穿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静脉输液时如何成功穿刺、做好血管保护、安全留置,对护士与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刘依达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婴儿抚触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探讨

    婴儿抚触就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和爱抚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随着人们对健康模式的要求变化,开展婴儿抚触是一项对婴儿健康有益的新业务,目前,我国的国情及人民的需求已达到了开展婴儿抚触这样较高层次的健康要求水平.

    作者:蔡美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期妊娠子宫破裂1例

    1典型病例患者,女,24岁,孕1产0,入院时孕22+3W,因给自行车充气时突然发生下腹痛,且逐渐加重,于2004年10月2日晚12时急诊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4年3月10日,孕45天在外院行人流术,术后阴道少量出血持续7天自止.1月后月经仍未来潮,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孕70天.胎儿发育正常,因无自觉症状,未行处理,闭经5个月自觉正常胎动.平素亦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现象.

    作者:张乐娟;乔凤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36例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择性的将导管留置于肿瘤相关的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配合深部热疗及口服中药.结果 缓解率(PR+CR)58.33%,有效率(CR+PR+SD)91.67%.结论 中药联合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和深部热疗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的缓解率,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彦;董明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再发性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再发性脑梗塞,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而对诱发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报告相对较少.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脑梗塞226例,其中再发性脑梗塞60例,占27.8%,现将所余166例,随机抽出60例为对照组与再发性脑梗塞组加以讨论.

    作者:李敏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临床观察119例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加西药治疗,对照组59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28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无效复发率5%,对照组有效率78%,无效复发率28%.随访3年,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复发率13.4%,对照组有效率60.9%,复发率39.1%.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能有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减少复发.

    作者:孙瑞雪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疏血通与凯时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与凯时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98名CRF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疏血通及凯时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UP)、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CH、TG)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UP、Scr、CH、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cr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参数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观测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治疗中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CRF氮质血症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与凯时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国;任姜汶;李展旭;杨聚荣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

    老年性骨折,并发各种老年性疾病,临床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且创伤较大,患者恢复困难.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一种外支架固定法.该法是通过外固定器完成对骨或关节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骨科自2000年开始,用该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盛加伟;刘志敏;张新果;高云;陈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全麻对腹部手术康复的影响因素探讨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全麻对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高锦玲;徐桂琴;王玉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α-1b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30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及新鲜血浆在治疗重症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丹参和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血小板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对重症肝炎的肝功能恢复和阻止其向坏死后性肝硬化发展均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雷运春;许京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7例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有胆总管阳性发现32例,阳性率36.78%,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31例,阳性率为35.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病变,防止腹腔镜手术中遗漏胆道病变与意外损伤,费用低廉、易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怡发;左志刚;刘黎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