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FR在子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

宋作林;彭芝兰;姚先莹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宫颈肿瘤,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EGFR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GFR.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EGFR阳性率为15%,CINⅠ、CINⅡ和CINⅢEGFR阳性率分别为55.6%、50.0%和73.3%,鳞癌为42.6%,腺癌为20%.其中宫颈鳞癌及CIN各级较正常宫颈EGFR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P<0.05);鳞癌与CIN各级间EGFR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癌EGFR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GI)、中分化(GⅡ)和低分化(GⅢ)宫颈癌EGFR阳性率分别为64.3%、59.1%和18.8%,其中GI和GⅡ较GⅢ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EGFR的阳性率为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35.2%有显著差异性(P<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EGFR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GFR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EGFR可能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治疗的优势

    目的讨论腹膜透析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致急性肾衰治疗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对6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的病人施行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PK、LDH、GOT的变化.结果6例病人于治疗2~5周后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上述观察指标在治疗3周后显著下降.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清除IL-1β、TNF-α等炎症介质,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治疗效果满意,且有更为突出的优势.

    作者:刘向东;刘云;张连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报告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 1998年 1月至 2001年 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 19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明伟;陆晓峰;李佳龙;杨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诊医生素质培养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急诊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危重病人多、工作随机性大、病人流动性强、诊断不易明确、易发生医疗纠纷;而急诊医生是急诊工作的核心,急诊医生素质直接影响急诊医疗质量.

    作者:王哲;郑艳玲;白玉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并发结核感染2例报告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AL)患者由于其疾病本身和化疗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院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急性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较易出现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结核感染较少,现报告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合并结核感染 2例.

    作者:常炳庆;黄新春;彭德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卵巢破裂误诊分析

    急腹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有时因病史不清,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为其它疾病.

    作者:魏振华;杨兆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院科研管理模式浅论

    当前卫生系统面临着新的形势,医疗进入市场,也就是竞争,实质是人才与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就要求医院的科研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手段,改变传统的以课题为核心的单一管理模式,围绕学科建设,形成医院人才群体,并通过该群体力量,吸引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形成学科优势,吸引更多的病人,从而进行良性循环 [1].

    作者:王瑞玲;管卫群;黄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困难治疗讨论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困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外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中,7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骨折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应考虑脂肪栓塞的可能.应早期予以激素治疗、气管切开和纠正低氧血症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胶质细胞瘤cyclin D1和Rb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以及由低恶性度肿瘤向高恶性度肿瘤转化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用5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选用6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定量检测cyclinD1、Rb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①Cyclin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均增强,且阳性率均为100%,但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FI值)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CyclinD1蛋白表达量FI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②Rb蛋白表达量(FI值)在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增强,但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Ⅰ级和Ⅱ级Rb蛋白表达量与Ⅲ级和Ⅳ级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Cyclin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均为阳性表达,且表达量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cyclinD1可能通过加快细胞增殖周期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参与了肿瘤的形成和恶性度的演化;②Rb蛋白在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说明Rb表达缺失导致cyclinD1和Rb反馈调节机制失调在肿瘤的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杜继臣;李继来;郭泓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102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治认识.方法报告10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结果.结果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优良76例,1例术后好转,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重视早期有效抢救,及早手术,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波;邵强;曾昭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增加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为预防、治疗产后宫缩乏力,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取出后,产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效果显著.

    作者:朱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 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外科临床已较广泛地开展,而术前了解胆囊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病例选择、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于 1999年 4月~ 2003年 6月共开展 LC手术 237例.本文就术前 B超检查情况总结汇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柳建喜;赵礼进;王吉哲;张鹏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心电图异常及预后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对 48例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李继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GFR在子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EGFR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GFR.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EGFR阳性率为15%,CINⅠ、CINⅡ和CINⅢEGFR阳性率分别为55.6%、50.0%和73.3%,鳞癌为42.6%,腺癌为20%.其中宫颈鳞癌及CIN各级较正常宫颈EGFR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P<0.05);鳞癌与CIN各级间EGFR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癌EGFR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GI)、中分化(GⅡ)和低分化(GⅢ)宫颈癌EGFR阳性率分别为64.3%、59.1%和18.8%,其中GI和GⅡ较GⅢ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EGFR的阳性率为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35.2%有显著差异性(P<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EGFR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GFR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EGFR可能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宋作林;彭芝兰;姚先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式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传统经阴道手术的技术局限性, 病例选择的严格性以及费时等缺点成为限制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广泛开展的因素.

    作者:侯淑凤;陆秀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近端胃切除后排空障碍11例报告

    胃手术后常有程度不等的动力障碍而影响胃的排空,近端胃切除后的排空障碍除神经源性的动力障碍外尚有幽门括约肌开放程度这一重要环节.严重的胃排空障碍,临床症状重,处理上很棘手,也很被动.本文总结了1990~2002年近端胃切除术后重症胃排空障碍 1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荣朝;李忠;王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脾脏肿瘤25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25例均采用脾节除术,对脾脏恶性肿瘤则采用根治性脾切除,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与放疗.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取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仍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波;陆朝阳;郝迪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的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86例,其中男 153例,女 33例;年龄大 2岁,小 5岁,平均 33.5岁.骨折部位:小腿 143例,大腿 20例,上臂 23例.其中双小腿骨折 10例,胫腓骨 3段骨折 7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2例,腓总神经损伤 1例,胫后动静脉断裂 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1例.经手术切开复位 169例,闭合复位 17例.对合并神经血管断裂者,一期均行断裂神经血管吻合术,对神经功能预后不良者,二期行腓肠神经移植代桡神经 1例,胫后肌前移代胫前肌 1例.

    作者:张红;李尊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腔镜检查423例分析

    目前,对于妇科常见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宫腔内赘生物、输卵管性不孕、节育环嵌顿、断裂、残留等的诊断,仅靠妇科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尚难以完全确诊.近年来,随着宫腔镜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弥补了妇科检查方法的不足,为宫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使得宫腔镜在临床上的运用已从单纯的疾病诊断发展为能开展各类腔内治疗和腔内手术的新阶段.

    作者:胡敏;徐惠民;许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tau蛋白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

    本文简要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以及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特征,并介绍了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标志蛋白的 tau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其过度磷酸化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关系.同时,总结了近几年来针对细胞内各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在 tau蛋白的磷酸化平衡系统中所起作用的新研究进展,并说明了因蛋白磷酸酶活力缺陷导致的 tau蛋白过磷酸化的可逆性.在此理论基础上,扼要介绍了蛋白磷酸酶激活剂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魏群;于大禹;吴和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BAI)及栓塞术(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立即止血者12例,逐渐止血者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志和;叶宗诚;胡世锋;李立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