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依达
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解决留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376例使用留置针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留置针在儿科安全有效地使用.
作者:崔惠娅;王玉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40例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佳迪(甲地孕酮)对化疗疗效及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冀;李建辉;普建荣;郑艳杰;赵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异位骨化的病理、临床X线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资料选取经X线随访证实、资料完整的2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之外伤史(损伤史).方法采用摄取正位及/或侧位X线平片,少1次,多4次,其中3例手术前做了层厚5mm的CT连续扫描.结果 X线表现以云絮状、片状、索条状多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病率比较高,术前CT检查发现1例异位骨化周围低密度影.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异位骨化的简便方法,CT检查是临床手术切除时估价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星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现代医学在经历了消灭天花、控制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的成功之后,现在正面临艾滋病、疯牛病等新出现的传染病的蔓延问题.结论是明确的.单纯以治病为本的医学保护屏障是消极和有明显先天不足的,因为没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不可能有真正的人体健康.这就将人类健康与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生态系统的健康相互联系,互为依存.
作者:李亚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及新鲜血浆在治疗重症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丹参和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血小板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对重症肝炎的肝功能恢复和阻止其向坏死后性肝硬化发展均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雷运春;许京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体脂参数与血脂参数的关系,比较体重指数(BMI)与腰围(WC)在预测血脂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对常规体检的空腹血糖<5.6mmol/L的公务员和职员1072例调查年龄、性别、BMI、W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比值.结果 ①BMI、WC与TG、TC、LDL-C或TC/HDL-C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09~0.485之间,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4和-0.441,均P<0.01);②以TG、TC、LDL-C、HDL-C或TC/HDL-C比值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BMI和W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WC进入而BMI未进入TC、LDL-C或HDL-C的回归方程,BMI和WC均进入TG或TC/HDL-C比值回归方程,但WC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于BMI.结论 在预测血脂参数的变化WC优于BMI.
作者:林怿昊;陆泽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阿霉素(ADM)抗瘤谱广,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联合化疗[1].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尚缺少疗效确切、安全迅速的治疗方法[2].自1989年以来,笔者采用ADM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各种恶性胸水84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冀;李建辉;普建荣;郑艳杰;赵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1 资料和方法2003年2月~2006年2月于我院住院初诊肝硬化患者共40例,男28例,女12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40~80岁,平均40岁,族别:维吾族12例,汉族10例,哈萨克族10例,回族8例.诊断标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炎病毒学必须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史(10年以上);瘀血性肝硬化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伴慢性反复充血性心力衰竭史;药物性肝硬化需有明确的常年服用某种肝损伤药物史;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肝硬化.
作者:马日孜亚木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罗哌卡因(Ropivacaine)又名罗比卡因、耐乐品,是继布比卡因之后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且安全有效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目前在美国及整个欧洲临床上已广泛运用.我国于1999年引进并应用于临床,以产科应用多,现就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毒性作用、感觉和运动分离现象及在产科麻醉与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7例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有胆总管阳性发现32例,阳性率36.78%,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31例,阳性率为35.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病变,防止腹腔镜手术中遗漏胆道病变与意外损伤,费用低廉、易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怡发;左志刚;刘黎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沙丁胺醇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我院应用沙丁胺醇对前置胎盘患者采用期待疗法,延长孕龄,防治前置胎盘并发症,并在用药过程中恰当掌握期待和终止妊娠时机,提高了围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王冬云;陈卫东;程艳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俯卧位,架空腹部,在距脊椎旁0.5cm处用20号克氏针定位,并用C臂机确认,作1.6cm大小的纵形切口,用扩张管从小到大依次扩张,并建立工作通道,安置冷光源及摄像系统,咬除小部分上椎板和黄韧带,进入椎管,仔细分离硬脊膜和神经根,拉开神经根后切除椎间盘.结果 回顾我院从2002年8月至2006年5月,用METRX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计162例,出现并发症10例.治疗后1例神经根断裂随访2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1例马尾神经损伤随访9个月有所好转,但大小便仍不能控制.结论 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必须熟悉解剖,规范操作,否则易引起严重的后果.神经损伤是本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应予以避免.
作者:王维伦;江肃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对于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行外科治疗的方案.方法 对于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三维体积重建.结果 1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发现颅脑损伤而行非手术治疗,通过12例患者进行三维CT的比较和分析.结论 三维CT重建对正确判断其骨折部位损伤的范围以及与颌面部邻近组织的关系,同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万新明;游继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筛查大屯煤电公司女工这组人群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了解发病率、评价TBS分级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TBS分级系统行8 831例宫颈细胞学诊断,筛查煤矿女工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感染性病变、反应性病变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TBS分级系统检出异常涂片(UNU)737例,患病率8.35%,宫颈癌(SCC)1例,高度磷状上皮内病变(HSIL)5例,低度磷状上皮内病变(LSIL)41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磷状上皮(ASCUS)23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5例.结论 TBS分级系统诊断宫颈病变客观、准确.
作者:李宝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我院从2001~2005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共4年时间,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全麻对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高锦玲;徐桂琴;王玉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随着生活的改善,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当部分发展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故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临床上常遇因症状、体征不典型而被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故而被延误治疗,值得重视.笔者在近年中就遇到了4例以心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胰腺炎被漏诊的情况,现列举两例如下:
作者:孙春荣;安雅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门脉高压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为肝硬化所致,严重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并发症.据有关资料验证,如门脉高压征患者门脉压力梯差<12mmHg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机率极小.
作者:尚洪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23例: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1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皮质醇症2例,无功能腺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例.病变位于右侧8例,左侧15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腹膜后径路.结果 23例手术中22例取得成功,转开放手术1例.后腹腔镜手术成功病例手术时间65~190 min,平均120min.术中失血35~250ml,平均110ml,均未输血.术后16~48h恢复进食,1~3d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2~9d,平均3.8d.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成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王松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解剖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将有关的观点与思维方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传授给学生,才能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医学生对本门课程以及后续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及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梁邦领;李铮;皮全民;刘胜;王海蓉;薛爱芹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