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就是客观真实性。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就是指作者(研究者)认真贯彻“三严”精神,尊重事实和原始材料,恰如其分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或说明和解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问题。医学论文是否有科学性,首先要看作者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例如医学临床试验的几个原则:①确定合格病例;②随机分组;③影响结果的因素均衡地分布于两组;④双盲法观察结果。其次要看作者对实验数据的医学统计处理方法是否得当。许多作者或研究者在研究和总结时,不严格按科学研究方法学进行,其科学性是很值得怀疑的。例如在选题方面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许多选题重复、雷同;创新不足;文题与内容不一致;没有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的分组不按事物本质进行,缺乏可比性;有的没有对照,无从对比,优劣难分;不做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处理不正确等。医学科研论文的科学性一般根据设计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可信、资料是否准确、论点是否明确、结论是否科学、讨论是否求实几方面进行判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卢振志;张明;翟小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2010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8例,按照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取同一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患者入院后2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24h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和对照组比较,ACOP轻、中、重度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LVEF则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度ACOP 3组NT-proBNP相互比较,重度组高于中度及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LVEF则呈相反变化趋势,NT-proBNP和LVEF具有负相关。结论 ACOP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LVEF则下降,且NT-proBNP随中毒程度加深而显著升高,与左室射血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ACOP的常规检查,对ACOP后心功能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吕春风;刘胜达;于洪远;武连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卓越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人才,促进基层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全国第一批、河南省唯一的“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结合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建国;徐宛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1]。它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广泛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股骨粗隆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创伤,但百岁超高龄老人且合并糖尿病的手术及术后护理风险较普通患者要大得多,病情观察较普通患者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多器官衰竭等。因此,运用查找文献,搜索相关病例护理经验等循证方法,对收治的1例104岁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蕙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A组80例,该组均为ACS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80例,该组均为ACS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冠脉狭窄分数、血糖变异系数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的TC、HDL-C水平与B组的比较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高血压患者比例与B组的相比则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冠脉狭窄分数、血糖变异系数及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与B组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HDL-C、血糖变异系数、高血压病程及平均血糖水平均为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会影响其近期预后,临床医生应对ACS患者血糖加强监测力度,保持血糖平稳,使ACS患者的预后改善。
作者:姚海斌;蓝瑞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引言也叫前言。引言作为医学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颈浅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甲状腺腺瘤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为颈浅丛阻滞麻醉组;B组为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组;C组为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观察记录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术后随访追踪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剥离甲状腺时C组的OA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也低于A组(P<0.01)。 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1),B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P<0.01),A组高。3组比较,术后追踪观察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及膈神经麻痹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恶心呕吐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于洋;蔡坤;王学平;王少华;王春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点及院内再灌注方式对远期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急救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院前急救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临床资料,对其19项临床特点和院内再灌注方式(包括溶栓和/或PCI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42.3±12.3)个月,总病死率为22.5%(18/80),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61.5%(8/13),转诊至有能力行PCI医院者病死率为18.0%(11/61),首次医疗接触至有能力行 PCI 医院的时间为(31.9±14.7)min,转诊至无能力行 PCI医院者病死率为36.8%(7/19)。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者(P<0.001),不同再灌注方式及转诊去向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心源性休克(P<0.05,RR 8.561,95%CI 1.325~55.324)、未再灌注治疗(P<0.001,RR 20.860,95%CI 4.431~162.811)是急性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心源性休克、未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院前急救STEMI重要的是尽快行再灌注治疗,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陈育苗;代明岩;邓国强;郭燕青;邓本立;郝薇;冯晓华;潘淑莉;王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等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逻辑性和对比性又很强,我刊目前推荐使用三线表(是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的),通常一个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三线表”由此而得名。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随病变的发展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2],是世界范围内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指南,ROP患儿早期每隔1~2周需进行一次眼底检查[3],接受定期全麻下眼底检查术,能够有效给予健康指导,对于病情变化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挽救患儿视力。术前禁食禁水的不适[4]及对检查和麻醉的畏惧,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减少手术前患儿的哭闹,稳定患儿情绪,减少手术麻醉对患儿造成的心理阴影,是使麻醉安全有效、诊疗手术顺利完成、患儿不惧怕复查的重要环节。我们对ROP患儿实施心理干预,通过观察患儿哭闹次数、哭闹时间以及相关的麻醉并发症,来探讨心理干预对稳定患儿情绪的影响。
作者:夏昕;付国英;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单位符号和单位的中文符号的使用规则1.1单位和词头的符号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需要明了的地方,也用于叙述性文字中。1.2单位符号没有复数形式,符号上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标记或符号。1.3摄氏度的符号℃可以作为中文符号使用。1.4不应在组合单位中同时使用单位符号和中文符号;例如:速度单位不得写作km/小时,应写为km/h。但非物理量的计数量除外,如次/min。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单脐动脉是指脐带内有一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是较少见的血管数目异常[1]疾病,在脐带血管畸形中的发生率较高(0.2%~1%)。妊娠合并单脐动脉的患者常因合并胎儿畸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 )、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等疾病而日益受到重视。超声技术的发展为诊断单脐动脉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优生优育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朱凤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抗菌药物因其为治疗细菌感染带来巨大突破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因其不合理及滥用造成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1]。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决心采取措施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因此,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适当延长其使用期限不仅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医院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制定并采取相关措施,深入开展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广富;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药物、微波、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1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药物组、微波组及联合组,各72例,药物组采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微波组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联合组采用爱宝疗浓缩液联合微波治疗仪治疗。结果微波组、联合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愈合时间为5~6周的患者数高于微波组及联合组,微波组愈合时间为3~4周的患者数高于药物组及联合组,联合组愈合时间小于3周的患者数高于药物组及微波组(P<0.05)。微波组阴道排液时间为7~14d的患者数高于联合组,联合组阴道排液时间小于7d的患者数高于微波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
作者:黄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易伴发尿路上皮癌,是一种癌前病变[1]。目前该病治疗主要采用尿道电切、电灼术以及联合药物膀胱灌注等措施。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膀胱灌注化疗的目的是降低复发和防止复发时病变的进展[2,3],但多有尿道刺激及膀胱炎等并发症。我科自2008~2012年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灼术或电切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其中30例应用丁卡因胶浆联合地塞米松灌注,在预防膀胱灌注化疗后尿道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书斌;朱建坦;彭金健;隆电熙;毛洲洲;丁军平;初铭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目前使用多的药物流产方式,具有使用方便、流产成功率高、花费少的优点。我院药物流产一般在门诊进行,亦有住院进行者。米非司酮为口服给药,而米索前列醇有口服和阴道给药两种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当日门诊观察时间为6h。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给药方法在6h之内的流产成功率和流产时间来判断两种方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丹;陈江丽;吴跃芹;丁子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并且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内。著作权有主、客体之分。著作权主体是指著作权人,即著作权权利、义务的承受者;而著作权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各类作品。著作权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2月本院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时行X线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结论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作者:谭健;李平元;欧军;苏小桃;卢政好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