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田晓东;张腾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解剖学因素:产生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结构包含两个方面,①从颈枕部穿出C1、C2及C3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同侧头部,②颈部的C1、C2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会聚[1].
作者:周际;冯大雄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健康指导的内容疾病知识指导: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特点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破坏内脏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作者:高思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对50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508例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较为关键.
作者:刘利霞;王玉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与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下接受健康教育,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入院后第15天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进行难治性高血压病知识调查,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并在出院4周后回访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第15天实验组问卷及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出院4周后血压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家属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娟英;吴桂真;汪小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病人经常应用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即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病人的心率、血压等发生变化.因此,用药要求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微量注射泵具备上述要求,临床中常以微量泵持续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其过程的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
作者:杨重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分析206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结果: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结论: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立敬;高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从转变观念、适应角色,具备多元意识,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注重情商培养,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绩效评效,注重下属业务素质的提高,重视质控管理等方面,就新形势下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进行探讨.
作者:王永芹;袁素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连台手术器械有效清洗及灭菌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临床使用过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分成人工刷洗加超声酶洗组(A组,n=180)和单纯人工刷洗组(B组,n=180例),并比较两组清洗与灭菌的效果.结果:人工刷洗加超声清洗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单纯人工刷洗组(P<0.05).两组经过采取过氧化氢灭菌处理后,均达到了理想的灭菌效果.结论:人工刷洗加超声清洗腹腔镜,并结合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是较理想的腹腔镜连台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具有耗时短、灭菌环保、效果可靠等优点,适合于腹腔镜连台手术的使用.
作者:李锦如;吴丹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62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34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54.8%,治愈32例,2例失败后改手术治疗.
作者:王庆玉;王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9年骨科共收治606例,其中501例行骨科手术,有17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5岁以下1例,60岁以上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皮肤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本组院内感染老年患者易患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小儿和男性患者易患胃肠道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对骨科手术的治疗未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樊晓平;万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运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与高危妊娠、分娩方式、孕次、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69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宫缩乏力52例,胎盘因素13例,软产道损伤4例.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早期识别产前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苗雪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了解平川区2002~2008年新登记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的肺结核发病情况,对密切接触者的家庭成员和其他成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中肺结核病检出率3.21%,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核病平均发病率的0.36%相比,高出近10倍,发病危险度是本区内普通人群的肺结核病发病强度的3.09倍.其中65岁以上年龄组是其他年龄组发病率的11.47倍.
作者:秦学全;张鹏宇;魏映丽;王万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的模式.方法:选取雁江区11个居委会人群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发生.结果:结合经常性的职工查体、妇女病普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可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结论:以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娟;温秀梅;雷光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本院的使用现状,对其中的不合理应用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0月注射使用抗生素处方896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使用频度靠前的有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传教育和执行,医师和药师需密切协作,推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跃明;付世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平时无自觉不适,因头面部外伤行头部CT检查时,发现左侧颞部鞍旁可见类圆形边界清晰略高密度影,大层面大小约36mm×37mm,CT值约47Hu,CT考虑鞍旁脑膜瘤的可能性大,建议MRI检查.
作者:刘振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曾有复发性流产史、难免流产孕妇(孕龄6~11周)各30例分别行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检测.结果:β-HCG诊断难免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0%、50%、100%,孕酮则为25%、78%、36%、67%.结论:β-HCG是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一个有价值生化指标.
作者:莫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40例肝硬化患者行介入部分脾栓塞(PSE)的护理.方法:对40例肝硬化患者行介入部分脾栓塞(PSE)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及营养护理,术中注意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使脾亢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术中的密切观察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湘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发而危重的急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胆固醇水平增加1%,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就增加2%.目前我国大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0~55岁青中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0多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也偶见.这表明心肌梗死患病率与死亡率在急剧增加并且快速年轻化.
作者:周洪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