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研究

邱雨;柴晓昕

关键词:CT诊断, 结肠癌, 准确率, 术后复发, 根治,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CT用于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结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CT和病理学切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符合率.结果 病理学切片检查,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5例;CT诊断,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4例,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用于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命名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就诊的75例急诊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行常规护理管理,命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88.00%,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96.00%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中,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还能有效的降低临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丽莉;朴明梅;王萍茹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CT、HRCT检查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病变区域的CT表现,并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该疾病好发于双肺上叶(23/34),以大片状改变与节段性分布为主要特征,在CT征象主要显示为细网织影,检出率100.00%(34/34);微结节,检出率100.00%(34/34);树芽征,检出率73.53%(25/34);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52.94%(18/34);磨玻璃样密度影,检出率55.88%(19/34);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50.00%(17/34);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各阶段CT征象均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后9个月、治疗结束时,各征象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 CT、HRCT技术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并动态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诊断治疗的提示、指导与评估.

    作者:商金元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为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常伴随于踝关节骨折而发生,但也可出现单纯性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因此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式也较多,常见的有克氏针经皮复合固定、金属皮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缝线纽扣装置、下胫腓钩钢板、韧带重建等,但选取何种固定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就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悦;李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中医专业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1名中医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并调查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氛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能较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跃教学氛围,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验组期末考试病例分析部分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作者:杜国相;黄琳涵;莫夏萍;邓德茂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与效果

    目的 探究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与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届护生(接受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2016届护生(未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各134名,对比两组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临床实习教学结束时出科前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结果 17届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94.0%)高于16届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46.3%);17届护生的理论成绩为(94.6±3.8)分,高于16届护生的(86.7±4.8)分,实践成绩为(95.4±3.6)分,优于16届护生的(85.8±1.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临床实际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实习成绩、 院内录取成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升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吴春荣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门诊LEEP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LEEP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效果对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微波治疗,观察组行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宫颈炎治疗效果;手术所需的时间、阴道排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宫颈 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阴道排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炎患者行LEEP刀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病情,手术快,康复快,可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元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融入整合医学理念的PBL、CBL在内镜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及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融入整合医学理念在消化内镜初级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4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研究组(A组)采用的PBL、CBL教学模式;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LBL).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员的成绩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1)学员培训成绩比较:研究组学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内镜理论部分,研究组 学员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学员满意度调查:研究组学员在学习兴趣与效率、自主学习、个人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教师沟通互动能力及授课质量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融入整合医学理念的PBL、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消化内镜初级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学员满意度.

    作者:金雷;方亮;李蜀豫;朱文成;代凤玲;顿珊珊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可以改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允琴;施秋平;杨纪美;葛振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PBL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4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学生.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学生给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比:(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2)两组学生对课堂气氛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1)两组学生教学后考试成绩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学生对课堂气氛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章锐锋;邵方淳;叶健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探析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临床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对照组患者的西医治疗外,还接受中医治疗.对两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状况展开比较.结果 试验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总有效率为5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 7, P=0.033 8).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郭小晶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潜江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的治疗,研究组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产后出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止血率,让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稳定,此外,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实施性很强等 优点.

    作者:蒲玉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跌倒与坠床患者分别有1例、1例、0例、1例,对照组分别有5例、2例、6例、3例,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沟通能力、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代春英;陈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对比患者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同时,总结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扫描检出单发性子宫肌瘤12例(24.00%)、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76.00%)、肌壁间肌瘤45个(59.21%)、浆膜下肌瘤18个(23.68%)、黏膜下肌瘤12个(15.79%)、子宫颈肌瘤2个(2.63%).在多发和单发子宫肌瘤方面,CT与手术病理诊断完全相符,但CT诊断中有2个子宫肌瘤直径≤1 cm漏诊,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44%(76/78).影像学特征:CT扫描可见患者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弥漫性增大为主,呈分叶状;瘤体边缘光滑完整,低于或等于子宫肌层密度,肌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低密度假包膜.结论 子宫肌瘤的CT影像学特征显著,CT检查 对各类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子宫肌瘤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姜卫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创新型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模式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需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基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现状和面临社会需求挑战,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本课题旨在探讨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建立多功能、全方位的临床技能中心,提高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一对一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构建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等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创新型本科生医学人才,来满足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

    作者:张晓青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予以分娩球护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并比较不同组产妇分娩结局和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难产和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和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卢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凭借不同治疗方式加以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予以保守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辅以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运用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施行治疗后,成效较优,可以减小患者的血肿总量,并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好转.

    作者:孟小鹏;周泽华;万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卒中后认知障碍概述

    卒中和痴呆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脑卒中症状不仅能够导致患者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还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自身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对于患者自身具有严重影响,以及超过因该种疾病对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的影响之外,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无法康复的主要因素.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主要是患者在脑卒中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认知功能紊乱症状.在脑卒中患病率、致残率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加的当代,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给予积 极的干预以及康复照护,是目前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改善方向.

    作者:李先锋;陈子龙;苏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分别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产妇的出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产妇出血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0,P<0.05).术后24 h内,治疗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41,P<0.05).结论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相较于应用缩宫素而言具有出血量少、出血发生率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使用上安全可行.

    作者:杨巨红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10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回顾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10例SPC的患者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p63、CK14、CK5/6、p53、Ki-67、Syn和CgA,并随诊患者.结果 1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3±4.5)岁,主要表现为乳腺肿物和乳头血性溢液.肿瘤镜下呈实体乳头状生长,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具有低或中级别的细胞核,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强阳性,Her-2均无表达,实性结节内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5/6、CK14和p63 ;Syn和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40% ;p53核阳性比例均<5% ;Ki67平均增值指数为10%(2%~30%).随访10例患者3~14个月,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惰性进展,即使伴有浸润切除后也不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好.

    作者:王雅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心绞痛伴急性心力衰竭采取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64例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7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 1,P=0.020 3).结论 美托洛尔应用在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其云;陈剑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