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

江春

关键词:护士长素质, 护理管理者, 应具备的素质, 护理管理学, 组织形式, 学科范围, 行为过程, 技巧探讨, 活动过程, 护理目标, 管理目标, 工作经验, 被管理者, 护理学, 指挥, 协调, 文献, 控制, 方法
摘要:护理管理学既属于护理学,又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范围.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作者参考有关文献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技巧探讨如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从而实施护理干预,使老年病人恢复正常睡眠状态.方法采用护患访谈式调查法.结果(1)环境因素是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2)老年人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也严重影响着睡眠质量的高低;(3)心理及健康状态也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对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纠正是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

    作者:陈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气囊导管用于严重腹泻病人引流大便的效果分析

    严重腹泻病人,由于大便不能自控,水样稀便自肛门周围外溢,肛门周围皮肤被浸渍,床单易脏,用清洗会阴和更换尿布的方法,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用气囊导管引流大便取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立青;于俊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目前在全国内屡拟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仍有广泛的争议,现对其相关问题作如下体会:

    作者:肖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细菌谱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1~2005.1收治128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血等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54.8%,革兰阳性菌为45.2%,2例(0 3%)为混合菌感染.在革兰阴性菌组中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杆、铜绿假单胞菌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在革兰性阳菌组中,以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三代头孢哌酮等有较高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结论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能不需要常规应用抗菌素,因耐药菌株的增加,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对高危患者经检验碳(杂)青霉烯类和糖肽类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一较好选择.

    作者:吴洁清;路平;梁秋冬;赵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放疗皮肤反应疗效观察

    将12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每天放疗前于照射野涂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1次,直至放疗疗程结束;对照组60例,按常规皮肤护理.结果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为100%,但严重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能显著降低皮肤放射反应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建婷;苏炳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梅州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135例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MP)发病情况,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同期住院516例肺炎中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红霉素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及单用阿奇霉素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36.3%,婴幼儿占28.4%,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7.4%,表明MP在婴幼儿肺炎中并非少见,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差异(p>0.01),但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起效快,安全性及病人的耐受性、依从性好.结论M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好发年龄明显提前,症状表现不典型,病程迁延,肺外并发症多见,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徐招柱;温伟珍;马远平;石佳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80例腹部感染的厌氧菌分析

    目的探讨80例外科腹部感染患者脓性标本厌氧菌的菌种分布,疾病类型与厌氧菌感染的关系及耐药性状.方法采用抽气换气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归类及药敏检测.结果66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82.5%,其中单纯厌氧菌和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7.3%和33.3%,混合阳性占39.4%.药敏检测以氯霉素、林可霉素、灭滴灵敏感.结论检出的厌氧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7%(34/56),需氧菌中同样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6%(40/60),腹部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一个病灶中除可能出现多种厌氧菌外,并常与需氧菌同时存在,以膈下脓肿患者多见100%(6/6).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作者:朱道;黎雪英;刘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

    目的探讨修正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标志、治疗意义以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和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5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修正性治疗,术中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Medtronic切削器,并辅以控制性降压.结果病变清除满意44例,占78.6%;手术欠满意10例,占17.9%;另有2例失败.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眼眶血肿4例、术后溢泪3例.结论修正性手术适用于鼻窦术腔出现术腔清理难以控制的病变,对于堵塞、粘连性病变效果更好,对鼻息肉病效果不佳.中鼻甲残根和后鼻孔上穹窿为手术重要的安全标志,术前CT扫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志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淋巴瘤的胸部X线表现

    胸腔内广泛存在淋巴细胞,因此,胸部是淋巴瘤易侵犯的部位.为了解该病在胸部X线表现,收集我院自1997年至2004年资料完整,有胸部病变的淋巴瘤者54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柳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1994年-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结核菌耐药性变化趋势

    结核菌的耐药性是评价一个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已成为结核病流行病学和结核病控制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1],它对于NTP的制订、药品供应、治疗方案的确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核菌的耐药性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障碍.为了了解我院近十年间住院病人的结核菌耐药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以便对我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予以指导,我们对我院近十年的结核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于春宝;郝金柱;左云;王海英;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医疗卫生行业知识密集,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因此连续性医学教育始终贯穿于医务人员工作生涯,在职培训也成为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医院主要承担着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这两项教育促使医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笔者在日常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有以下体会:

    作者:耿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合内服温胆汤加味(处方:法夏、陈皮、茯苓、紫苏、崩大碗、竹茹、黄连、益母草、丹参、熟大黄、炙甘草)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对症处理合肾安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2.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

    作者:张绍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期血气生化变化的分析

    目的了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期血气生化变化.方法在手术切皮前、开始吻合近端桥和关胸三个时点经桡动脉采血2ml并立即作BGA,记录下列参数: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球压积(Hct)、血红蛋白(Hb)、钠(Na+)、钾(K+)、钙(Ca2+)离子浓度、血糖(Glu)、乳酸(Lac)、碱剩余(BE)、标准碳酸氢根(SB)、实际碳酸氢根(AB)和二氧化碳总量(TCO2)等值.结果各时点血液的pH、PaCO2、G1u、BE、SB、Hct和Hb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值的变化尽管无显著性差异,但呈进行性增加;而PaO2、Na+、K+、Ca2+和TCO2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患者手术麻醉期血液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基本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即使术后心功能改善,但血糖和乳酸持续升高,需进一步加强围术期管理和实行动态监测.

    作者:王强;史宏伟;徐晨婕;葛亚力;石莉;朱健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技巧与并发症的处理

    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5年3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20例,效果满意,现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综合、归纳、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波;刘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有效的阑尾炎术后抗感染方法.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11月对87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n=44)和B组(n=43).A组术后不限制探视人员和时间,B组术后2天谢绝探视,由护士协助做好各项护理,病房平均1~2人/间,病室消毒1次/天;术后应用抗生素:A组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和甲硝唑1周,B组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观察记录患者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住院天数,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基础护理、改善病室环境、减少人员流动以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00例随访

    自1993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共对300余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挑选其中100例资料记录完整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肝癌患者,栓塞治疗起到特别大的作用,特别是化疗栓塞与单纯的肿瘤栓塞相结合效果更好,对肝癌患者的中远期生存率有着明显的差别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明贞;周百胜;宋风涛;王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9例

    自2002年6月至今我院采用春立公司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马国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溃疡52例体会

    角膜溃疡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致盲率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眼球不保.我院近三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角膜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住院治疗资料齐全52例报告如下:

    作者:牛日风;魏立生;董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预防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改进后的治疗方法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复位时使骨折端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前臂屈曲旋前位固定,矫正尺偏及尺侧斜,以恢复骨折段正常轴线,尺轴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需手术者,采用改进的后内侧手术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当尺侧骨皮质塌明显,复位后尺侧骨折端遗留间隙过大时,同时截除部分桡侧骨折端骨质,其截除高度相当于尺侧骨皮质塌陷的高度,并需术中测携带角,以防截除桡侧骨质过多造成肘外翻.判定复位优良的标准是恢复骨折段的正常轴线,不是骨折断端的局部对正、对齐.结果118例中79例得到15年随访,平均3.4年.通过摄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数据:CA角15.27°±3.81°,BA角28.41°±3.17°,肘内翻发生率3.43%.结论从生物力学及小儿肱骨髁上部解剖学观测角度,肘内翻发生虽有其客观因素,但治疗时只要彻底纠正尺偏倾斜并维持复位后的稳定,可使肘内翻发生率降至低限度.

    作者:庞瑞明;盛朝辉;刘汉娇;陈海良;张柳萍;王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96例急诊护理体会

    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96例,本文就有关资料及急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文君;王素君;王秀春;宋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