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药物、微波、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1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药物组、微波组及联合组,各72例,药物组采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微波组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联合组采用爱宝疗浓缩液联合微波治疗仪治疗。结果微波组、联合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愈合时间为5~6周的患者数高于微波组及联合组,微波组愈合时间为3~4周的患者数高于药物组及联合组,联合组愈合时间小于3周的患者数高于药物组及微波组(P<0.05)。微波组阴道排液时间为7~14d的患者数高于联合组,联合组阴道排液时间小于7d的患者数高于微波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
作者:黄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颅脑损伤是汽车交通事故中为常见的伤害类型,尤其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是造成患者重伤或死亡的主要致伤形式[1]。由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呼吸道管理不当易误吸,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很高[2]。正确的院前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3]。若无系统的院前急救体系及规范管理模式,尤其在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时,往往在院前急救方面耽搁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预后很差。本研究收集2009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2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急救时加强护理干预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正确的院前护理干预方式,积累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院前护理干预经验。
作者:周正华;王国兴;肖华;赵晓勇;刘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OD600=0.05)中分别加入乳铁蛋白多肽(LFcin、LFampin)以及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溶液干预;结晶紫法定量检测生物被膜;以结晶紫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生物被膜形态。结果乳铁蛋白多肽以及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均能抑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P<0.05),生物被膜量与多肽浓度呈负相关(P<0.05);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的作用强于乳铁蛋白多肽及其混合物(P<0.05)。结论乳铁蛋白多肽和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尤其是LFchimera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
作者:徐国鹏;张俐;叶辛幸;徐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精细手术器械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术中精细器械的灭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器械价格昂贵,尤其是内镜摄像系统、光纤等均属不耐高温、不耐湿的设备,因此其灭菌方法受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以其快捷、高效、安全、无毒及对精细仪器损伤小等特点在手术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艳艳;王华璧;蒋大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治疗结肠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9月~2013年10月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例(11.1%)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3.6±12.2)min,手术出血(26.7±23.0)ml,辅助切口长(5.4±0.6)cm,术后排气时间(2.5±0.7)d,住院时间(7.7±1.1)d,淋巴结清扫数目(17.9±3.4)枚。随访时间平均为23(5~61)月,1例出现肝转移,无戳孔和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肿瘤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更多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王新军;王亚军;董树园;梁乃超;康凤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方便广大作者、读者投稿,以下为向本刊投稿时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敬请注意。1.请登录本刊网站www.zgxdyyzz.com.cn在线投稿。2.单位介绍信原件。3.确认作者姓名及顺序是否有误,写明单位全称、详细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便于及时联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和分析我院金额排名前十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比较方法对2012年和2013年前十名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使用金额情况,前十名中药注射剂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情况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结果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9.87%,2013年使用金额和使用比例均低于2012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的是心脑血管类药物,占74.39%。结论我院有效的控制了中药注射剂在药品总收入中的比例,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但是因为中药注射剂存在的安全隐患,药监部门仍需加大对该剂型的管理力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许严伟;许营营;肖延民;马辉;苗润宏;李树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患者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而出现髋关节内收、内旋等功能受限和屈曲障碍,表现为特有下肢步态和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自1970年Valderrama首次报告以来,该病已被广泛重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已从切开手术转为镜下手术,并且取得了满意疗效。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臀部肌肉注射导致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变性。几乎没有肌肉内注射史却伴有其他部位的肌肉挛缩的患者,先天性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1]。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肌肉注射减少,目前臀肌挛缩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尤其在沿海地区病例更少。以往臀肌挛缩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也取得了确切疗效,但是存在切口长、创伤大、出血多、康复慢、并发症多[2]的缺点。2010年5月~2012年4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切断挛缩带治疗臀肌挛缩症18例36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文瑾;李小飞;盛路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合适的检查时机。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助孕治疗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为A组,共108例;选取同期无胚胎移植史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为对照B组,共84例,比较两组宫腔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A组中,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膜异常病变的总发现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的发现率高于B组(P<0.05)。两组在子宫纵隔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可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可能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病变的因素,有利于提高再次行IVF助孕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林洪波;钱卫平;汤惠茹;魏蔚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引言也叫前言。引言作为医学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看得懂与用得上实用性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实践技能性、操作性要求的选题。医学论文同其它科技论文一样,应当有其实用价值,它要面向临床、面向教学、面向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其内容一旦为医学科技人员掌握,并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就能很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推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各种临床实践性选题、工具性选题都应有实用价值。医学期刊虽然都有传播、积累医药卫生知识和研究成果的任务,但各种刊物又有它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由其不同的办刊宗旨、方针所决定的,并由此规定了刊物的性质、任务、报道范围和读者对象。每种期刊选题要求、质量和内容要求各有不同。学术类医学期刊要求刊出的论文能够反映国内先进学术水平,要有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的论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的凝血、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维持正常血液流动状态[1]。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内分泌的变化,到妊娠晚期凝血、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都会发生变化[2]。我们通过统计264例妊娠晚期妇女的凝血四项结果,深入了解凝血机制在妊娠晚期的改变,有助于对凝血四项结果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为及时预防和治疗分娩异常出血做好准备。
作者:何惠梅;李兰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等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逻辑性和对比性又很强,我刊目前推荐使用三线表(是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的),通常一个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三线表”由此而得名。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1]。它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广泛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股骨粗隆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创伤,但百岁超高龄老人且合并糖尿病的手术及术后护理风险较普通患者要大得多,病情观察较普通患者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多器官衰竭等。因此,运用查找文献,搜索相关病例护理经验等循证方法,对收治的1例104岁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蕙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寻找早期预测结直肠癌发病的血清标志物,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31例早期结直肠癌、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研究组,4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Ang-2和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随着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研究组Ang-2和MMP-2的水平愈加增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ng-2和MMP-2呈正相关(r=0.547, P=0.00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Ang-2和MMP-2的检测可能可以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永源;何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A组80例,该组均为ACS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80例,该组均为ACS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冠脉狭窄分数、血糖变异系数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的TC、HDL-C水平与B组的比较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高血压患者比例与B组的相比则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冠脉狭窄分数、血糖变异系数及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与B组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HDL-C、血糖变异系数、高血压病程及平均血糖水平均为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会影响其近期预后,临床医生应对ACS患者血糖加强监测力度,保持血糖平稳,使ACS患者的预后改善。
作者:姚海斌;蓝瑞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单纯化疗(对照组)和化疗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组)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疗效,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对照组20例治疗后CR 0例,PR 1例,MR 2例,SD 7例;PD 10例,缓解率为15%,DCR为50%。联合组治疗后CR 1例,PR 2例,MR 4例,SD 10例,PD 3例,缓解率35%,DCR为85%。两组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生存质量指标癌性疼痛、精神、睡眠、疲乏无力联合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计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DCR比单纯化疗者高,并且能够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KPS评分,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但胃肠道反应无明显差异。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
作者:金美四;朱红梅;李一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卢振志;张明;翟小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减毒活疫苗(OPV)不同联合接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将2009~2013年内收集的在管辖区域具备进行计划免疫4个部门的2400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进行1剂IPV和2剂OPV序贯(I-O-O)(A组),另一组2剂IPV和1剂OPV序贯(I-I-O)(B组),并观察两组新生儿进行接种后的反应。结果这两种方式对于新生儿计划免疫无明显的差异。结论这两种方式对于新生儿进行脊髓灰质炎的计划免疫无不良反应。
作者:何斯;杨洁;黄芳;何雅青;单芙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