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孕NT联合中孕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初步分析

蔡敏;杨桂春;刘芳;曾静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 颈项部透明层, 母血清标记物, 联合筛查
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及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检测的联合筛查,以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率.方法:对孕早期(11~13+6周)进行B超测定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及孕中期(14~20+6周)查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两项血清生化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加以风险校正,NT≥3mm或血清筛查大于1:250为筛查高危,对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6~21周进行羊水诊断,得知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所有筛查的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唐氏高危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68例,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162例,神经管缺陷高危37例.发现21-三体综合征7例,心脏畸形5例,多发畸形2例,其他异常4例.结论:早孕NT测定结合孕中期母血清标记检测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扩大筛查面,对产前筛查有效可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与高危妊娠、分娩方式、孕次、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69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宫缩乏力52例,胎盘因素13例,软产道损伤4例.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早期识别产前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苗雪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目的: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要求与患者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医师合作,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结果:药学服务的实施,表明药学正逐步成为具有浓重临床特点的成熟专业.结论:在医院实施药学服务意义重大,是药师未来业务模式的基础.

    作者:何淑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醉酒后颅脑损伤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3例(58.9%),中残9例(16.1%),重残3例(5.4%),植物生存1例(1.8%),死亡10例(17.9%);其中延误诊断5例(8.9%),出现并发症20例(35.7%).结论: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而且一般伤情重,并发症多,误诊率、死残率高.通过提高医务人员对醉酒合并颅脑损伤的认识,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颅脑CT,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够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李东;朱明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报道98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特点,应实施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措施.本组由于护理配合得当,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白玉霞;孙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聚焦超声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4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治外阴白色病变患者44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岁.病程<3年8例,3~10年32例,>10年4例.根据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1987年制定的新分类法[1]分为硬化性苔藓18例,鳞状上皮增生26例.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86%,治愈率分别为84%,56%,P<0.05,故认为两种治疗方法测定的结果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李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0例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季节性、流行性、发热发疹性传染病.临床多见发热、手足口疱疹伴流涎、拒食等症状.近年来春夏季节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从2006~2009年凉州医院门诊部应用甘露消毒丹煎剂治疗120例手足口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志宏;邵振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0例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的严重病理过程,通常采用常规治疗,即改善通气功能,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酌情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探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附属医院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联合沉香蛤蚧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是对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是成人及老人发病率高,青少年发病率低.结论:神经性皮炎病因不明,好发于神经丰富的部位,治疗难度大、疗程长,但神经性皮炎在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敷15天为1疗程.用本法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达90%以上.

    作者:李忠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新形势下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

    从转变观念、适应角色,具备多元意识,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注重情商培养,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绩效评效,注重下属业务素质的提高,重视质控管理等方面,就新形势下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进行探讨.

    作者:王永芹;袁素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南卷柏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提升血小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平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拟升白汤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放、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主要的手段,可有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但放、化疗使机体受到辐射和细胞毒物的损伤,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往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感染,而且可出现乏力、气短等临床症状,仍是被迫中止肿瘤放、化疗的主要原因及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1].

    作者:胡永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对50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508例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较为关键.

    作者:刘利霞;王玉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下肝管损伤10例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术中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瘘,其中2例在引流5天内胆瘘停止.其中1例为术后6天才发生胆瘘,再次开腹手术引流4周后胆瘘停止.单枝胆囊床下肝管9例,2枝1例.结论:LC术中在剥离胆囊床时要特别留意有无异常管道,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及肝门部放置白纱布以便发现不明显的胆瘘,胆囊取出后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及血管外的异常管道.术中发现异常应中转开腹.

    作者:孔祥红;李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征象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3年7月~2008年8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28~49岁,平均40岁.临床表现:痛经27例,经量增多26例,经期延长12例,周期紊乱8例,原发性不孕症6例.检查:子宫增大32例,表面凹凸不平12例,质硬24例,附件触及包块8例.

    作者:成志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甘草酸二铵在皮肤科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甘草酸二铵在某些皮科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作者:石珉;付世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进气管返折用于休克病人浅静脉穿刺80例临床观察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以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成功率是抢救休克病人成功的关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进气管返折后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云霞;王道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甘肃高海拔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特征调查

    目的:为获得防治高海拔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一手资料,寻找并探讨其发病因素,提高高海拔地区卫生健康水准和农牧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资料研究及筛检工作,对甘肃高海拔地区临潭及肃南收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资料进行累积性统计分析,采用循证医学病因与危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研究(横断面调查).结果:对3591例患者进行各系统进行分析总结,按照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简称ICD-10),列出常见病、多发病相应疾病谱.

    作者:刘娟;高希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62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34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54.8%,治愈32例,2例失败后改手术治疗.

    作者:王庆玉;王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2000年至今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256例,其中宫外孕90例,产后大出血16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抢救成功254例,死亡2例.

    作者:邢孟琴;闫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