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郭莉;杨蓉

关键词: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42例,单右侧12例,双侧3例.观察部位199个,完全性阻塞161例,不完全性阻塞3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好诊断方法之一.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与胃癌生长转移、恶性潜能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胃癌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ELISA检测.结果156例胃癌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腹膜播散、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肿瘤的发展、恶性潜能之间关系密切,因此C反应蛋白可作为胃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作者:王卫理;费伯健;胡瑜;陈小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p16、PCNA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cl-2、p16、PCNA在2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上的表达,并与10例非白血病患儿表达情况作一对照.结果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实验组p1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bcl-2抑凋亡作用增强和p16抑增殖作用减弱在儿童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PCNA则可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标志.

    作者:李世刚;邓海贞;柴玉海;谢芳;柴忆欢;曹幼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降纤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临床观察

    我科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43例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并与发病24~72小时内用药组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毕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过去认为它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反应较差,但现在研究表明,毛支存在支气管痉挛,而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已为多数人所肯定[1].我们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毛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凤兰;高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阿苯哒唑在猪囊尾蚴病患者体内吸收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快速的药物监测方法,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人体血浆、脑脊液、尿液及粪便中阿苯哒唑(ABZ)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猪囊尾蚴病患者口服ABZ后平均约有11%的原形药物(ABZ)随粪便排出,未测到血浆、脑脊液及尿液中的ABZ,但在血浆、脑脊液、尿液及粪便中均可同时测到其代谢物阿苯哒唑亚砜(ABZSX)和阿苯哒唑砜(ABZSN).结论ABZ被人体吸收后可迅速代谢为ABZSX及ABZSN,后两者是抗寄生虫的有效成分.

    作者:赵冠宏;许炽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巨大儿比例升高致难产增多与围产期管理

    分析本院1998~2000年3年间产科巨大儿发生率,以探讨近几年巨大儿比例升高的原因.一、临床资料1.新生儿体重≥4000g为巨大儿[1].本院1998年~2000年3年间共有产妇分娩新生儿5543人,其中巨大儿564人,占10.17%,巨大儿平均水平6.49%(国内资料1990年)巨大儿的母亲年龄为20~45岁,初产妇占90%以上,孕周37+5W~42W.本院1988年~1990年间共有产妇分娩新生儿8076人,其中巨大儿为356人,占4.41%.

    作者:戴志远;张钰英;缪否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内科卧床病人并发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内科卧床病人并发的肺动脉栓塞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对策.方法肺栓塞患者32例,分析一般状况、临床特点,对28例急性肺栓塞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内科卧床病人急性肺栓塞发病率为28%;70岁以上为60%;其中70%有深静脉血栓,多见的原发病为脑卒中,为60%;初诊误诊率为65.62%,总死亡率为25%;静脉溶栓有效率为85.71%.结论肺栓塞有很高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应对高龄的、长期卧床的并有深静脉血栓倾向的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刘海鸥;张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喷疣液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我院皮肤科从1999年元月至2001年元月共诊治尖锐湿疣(CA)患者185例.对其中105例临床症状典型,经5%醋酸白试验和病理切片确诊的C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杨恒;朱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进临床思维方式减少误诊误治

    目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误诊误治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多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误诊误治病例的原因.结果医生不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是造成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而不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源于三个方面:基本功不扎实;医生知识面过窄;过分依赖辅助诊断.结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误诊误治和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措施是:切实做好住院医生五年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医生的基本功训练;不过早分专科,毕业后3至5年内在各专科轮转培训;坚持一级科室大查房制度;重视各级医师查房;坚持和加强死亡病例和临床病理讨论会制度.

    作者:刘燕君;李明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嗓音变异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近几年国内开展了噪音变异手术,而如何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使患者尽早康复,也是新课题,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改进,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彦;徐冠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节硬化转为脑肿瘤1例

    患者,女,18岁.因阵发性头痛、癫痫1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左眼视力下降1周就诊.头颅CT示脑室占位、脑积水.查体:面部于两颊散布红色皮脂腺,生长、发育及智力正常.血压111/73mmHg,脉搏70次/分,体温36℃.入院后常规腹部B超及CT发现双肾错构瘤.MR示:莫氏孔区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幕上脑室扩大中线结构轻度右移;侧脑室壁见多个结节样等皮质T1、等皮质T2小团块影,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MR考虑为室间孔占位,结节硬化可能.为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防止脑疝发生,拟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术中所见:肿瘤灰红,后缘边界清晰,游离状,两侧与脑室壁相连,于肿瘤外周分离,基底位于左侧脑室壁,透明膈被侵蚀.肿瘤血供丰富,实性,质软,由脉络丛动脉供血.病理回报星形细胞瘤(侧脑室、透明膈、左侧下视丘).

    作者:周江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泰力特(阿奇毒素)治疗淋病疗效观察

    我们用泰力特(阿奇霉素)治疗35例淋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婷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肾破裂5例

    肾破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所见5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HFRS并发肾破裂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4岁,右肾破裂4例,左肾破裂1例,肾破裂早发生在病程第5天,晚在第11天,平均8天,皆发生在少尿期,均为重型与危重型HFRS病例.

    作者:程旭;张世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诱发精神障碍4例

    例1,患者,男性,57岁,农民.因腰酸、腰痛1周入院.1周前受凉后出现腰酸、腰痛,小便颜色发红.查体:T37.4℃,P96次/分,R24次/分,BP16/10kPa.神志清,精神好,心肺听诊正常,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无明显浮肿.血常规:Hb103g/L,RBC4.5×1012/L,WBC13.2×109/L,N0.82,L0.18.尿常规:PRO(++),BLD(+),镜检:WBC少许,RBC(+++).ECG:窦性心律.入院诊断为急性肾炎.给予青霉素560万U,每日两次,能量合剂50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于用药约16小时后出现精神症状,且渐加剧,狂躁、胡言乱语、行为异常富攻击性、砸坏门窗玻璃、当众脱衣等,强行给予肌注镇静安眠药,效果不理想,但能少量饮水.在未用其它治疗情况下,于入院后第52小时精神渐好转,神志渐清晰,思维渐正常,对以往发生的事不能回忆.否认有家族性精神病史及精神异常史.

    作者:边宝娟;付庆春;孙秋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纳洛酮佐治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应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佐治婴幼儿喘憋性肺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核病诊治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重,发病率为177.2/10万[1],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约25万人,以肺结核发病占主要地位.本文将结核病诊治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分述如下.

    作者:马致祥;邵发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梗塞43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2年至1999年,本院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总43例,良好26例,占总数60%;中残8例,占18%;重残5例,占12%;死亡2例,占5%;植物生存2例,占5%.结论CT的使用,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丁晓;冯正健;李智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指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鼻腔粘膜增厚的程度各处不同,通常以下鼻甲剧,下鼻甲的前后端和下缘粘膜呈结节状或桑椹状肥厚或息肉样变,导致鼻塞较重,且多为持续性,若长期鼻塞可导致头痛、头昏、失眠、精神萎糜等症状.以下介绍我科应用微波热凝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体会.

    作者:吕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直丝弓矫治器临床应用55例体会

    方丝弓矫治器由Angle发明于1928年,它通常要弯制三个序列弯曲和各种弹簧曲,而于1970年由Andrews发明的直丝弓矫治器,去除了弓丝弯制中的繁琐工作,简化了临床操作[1].我们对各类错颌畸形患者55例,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邱艳梅;孙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与胰岛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与血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血糖、血胰岛素、C肽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无明显差别,但高血压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胰岛素和C肽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这对探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石伟;李雅洁;于晓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