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刘新宇
当今一些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追求高精尖仪器设备,而忽略了基本功训练现象,给临床带来了不必要的弊端,甚至贻误了病人.因此,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与现代新技术互补,才有利于医学水平的提高.现就笔者临床中所遇到的误诊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林志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胫骨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常伴有应力遮挡和各种骨折病的发生[1],临床应用逐渐减少.而交锁髓内钉因更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原则,目前已为成胫骨干骨折治疗的首选[2,3].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52例,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咏真;裴庆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转为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在护理老年手术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使老年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胥爱平;王琦;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自2001年6月~2005年9月,共行颈腔镜甲状腺手术37例,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此37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9例,女28例.年龄15~58岁,平均34岁.术前均进行必要检查,包括HBs及HIV检测均为阴性,T3、T4正常范围,无甲状腺机能亢进表现,术前有25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排除甲状腺癌.患者本人要求行颈腔镜甲状腺手术,以期达到颈部美容效果.
作者:姚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麻醉后寒战(postanesthesia shivering)是指麻醉后病人苏醒期间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其发生率可达5%~65%.椎管内麻醉发生寒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寒战除了能引起患者的不适,以及肌震颤干扰临床监测外,还会对机体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将对蛛网膜下腔注射小量哌替啶(10mg)对术中寒战的影响和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李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吸毒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效果.方法 对59例吸毒患者手术,全身麻醉19例,臂丛神经阻滞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34例.全麻诱导以丙泊酚2.5mg/kg、芬太尼4μg/kg、氯化琥珀胆碱2mg/kg静注后气管内插管.以阿曲库铵、丙泊酚复合维持麻醉,术中适量追加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局麻药用盐酸利多卡因.结果 19例全麻患者麻醉效果满意,但麻醉中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大.非全身麻醉中有3例出现戒断症状,术中均要求注射哌替啶,注射哌替啶50~100mg后仍无法安静,静注氯胺酮1~2mg/kg才完成手术.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5例注射哌替啶50~100mg后未安静,亦需静注氯胺酮才完成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4例效果不佳,其中2例已戒毒2年以上,静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才完成手术.结论 对吸毒患者手术麻醉以全身麻醉效果较好,麻醉中辅以氯胺酮,对治疗戒断症状,完善麻醉和镇痛均有益处.
作者:申黎光;苗颖;涂石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TPN在外科重症监护病例支持治疗的价值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外科ICU病人接受TPN支持治疗,52例(17.2%)经周围静脉途径输注,250例82.8%)经中心静脉途经输注,术后TPN平均时间15.4天.比较术前及术后第3、7、14天多项营养监测指标.结果 87例(28.8%)危重病得到控制或好转;208例(68.9%)接受大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除3例手术切口感染和3例周围静脉炎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7例(2.3%)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在TPN治疗中,血糖、甘油三脂升高(P<0.05).结论 TPN治疗对外科ICU病者的顺利康复作用显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老年患者TPN治疗应掌握低糖、低脂和低热量供给,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原则.
作者:鲁莉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人工流产是我国育龄妇女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在所有妊娠中有20%~40%是非意愿或不适宜的,非意愿妊娠往往以人工流产为结局[1].据卫生部1986年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00万人次行人工流产术,特别是几个大城市每年人工流产数有所增加[2],它直接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人工流产率,保护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是妇产科工作者努力的目标.本文以北京航天总医院422例人工流产记录为样本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降低人工流产发生率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游建群;徐元春;李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川崎病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阿斯匹林的治疗情况.结果 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较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静脉注射,连用2天,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在热程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减少,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连用4~5天,而对减少心血管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明确川崎病后用阿斯匹林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作者:曾绮丹;李绍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方法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1190例128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引起的角膜水肿的病例.结果 本组1190例1281眼中共发生角膜水肿及失代偿98眼,其中角膜水肿97眼,角膜失代偿1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与下面因素有关:晶体核硬化程度;术者手术熟练程度、手术时间;术中消毒液的种类;角膜内皮细胞总数;术后高眼压是否及时处理.以上诸多因素应该是临床眼科医师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TVT、2例采用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尿失禁得到控制,术后随访5~12个月无再次尿失禁发生.结论 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可靠,尤其是TVT-O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手术并发症低.
作者:卢斌;张晓忠;魏梅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998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食管带膜支架内镜下置入治疗食管气管瘘15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42~78岁,平均62.1岁.本组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按stooler分级:Ⅳ级7例,Ⅲ级5例,Ⅱ级3例,同时伴呛咳及不同程度的消瘦、脱水,其中放射治疗后6例,自发性食管气管瘘9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食道泛影葡胺造影和病理组织活检证实.
作者:王晶;陶雅萍;王宪国;王红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谷红注射液为乙酰谷酰胺和红花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中红花提取物含有红花苷类和红花黄色素等有效成分,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红花还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降血脂作用[1].我院心内科于2006年1月~5月应用谷红注射液(阿尔贝拉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泽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急症剖宫产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32例急症剖宫产患者进行调查,并算出百分率.结果 37.1%患者有紧张心理;25%患者有焦虑心理:37.9%患者有恐惧心理.结论 急症剖宫产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诱导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心理护理,从而降低急症剖宫产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保证手术的成功.
作者:陈望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3~84岁,平均60.1岁;临床表现:腹痛21例,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33例,大便带血20例,腹部肿块9例,伴有肠梗阻症状15例,近期有消瘦36例,重度贫血7例,体检发现4例:血CEA增高43例,正常24例;术前行纤维结肠镜、钡灌肠、病理活检,提示肿瘤位于升结肠13例(其中肝曲4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9例(其中脾曲3例),乙状结肠16例,直肠24例(其中7例为低位直肠癌,1例直肠上段癌合并肝转移):66例为腺癌,1例为淋巴瘤.
作者:周澜;赵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2型糖尿病进程中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MA)、炎症、高纤溶状态、脂代谢异常、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
作者:郭晓风;李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血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近年来开展很广泛,此手术对麻醉有特殊的要求,现将我院近年来将DSA用于脑部血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的麻醉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我地区属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綦巧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天然生物碱成分是很有前途的一类活性物质,并已成功开发了几种药物,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综述各类天然生物碱成分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寻找优良的抗癌药物提供信息和思路.
作者:樊晓霞;赵学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的疾病,目前多采用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方法.但使用该方法病人较痛苦,易引起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甲硝唑联合林可霉素非穿刺法药物灌注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宣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