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闫慧慧;吴雪梅;张爱华;李冉

关键词:一次性使用, 组合, 吸痰管, 经口气管插管, 患者, 口腔护理, 相关性肺炎, 口腔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常见致病菌, 抑菌作用, 危重病人, 唾液分泌, 生命质量, 生理盐水, 口腔健康, 科技发展, 基础护理, 基本措施, 护理流程
摘要: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在ICU,气管插管的建立已成为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措施,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清洁、抑菌作用相应下降,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各种口腔并发症以及肺部并发症随之而来[2];也有文献报道,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70%的VAP常见致病菌来源于口腔[3]。在我院ICU,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2014年以前我科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常规擦拭口腔,2014年后我科引进了腾中锦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本研究将回顾性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口护用具在同样的口腔护理流程下的效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与心房颤动中心房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房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钙离子稳态失调、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关于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微小RNA (microRNA,miRNA)在房颤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参与到了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中。我们就目前miRNA与房颤心房重构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洪斌;唐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用药咨询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医院药学服务的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逐渐成为药师工作的重点[1]。药物咨询是合理用药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医院全程化、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2]。药物咨询工作的开展在我院已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我院建立了独立空间用药咨询中心,能更好的为精神科患者服务,在医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珊珊;庄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Graves病并发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Graves病(GD)并发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GD并发IR患者、30例单纯GD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测定IL-6、IL-17、IL-23的水平,并与FT3、FT4、TSH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GD并发IR患者外周血和单纯GD患者的Th17细胞数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GD并发IR患者的IL-6和IL-17水平显著高于单纯GD患者、正常对照组(P<0.05),但IL-23含量与单纯GD患者、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IL-6和IL-17水平与FT3、FT4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17的变化可能与Graves病并发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凌俊辉;黄志威;蔡斯俏;石峰;赖必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青年人后循环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P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年龄18~45岁且发病至就诊时间不超过14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诊断均由头颅CT和/或MRI 证实,均进行了颅内外血管检查、心脏检查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并排除因资料不全而难以给出病因学诊断及肺、肾、肝脏衰竭患者。将患者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危险因素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分析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吸烟及饮酒史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3种危险因素在36~45岁组中的发生率较18~25岁、26~35岁两组高。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男性与女性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均高于女性患者。除高同型半胱氨酸外其他危险因素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与前循环缺血的分布无明显差异;青年人前循环缺血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缺血患者。结论高脂血症、吸烟是青年人后循环梗死患者中较高血压、糖尿病更为常见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雅卓;武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规范化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重要性

    系统超声检查是我国干预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成为筛查胎儿结构异常的主要方法。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前超声检查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扩大,获得胎儿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情况的信息越来越多,许多畸形胎儿在产前即得到了及时正确处理,降低了先天性缺陷胎儿的出生率。我院在胎儿产前筛查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斯奕;刘海霞;黄必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受保护作品的特征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系国家级综合医学期刊,国内刊号为CN 11—5248/R,国际刊号ISSN 1672—9463。月刊,大十六开,每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遴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科技书刊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用法

    在科技书刊中,数字(特别是阿拉伯数字)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因此,数字用法的正确与否,是否规范统一,是衡量书刊质量高低的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本刊所收到的稿件中存在一些数字使用不当的问题,现将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具体用法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临床情境,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Rauen将情景教学法描述为:利用一个情景或者活动的模拟再现,允许参与者经历一个仿真的情境且不用承担现实风险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2]。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诊急救护理学领域的一项基本、重要的技术。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即将进入临床工作的实习学生要熟练掌握这项操作技能。急诊科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艳;王辉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期刊问答

    问: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省一级期刊”、“××省二级期刊”等字样,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有关吗?答:这种标识确实存在,是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每年对本地区的期刊进行综合评比的结果,主要是督促期刊不断提高质量。这种评比是滚动进行的,每年评比的结果都有变化。这种由各地组织的评比,由于各地的评比标准不统一,也不是单从学术水平的高低对期刊进行评价,是地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就本地期刊的出版质量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因此不能完全以此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合用抗厌氧菌药物的必要性观察

    剖宫产术属于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推荐剖宫产预防感染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3]推荐:择期手术剖宫产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4]推荐:产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为宜。目前现有的关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推荐用药的各类标准尚不统一,是否需要联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也无统一标准,临床用药多样化,这给临床药师判断医师用药合理性带来了很大难度。

    作者:周芳;董亚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ac1在肿瘤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ac亚家族由Rac1、Rac2、Rac3及Rac1b (Rac1的剪切突变体)组成,Rac1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Rac2局限分布于血液细胞,Rac3则主要表达于神经元。Rac1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任妹(综述);姜浩;苏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外科、骨科患者术后D-二聚体监测价值

    目的:研究手外科、骨科患者术后D-二聚体变化对监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我院手外科、骨科治疗的骨折术后早期(7d内)患者以及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另选同期接受检查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上述4组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根据年龄分组,分析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手外科组、骨科组、DVT 组的 D-二聚体( D-D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骨科组、DVT组两组显著增高(P<0.01),手外科组、骨科组、DVT组D-D阳性率分别为14.21%、67.18%、90.00%。按年龄分高龄组(≥50岁)和低龄组(<50岁),不同创伤患者D-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低龄组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的骨科创伤患者术后D-二聚体增高应警惕DVT的发生,且D-二聚体增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创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少君;沈进;王晓明;芮永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表格形式的选取

    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等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逻辑性和对比性又很强,我刊目前推荐使用三线表(是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的),通常一个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三线表”由此而得名。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在ICU,气管插管的建立已成为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措施,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清洁、抑菌作用相应下降,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各种口腔并发症以及肺部并发症随之而来[2];也有文献报道,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70%的VAP常见致病菌来源于口腔[3]。在我院ICU,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2014年以前我科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常规擦拭口腔,2014年后我科引进了腾中锦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本研究将回顾性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口护用具在同样的口腔护理流程下的效果。

    作者:闫慧慧;吴雪梅;张爱华;李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肝癌患者发热原因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鉴别肝癌患者发热原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88例肝癌伴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组36例、非细菌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22例)的血清PCT水平,并与患者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血清PCT值分别为:(2.90±5.08)ng/ml、(0.47±1.22)ng/ml、(0.38±0.20)ng/ml,血清CRP值分别为(20.00±29.67)mg/L、(9.67±3.83)mg/L、(8.00±4.44)mg/L ,细菌感染组PCT、CRP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组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T、CRP诊断肝癌患者细菌感染性发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735,PCT的佳临界点为0.570ng/ml,灵敏度为96.9%;CRP的佳临界点为9.530mg/L,灵敏度为79.7%。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可有效鉴别肝癌患者发生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性发热,其灵敏度高于传统CRP检测。

    作者:谭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65例初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和59例经产妇(经产妇组),将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及经产妇组予以产后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予以一般的产后健康宣教。产妇分别于产后3月随访,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阴道张力测定,评价盆底肌肉训练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盆底综合肌力、盆底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方面均较对照组及经产妇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是一个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案,且对初产妇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明;朱彩玲;王曼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肺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肺感染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呈恶性循环,使得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感染患者高[1]。为降低糖尿病合并肺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时辅以拉米夫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乙肝病毒产生激发作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预防和控制肝癌介入期间乙肝病毒活跃程度,从而保障抗肿瘤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侯毅斌;王忠富;陈志军;邱从坤;汤日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小儿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差,一旦遇到事故很容易发生休克[1]。对于小儿休克治疗重点在于快速使其液体复苏[2]。因此,缩短此类危重患儿穿刺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的时间,使患儿得到快速的液体复苏,是儿科护士配合医生进行休克抢救的护理工作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生抢救此类患儿,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小儿休克液体复苏中使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且在为抢救患儿赢得快速液体复苏的同时,发现颈外静脉24h内渗出率非常低,减轻了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