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春;玉焕真
随着人类居住条件的逐渐恶化肺癌在香港等大城市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的发病率,在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情况大抵如此,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因种种原因,目前还难以早期发现,许多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晚期,其中又以胸腔转移为常见,肺癌以及其它类型的患者一旦发展到胸腔积液绝大多数都已失去手术机会,有报道88例患者中仅4例能将肺癌完全切除,故手术价值不大,且全身化疗效果也不理想.
作者:李星华;徐锡凤;陈志萍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厚皮性骨膜病的X表现,提高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厚皮性骨膜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结果2例为青春期男性,1例为青少年男性.结论X线检查显示厚皮性骨膜病非常有价值,结合临床可确诊该病.
作者:郭忠胜;刘万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学的模式是以抓好药品管理为目标,以宣窗口配发为起点,以保证供给为绺的被动模式,药学工作内容在医院中处于从属地位.
作者:陈平亚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并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哮喘患者的康复难,发病频率高,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伴有哮鸣音,甚则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为主要症状.目前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疗效甚佳,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次数.
作者:彭广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表现特性.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者34例,占56.67%;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且合并管腔狭窄者22例,占36.66%;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且合并血栓者4例,占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为临床对其进行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指标.
作者:刘桂兰;贾野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制备头孢唑啉钠眼膏剂,用于治疗儿童眼部细菌感染.方法用HPLC法测定头孢唑啉钠眼膏剂的含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制剂稳定,平均回收率95.6%,临床总有效率达96.5%.结论头孢唑啉钠眼膏剂制备简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康银丽;陶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近年来,我院应用妇康宁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予;陈瑞香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DCM患者按室性心律失常性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并按心功能状态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另选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2)重度心力衰竭组较轻度心力衰竭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5),轻度心力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结论QTd、QTcd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防价值,并可作为评价DCM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李先维;王立侠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强,医务人员感染率高,引起了WHO的关注[1].统计显示截止2003年5月10日10时,我国医护人员患病人数占累计临床病例的18.9%,居各类人群第一位[2].这使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时不得不加强各种防护,但与此同时,也给医护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工作人员受伤事件屡有发生.为了解在SARS治疗护理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三类人员(护理人员,卫生人员,污物焚烧人员)的受伤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了本研究.
作者:张亚力;于亚丽;刘翠英;王丽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30例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初发患者22例,复发患者8例.其中:中恶度24例,18例为初发患者,复发性6例;高恶度6例,4例为初发患者,2例为复发患者.结果:23例达完全缓解(CR76.7%,其中初发患者19例,复发4例),4例部分缓解(PR13.3%,其中初发患者2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0%.结果到目前为止生存时间长达13个月(2例),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效果好,毒副作用较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美芳;王兰平;邵长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笔者搜集了1991年至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病例17例,对二次手术原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乙军;陈徐杰;王洪俊;胡敏;崔文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颈糜烂与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应用凝固器将射频定点射入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吸收,痊愈率为100%;而同期用药物治疗其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射频热凝固治疗宫颈糜烂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
作者:申素芳;孙力;金瑞玲;王自然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工业噪声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差异性,筛选噪声敏感者.方法对68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纯音测听结果分A组:为语频听阈均值≥25db,20耳(14.7%);B组:为语频听阈均值<25dB,3、4、6 kHz中任一频率≥30db,22耳(16.2%);C组:为听力正常组,语频听阈均值<25dB,3、4、6 kHz中任一频率<30db,94耳(69.1%).以20kHz是否对大输出有反应作为筛出噪声敏感者的指标,听力正常组中20kHz无反应组的平均听阈明显高于20kHz有反应组,而20kHz有反应组10-20kHz的听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20kHz大输出无反应组噪声作业工人对噪声敏感,从事噪声作业对听力损伤严重.
作者:贾平;房丽梅;丁来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负压吸引术的患者自觉疼痛轻,痛苦小,引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术优于传统引流.
作者:王磊;吕改玲;钱洪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清热泻脾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已达10.96%,产后出血一般均较阴道分娩者多,而剖宫产术中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占70%-80%,因此,剖宫产术前应做好出血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引娣;王秀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副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者因病程迁延日久,治疗上较为棘手.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笔者自拟苍辛汤治疗之,获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宋琴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噪声有对人产生生理损伤的影响,使人引起种种心理反应的影响以及语言干扰的影响等.根据噪声对生理损伤的程度大致分为稳态性噪声和脉冲性噪声.
作者:张桂萍;尹慧;刘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的必经之途,它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在医院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是医院管理、临床医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平台.
作者:赵艳阳;李丽曼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新型容量型漂浮导管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吻合不同的血管分支时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选择有效的指标提供参考.方法18例患者行OPCABG,监测术前、吻合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和近端5个时间段的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以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与术前相比,吻合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时CVP和PCWP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RVEDVI和RVEF无显著差异.结论OPCABG术中吻合各支血管期间,不能仅通过PCWP和CVP来判定心室容量负荷,应参考RVEDVI值并结合RVEF的变化综合考虑右室容量负荷、收缩性和后负荷的动态变化.
作者:施韬;史宏伟;朱健明 刊期: 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