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和和
目的:探讨充气压力泵在预防重症监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8例重症监护长期卧床的患者,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充气压力泵,比较2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的状况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值与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周径增加值、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充气压力泵可以有效改善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全和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欣赏策略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及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运用欣赏策略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96.7%)高于对照组(79.4%)(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3%)高于对照组(87.9%)(P<0.05).结论:运用欣赏策略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护患有效沟通,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郑静;杨爱玲;陈莺;庄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对老年干部病房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自我效能和控制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3个月,入院时和实验结束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测量评价.结果:干预组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维持血糖平稳.
作者:胡芳英;沈文娟;周军娟;朱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与富阳新登骨伤科医院共收治拇外翻畸形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使用微型动力系统微创治疗(微创组)拇外翻畸形55例共72足,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55例共68足,术后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结果:微创组优良率为97.2%;对照组优良率为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作者:姚庚华;董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在护生护理文书书写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随机抽取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书写的护理文书各230份,按统一护理文书书写标准评价护理文书质量,比较书写缺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文书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可以减少实习护生书写缺陷,是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作者:王爱平;陈小贞;梅卫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2010年至2011年360例“危急值”报告在我院心内科的接获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155例问题的成因,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相应流程,使2012年接获的240例“危急值”的执行效率与执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叶向阳;范火芹;蔡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对其溶血病(HDN)检测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O型孕妇(丈夫菲0型)进行产前IgG溶血性抗体效价的测定,对效价≥1∶128的孕妇,在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带血,同时采集出生后1~2天和3~4天、5~7天静脉血,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检测并比较.结果:同一患儿脐带血与出生后1~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结果无差异,与出生后3~4天、5~7天采集的静脉血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血和静脉血虽均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但脐带血阳性率高,而且取材方便,便于早诊断早治疗,可作为诊断HDN的首选标本.
作者:沈美萍;陈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围产期配偶双方心理状况,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产妇及配偶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62名准新生儿父母在产前及产后1-4周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并在产后予自编的抑郁相关因素评估表评定;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产后抑郁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6.07%,配偶抑郁发生率14.9%;产妇产后抑郁主要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低社会支持、高危妊娠;配偶抑郁主要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低社会支持、低经济收入.结论:产后抑郁在产妇及其配偶身上均可发生;高社会支持是夫妻双方避免围产期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许蔚倩;陈陈;汤义平;庞桂平;安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基层医院急诊科呼吸机正确启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建立培训制度,规范操作步骤,针对易出错环节制定对策,持续监控正确率,整改并适当奖惩.结果:品管圈后,呼吸机的正确启用率明显提高,操作错误次数由57次减少到改善后26次,进步率为54%,正确率达95%以上,目标达标率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减少了医院急诊科呼吸机启用错误的次数,提高了正确率,缩短了抢救应急时间,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有利于科室医护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值得基层医院在管理中应用.
作者:赵志勇;徐筱;肖彬;王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糖尿病护理团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结果: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结论: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郑雪君;倪健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破裂出血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间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的395例患者中腹腔出血量大于500mL的92例作对照组,以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的613例患者中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126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术中自体血回输.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用量,检测术前(T0)、输血结束后lh(T1)血红蛋白浓度(Hb)、凝血功能、血小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异体输血比例及手术患者人均异体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延长(P<0.05),但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情况.结论:宫外孕破裂出血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安全有效.
作者:王鹏宇;蔡建明;黄华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构建高职高专学生综合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反映学生成绩的因素为基础,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构建高职高专学生综合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量化影响因素,在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量.结果:经一致性检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为高职高专院校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提供参考.
作者:吴燕萍;张大然;章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的气道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经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予围手术期护理,术前重点进行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及氧疗,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其合理饮食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等.结果: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本组6例患者手术成功,气道均恢复通畅,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论:细致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和默契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预防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马建萍;汤耀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BL)引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急诊医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表明,采用PBL教学后学生临床技能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符合急诊医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作者:沈扬;张焱焱;王成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合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相关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相关课程的结构、分布、课时安排、项目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作者:钱海;赵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探讨在基层医院临床科研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提升基层医院临床科研水平和质量.以浙江中部东阳市人民医院为实例,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培训并将其理念融入临床科研实践中.东阳市人民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相结合显示了极大的效益潜力,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促进医院临床科研效能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茂峰;陈艳晓;应争先;陈翔;张伟英;厉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教学的完整流程——口腔正畸学中英文双语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双语教学大纲的编写,双语教学课程的组织实施和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评价4个方面来论述本科生口腔正畸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作者:温辉民;卢东民;谢广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昏迷患者留置PICC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昏迷患者PICC留置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堵管、导管脱出、意外拔管、导管断裂、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意识清醒患者高.结论:采用肘上穿刺,适当应用镇静剂,做好陪护人员的宣教,加强巡视等可降低昏迷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发生率.
作者:边春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RCA管理小组,对2011年住院患者跌倒问题采用RCA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结合临床实际,制定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并与2012年跌倒发生率比较.结果:2012年有6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0.14‰,较2011年的17例(跌倒发生率为0.49‰)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2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过根管治疗的上前牙残根残冠379例,共578个患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0例,共292颗,采用玻璃纤维桩加卡瑞斯玛树脂恢复桩核;对照组189例,共286颗,采用铸造金属桩核.对比2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玻璃纤维桩组成功率96.7%,铸造金属桩核组成功率84.1%.结论:玻璃纤维桩美学效果好,在防止根折、龈缘着色等方面优于铸造金属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潘昳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