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注射用抗生素使用分析与对策

张跃明;付世龙

关键词:抗生素, 合理用药, 分析,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本院的使用现状,对其中的不合理应用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0月注射使用抗生素处方896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使用频度靠前的有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传教育和执行,医师和药师需密切协作,推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前牙松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前牙松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3年后临床疗效观察,了解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法在前牙松动中的实用性.方法:对36例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松动,用凹槽式牙周夹板进行固定,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判定其成功与失败,并随访3年.结果:3年成功率为91.6%.结论:建议使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前牙松动,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云;李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透表凉营解毒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1.5岁,2007年12月15日初诊.患儿4天前起伤风、轻咳、微热,在当地卫生站治疗2天,发热逐渐升高.昨天上午到本院门诊静脉补液治疗,下午及晚上又发热,今天上午在本院门诊静滴先锋霉素,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冬眠灵、非那根,口服紫雪丹及中药1剂,用小儿退热栓塞肛,发热未退,于下午4:00请会诊治.

    作者:何修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和特点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解剖学因素:产生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结构包含两个方面,①从颈枕部穿出C1、C2及C3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同侧头部,②颈部的C1、C2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会聚[1].

    作者:周际;冯大雄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藏医巨著《四部医典》概论

    <四部医典>是继<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代表名著之后的一部藏医学经典著作,藏文原名<华丹据悉>.全名为<甘露要义八支密决窍续>、<四部医典>系原著简称,意即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总则本>共六章,有彩色挂图4幅,它概括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论断及治疗.

    作者:张学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早孕NT联合中孕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及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检测的联合筛查,以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率.方法:对孕早期(11~13+6周)进行B超测定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及孕中期(14~20+6周)查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两项血清生化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加以风险校正,NT≥3mm或血清筛查大于1:250为筛查高危,对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6~21周进行羊水诊断,得知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所有筛查的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唐氏高危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68例,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162例,神经管缺陷高危37例.发现21-三体综合征7例,心脏畸形5例,多发畸形2例,其他异常4例.结论:早孕NT测定结合孕中期母血清标记检测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扩大筛查面,对产前筛查有效可行.

    作者:蔡敏;杨桂春;刘芳;曾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本组收治脊柱爆裂骨折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12例中全部作X线正侧位摄片及CT检查,MRI检查3例,部位均在第1腰椎.临床上主要是车祸及高空坠落,主要症状搬运体位时腰部剧烈疼痛.双下肢进行性麻木,失去知觉及大小便失禁,发生日为2~5天.

    作者:李正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8例组织病理学分析

    目的:观察并总结轻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穿刺标本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轻度界面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小叶结构紊乱,汇管区炎症严重,出现重度界面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肝脏活检可以明确诊断和分期.

    作者:刘萌萌;曹汴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常由于观察不当,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并伴有多脏器的并发症,如果没有进行连续的整体观察,就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使临床护理观察得到落实,我们为重危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设制了床旁护理观察记录单.此表的设计是根据护理程序:评估-措施-评价为原则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整体性的护理.

    作者:王玉敏;刘利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指导的内容疾病知识指导: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特点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破坏内脏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作者:高思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健康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并根据患者受伤天数和康复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与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促进截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截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瑞;陈红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4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肖喜庆;杨海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晨浴对新生儿体温影响的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0年2~6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3例,日龄1~3天;男婴41例,女婴52例;足月82例,早产11例;平均体重3373.0克.将93例新生儿按出生先后,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比较.室温14~17℃,晨浴时间为3分钟,定为A组;室温17~20℃,晨浴时间1分钟,定为B组;室温20~23℃,晨浴时间1分钟,定为C组.

    作者:张玉娥;张兴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健康体检快速初筛新方法

    目的:通过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对各种疾病的筛查,观察对比阳性受检者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经济技术指标,总结其在健康体检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WP-95型医用红外热像仪,以社会随机体检客户1378例为样本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在乳腺小叶增生、脑供血不足、咽喉部炎症等疾病方面,红外热像仪的检出率与目前常规的检测手段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远红外热像检查具有经济、便捷、无创、敏感等独特的优点,是绝对安全的绿色检查,是一种快速初筛新方法,有望成为健康体检中常规推荐项目.

    作者:李玉晓;阮迎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超声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运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脏手术患者动脉留置针的观察及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心脏手术患者120例,并对其留置动脉留置针.男69例,女57例,年龄0.4~76岁,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34例,法乐氏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38例,房间隔缺损26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留置时间2~16天.

    作者:赵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模式

    目的: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的模式.方法:选取雁江区11个居委会人群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发生.结果:结合经常性的职工查体、妇女病普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可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结论:以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娟;温秀梅;雷光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雄激素受体在食管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AR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80.6%,A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AR在食管鳞癌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反应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有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部位、年龄无关(P>0.05).结论:AR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价的新指标.

    作者:张英国;姜晓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处置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并对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观察.方法:将1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并对无创机械通气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BiPAP呼吸机常见问题有漏气、治疗失败、不耐受、胃胀气、面罩压迫及口咽干燥等,但多数病人经积极处理,终接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常见问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敬顺;李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现代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和造成的原因.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造成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41.08%和37.5%的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着很重和较重的工作压力;压力源主要是工作负荷过重、职业发展机会较小、工作报酬偏低、工作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结论:要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护士人数,在薪酬、培训及晋升等方面,要给予护士公平或优先的待遇;同时护士也要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及沟通交流艺术,增强护理工作的荣誉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B超在急性胃穿孔中的应用

    临床资料2008~2009年收治19例男性急性腹痛患者,年龄33~81岁,17例有胃炎、胃溃疡病史;1例有胃出血病史;1例合并甲亢;均有饮酒嗜好.患者均为急性上腹部疼痛并持续加重至全腹痛;查体16例有急性腹膜炎体征,3例无明显腹膜炎体征.以上病例均先行B超,后行X线检查,18例超声提示有胃肠穿孔,1例B超,X线均提示肠管稍增宽,后经手术证实为胃前壁、窦部穿孔,穿孔处直径约2~10mm不等.

    作者:宋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