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敬;左联华;韩卫国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列出,提出护理安全策略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结论: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冯德芳;鲁静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治外阴白色病变患者44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岁.病程<3年8例,3~10年32例,>10年4例.根据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1987年制定的新分类法[1]分为硬化性苔藓18例,鳞状上皮增生26例.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心脏手术患者120例,并对其留置动脉留置针.男69例,女57例,年龄0.4~76岁,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34例,法乐氏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38例,房间隔缺损26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留置时间2~16天.
作者:赵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联合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L指数(P<0.01),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作者:何秀莲;蒋凤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35岁.双侧颈部多个无痛性肿块2年余,逐年增大.入院查体:双侧颈部膨隆,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3.5cm×3.5cm×3.0cm~0.5cm×0.4cm×0.3cm,无痛、界清可活动.行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诊断: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确诊后行双侧颈部肿大淋巴结切除术.
作者:甘雪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鸣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耳鸣患者在临床进行诊断治疗,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和细查分析.结论:耳鸣的治愈率与治疗方法,药物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宋爱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9年骨科共收治606例,其中501例行骨科手术,有17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5岁以下1例,60岁以上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皮肤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本组院内感染老年患者易患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小儿和男性患者易患胃肠道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对骨科手术的治疗未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樊晓平;万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胃轻瘫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腹胀,甚至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病情恶化.临床多发生于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治疗不规则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作者:荆建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痹证是一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以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辨证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而在临床中这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近年来笔者对该类疾病患者应用中药败毒散加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旭;陈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奥沙利铂为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常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总有效率>50%[1],1999年进入中国临床.奥沙利铂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一般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10分钟后[2].
作者:任海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自然腔道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未出现副损伤、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自然腔道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腹部创口小化,美观等优点.对早、中期及组织学分型好的低位直肠癌病人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韩雨;宋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并对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观察.方法:将1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并对无创机械通气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BiPAP呼吸机常见问题有漏气、治疗失败、不耐受、胃胀气、面罩压迫及口咽干燥等,但多数病人经积极处理,终接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常见问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敬顺;李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丽科伟)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缓解、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开始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痛,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出现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安全性好,效果明显.
作者:黄诚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前牙松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3年后临床疗效观察,了解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法在前牙松动中的实用性.方法:对36例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松动,用凹槽式牙周夹板进行固定,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判定其成功与失败,并随访3年.结果:3年成功率为91.6%.结论:建议使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前牙松动,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云;李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预防青光眼的复发,保存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门诊青光眼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情绪控制,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结论:有效控制了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预防了青光眼的复发.讨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青光眼的复发,减轻对视功能和眼组织的损害,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介导下由宫腔造影确定息肉位置及息肉摘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中选20例在B超介导下行灭滴灵膨宫腔造影确定息肉位置及行宫内膜息肉摘除和诊刮.结果:1个月后B超复查,17例息肉消失,子宫内膜线清晰.术后随访,18例月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症状好转.结论:B超介导下宫腔造影+宫内膜息肉摘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效果好的特点,比宫腔镜下操作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卢飞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临床上不典型腹痛常难以早期诊断,由于其发病急,变化迅速,病因复杂,易造成误诊,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误诊的8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丰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86例高龄肺心病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实施精心护理,对延长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顺玲;杨晓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田晓东;张腾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报道98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特点,应实施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措施.本组由于护理配合得当,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白玉霞;孙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