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从华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股动脉穿刺)和治疗组(经皮桡动脉穿刺),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
作者:杨泽敏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展开关节镜技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6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以常规手术展开治疗,观察组以关节镜技术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指标以及关节组织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51.16±3.49)min,住院时间为(8.52±1.69)d,均优于对照组的[(68.02±4.51)min、(14.28±1.51)d],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058、17.9716,P<0.05).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89.92±5.37)分,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72.55±8.59)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243,P<0.05).结论 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展开关节镜技术治疗方案可提升优良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关节组织功能.
作者:杜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在住院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7月住院口腔医师18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医师均进行规范化培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和观察组(n=9).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考核评估,观察组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培训前理论成绩、基础考核成绩及专科操作成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后理论成绩、基础考核成绩及专科操作成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用于住院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理想,能准确的评估培训效果,发现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作者:沈兰花;李增琪;陶冠男;刘迪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皮肤病与性病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皮损形态多样,病种复杂繁多,不容易辨别,皮肤性病的诊治又与其他学科差别大,专业性极强.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临床工作开始的重要阶段,故而临床实习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结合实际、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在皮肤科的实习教学中探索采用多种模式(包括PBL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翻转课堂等)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皮肤病与性病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皮肤科临床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莹;陈晓红;张延;曾霓;杨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采纳常规护理)与研究组(51例,采纳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穿刺技术、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维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8%)均显著较对照组(78.43%)高,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陈金定;刘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微课翻转课堂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级本科护理专业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班为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 经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实验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翻转课堂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且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作者:劳微微;张巍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在风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风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待患者入院后,对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段的治疗.对照组应用风湿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非常满意19例,所占比例为59.38%,基本满意率为34.37%;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3例,所占比例为40.63%,基本满意率为31.2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1.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护理干预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进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夏秀丹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院采取手术治疗并需行全身麻醉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于手术期间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T2时的HR和MA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1、T2和T3时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过程当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维持患者生命体重稳定,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周丽丽;郭耀军;郭惠云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研究患者的SBP、DBP指标值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BP、DBP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的改良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也较高,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萍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8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CT)与MRI增强扫描(MRI),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采用CT检验中,存在12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采用MRI检验中,存在10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主要病变部位为股骨位置,形态则主要为叶状;两种检验方法的钙化类型以点状钙化为主,骨质破坏程度以溶骨性破坏为主,MRI中有8例不均匀分隔状强化,CT中则有7例.结论 MRI与CT增强扫描均可有效诊断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可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结果.
作者:邓浩;喻峰;侯江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药物镇痛联合全程护理在产房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产妇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实行药物镇痛分娩.对照组施行普通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全程护理.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92%)、产妇满意度为(85%)均高于对照组的(81%、66%),实验组在两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9.758,P均<0.05).实验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8.18±2.16)h,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10.17±3.0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81,P<0.05).结论 药物镇痛联合全程护理优于药物镇痛联合普通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采取全程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生产时的疼痛感,减少了总产程时间,提升了产妇满意度.
作者:余昆 刊期: 2019年第06期
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有创新思维方式、科研能力和临床处理能力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口腔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口腔医学专业亟需高端人才,特别对高、精、尖类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这既有利于将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也利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在指导研究生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了自己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强;刘佳;张旻;陈永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肢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与靳三针加康复组.靳三针组患者进行使用靳三针法,康复组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康复训练,靳三针加康复组将前面两组的方法结合起来,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结果 在治疗后14天和28天,靳三针组加康复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使用靳三针或者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朱致娟;李治霖;普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将两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肌酐、内生肌酐、尿素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肌酐高于观察组,内生肌酐低于观察组,尿素氮高于观察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以及KDTA量表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文忠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至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入院治疗的41例肝硬化且无其他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检测水平及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T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及CRP的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测水平较高,检测阳性率高.
作者:叶昊;邓盛微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1组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2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血小板数的影响.结果 治疗1组总有效率(95.00%)比治疗2组(77.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血小板数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上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应用于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能显著缩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增加血小板数,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刘凌俊 刊期: 2019年第06期
随着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为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我国医科院校相继开展了辅修双学位制的实践,然而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为例,2018年4月通过深入访谈、官网数据了解到卫生管理学院辅修双学位实施问题,利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辅修双学位质量提升的路径,将PDCA循环原理应用到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通过吸收PDCA循环的有益理念,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控制,为医科类院校培养兼具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钱怡;龚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应用血型实验室检验的作用.方法 此次选择2014年2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输血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n=168)和常规组(n=168).常规组进行普通输血检验,实验组则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两种方式输血液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76%vs.23.81%);在交叉配血合格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6.43%vs.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交叉配血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输血史、妊娠史等.结论 质量控制应用于血型实验室检验,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卉;陈祥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1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n=57)和B组(n=54).其中,A组患者的脑脊液流速为0.10 mL/s,而B组患者的脑脊液流速为0.06 mL/s,进而对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经过麻醉后的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10.06±0.21)min,短于B组经过麻醉后的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16.28±0.69)min;而运动阻滞评分(2.68±0.31)分,高于B组的运动阻滞评分(2.12±0.16)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患者的脑脊液流速为0.10 mL/s,将0.5%罗哌卡因通过推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将会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对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拥有着显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别世杰 刊期: 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