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香附理气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桐生;王靓;施伶俐;桂双英;彭代银

关键词:香附理气颗粒, 免疫活性
摘要:目的 研究香附理气颗粒对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LPS刺激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碳粒廓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等实验,研究香附理气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香附理气颗粒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增加脾脏、胸腺指数,明显促进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显著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 香附理气颗粒对正常动物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应用研究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科常见手术,但有时因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甚至会给患者造成难以恢复的严重损害.既往传统手术容易出现出血、感染及包皮淋巴性水肿、线结残留及痛性勃起等并发症,临床医生做了多种手术改进,方法各异.

    作者:黄建峰;杨绥冲;聂勇;王刚;常浩生;张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导管心包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心包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量以上结核性心包积液经心包腔内注入尿激酶结合经皮留置导管心包引流治疗减少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60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皮心包腔内置入多孔中心静脉导管,并经导管行心包积液闭式引流,直至积液不再流出,用尿激酶5万IU加入生理盐水20ml经导管注入心包腔内,夹管24h后将其全部排出,直至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包积液消失或仅剩少量,心包纤维素或粘连消失,即可拔出引流导管.结果 经皮心包腔内尿激酶治疗有利于心包积液彻底引流,减少纤维素在心包内沉积,复查超声和胸片显示心包积液完全消失43例,少量积液17例,但其积液包裹和心包粘连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患者对心包腔内尿激酶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无出血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 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纤溶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粘连和缩窄的发生.

    作者:邹雪燕;张小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实验指标相结合的研究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不仅有助于揭示证候本质,指导临床治疗,还是中两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必由之路.

    作者:郑琪超;徐尚华;曹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姚薇;张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后予加味生化汤及抗菌药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味联合抗菌药对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降低药物流产(药流)后阴道持续出血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门诊药物流产者31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5例,观察组胎囊排出后给予加味生化汤治疗,每习1剂,分2次服完,同时口服替硝唑1g,每日1次,环丙沙星500mg,每日2次,均连服5天.对照组160例,对照组胎囊排出后不予服用加味生化汤及上述抗菌药.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持续阴道出血率分别为95.5%、4.5%及9.7%,而对照组分别为90.0%、10.0%及23.1%,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生化汤加味及抗菌药联合治疗能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降低不全流产率及持续阴道出血率,并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亚芳;黄平洁;卢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中Ezrin和PTEN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PTE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6例胃癌组织,另收集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粘膜中Ezrin和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Ezrin在正常胃粘膜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78.6%.PTEN则分别表达为100%、62.7%;Ezrin和PTE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病变部位、血清CEA水平相关(P<0.05);Ezrin和PTEN二者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80,P<0.05).结论 联合检测Ezrin和PTEN的表达有助于胃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的预测.

    作者:王佳斌;范钟麟;王学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研究进展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nment syndmme,ACS)由Kron[1]等在1984年首次描述,直至1995年Schein进行了较系统论述后,才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关注[2].

    作者:郭艳青;潘淑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用臭氧治疗肌筋膜疼痛59例疗效观察

    肌筋膜疼痛是指局部肌肉疼痛,同时伴随激痛点产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多数患者可指出疼痛部位,痛可向远处放射,如涉及肩臂部或上背部以及头部,还可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头晕、耳鸣等.

    作者:费英俊;贾春雨;冯建来;郜时华;支世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RP定量检测异常在感染及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RP定量检测在感染及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沉淀法定量测定376例感染患者及295名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血液系统肿瘤123例、实体瘤172例)血液中CRP水平,以CRP>10mg/L设为阳性.结果 感染组及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87.8%,65.8%(血液系统肿瘤组及实体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5%、64.5%);患者的CRP定量均值分别为:感染组58.79mg/L、肿瘤组51.05mg/L,血液系统肿瘤组48.53mg/L,实体瘤组52.93mg/L.结论 感染及肿瘤的CRP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患者CRP定量检测均值高于肿瘤患者,但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瘤之间差别不大,CRP定量检测对恶性肿瘤及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常炳庆;黄家芳;于洪远;黄新春;陈宝荣;彭德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70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CNA、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并以PCNA阳性强度计算增殖指数(PCNA-PI),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 Survivin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有关.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者的增殖指数PCNA-PI高于阴性者(P<0.05),凋亡指数低于阴性者(P<0.05).Caspase-3在肝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HBsAg有关.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阳性者的增殖指数PCNA-PI低于阴性者(P<0.05),凋亡指数高于阴性者(P=0.05).在肝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44).Survivin阳性肝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Caspase-3阴性肝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阳性者(P<0.05).结论 Survivin、Caspase-3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凋亡作用,影响预后.

    作者:胡伟;丁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体位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体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了40例体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每例心电图以平卧位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ST-T的变化.结果 各体位心电图中ST段无明显变化,只有1例常规平卧心电图STⅡⅢ avFV4-V6水平压低0.05~0.075mV,而左侧卧位心电图STⅡⅢ av FV4-V6呈下斜型压低0.05~0.10mV.T波的变化下壁变化明显T波由直立转为低平浅倒,高侧壁前外侧壁由直立略低平转为低平平坦.结论 体位性ST-T改变是一种正常的变异[1].

    作者:姜由香;韩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体会

    目的 观察有手术指征的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自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64例,肩锁关节脱位28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6例,共108例.结果 101例(93.5%)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74.3%,良20.7%,差5%;治疗优良率达95%.结论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中,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作者:劳贵昌;林树体;杨叶锋;苏允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香附理气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香附理气颗粒对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LPS刺激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碳粒廓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等实验,研究香附理气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香附理气颗粒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增加脾脏、胸腺指数,明显促进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显著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 香附理气颗粒对正常动物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作者:王桐生;王靓;施伶俐;桂双英;彭代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利用套叠PCR技术合成人胰岛素原基因的临床研究

    目的 设计并分子克隆适宜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人胰岛素原基因.方法 以美国国家基因库(GenBank)发布的人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参考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密码子偏好性以及所用表达载体(pCEX一3x)的特点,经计算机分析、设计人胰岛素原基因为8个寡核苷酸片段,以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体外延伸获得完整的人胰岛素原基因,分子克隆后测定所得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确定为重组克隆的质粒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表明,我们所克隆的基因序列完全符合我们先前的设计.结论 SOE-PCR技术可用于体外寡核苷酸片段的延伸并获得完整长度的基因.Taq DNA聚合酶延伸反应前以Klenow片段处理可提高较短覆盖末端或较低专一性末端正确延伸的成功率.

    作者:马建忠;周贤婧;王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产儿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进行同顾性总结,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作者:李松;商广芝;李淑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方法 检测As2O3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作用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s2O3处理后HepG2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s2O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s2O3呈时间依赖性诱导HepG2细胞凋亡.As2O3处理不同时间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As2O3,具有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作者:刘小敏;张杨;曾春亚;梁晓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用卤鸭头致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3岁,因下唇肿胀1小时来诊.1小时前食用卤鸭头后,下唇出现肿胀,无疼痛和瘙痒.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远清;杨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成功救治曼陀罗中毒1例体会

    曼陀罗(datura strmonium)又称洋金花,有20多种,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中国有6种,为1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田间、沟旁、道边、河岸等处.全株均有毒,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1].

    作者:严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择期肝切除手术中麻醉相关问题探讨

    过去认为大出血是肝脏切除手术的主要危险,但随着手术技术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对患者术前评估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肝脏解剖的深入了解,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小,使麻醉趋于简化.

    作者:毛美睿;许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静脉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4例UAP患者,首先按初始剂量1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入.治疗期间若仍有心绞痛发作,则剂量由1μg·kg-1·min-1增加至3μg·kg-1·min-1;大至5μg·kg-1·min-1,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34例UAP患者开始用药后48h内与用药前48h比较,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平均心绞痛长持续时间缩短,其中17例患者在用药开始后48h内心绞痛未再发作;治疗后24h和48h心电图缺血性表现明显改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指标降低;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1例头痛和1例胃肠道反应,经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静脉用地尔硫卓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作者:欧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