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高希春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田晓东;张腾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体针(包括速刺和留针)和电针综合疗法治疗中风130例(治疗组),与单纯采用体针治疗70例(对照组)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8%,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1.4%和88.6%.结论:两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产科收治住院孕产妇7118例,前置胎盘病例56例.施行剖宫产术50例,手术率为89.46%.据统计,发生前置胎盘的孕妇85%~95%为经产归,可因多次刮宫、分娩、子宫手术损伤子宫内膜而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再次受孕时,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供血不足,从而刺激胎盘面积增大,延伸到子宫下段.手术瘢痕可引起胎盘在妊娠晚期向上迁移,形成前置胎盘.手术率上升,则与病人的保健意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关,本组56例前置胎盘中无死亡病例.
作者:张爱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40例肝硬化患者行介入部分脾栓塞(PSE)的护理.方法:对40例肝硬化患者行介入部分脾栓塞(PSE)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及营养护理,术中注意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使脾亢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术中的密切观察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湘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麻疹病毒对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对57例麻疹患者检测心肌酶进行分析.结果:57例麻疹病人中心肌酶异常占98.3%,心肌普遍受到损害,且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应列为麻疹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海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对50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508例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较为关键.
作者:刘利霞;王玉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临床上不典型腹痛常难以早期诊断,由于其发病急,变化迅速,病因复杂,易造成误诊,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误诊的8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丰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COPD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方法:所有患者干预前后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W1)、高峰呼气流速(PEF).结果: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0.05);FEVl和PEF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有效降低了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素贞;陈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健康指导的内容疾病知识指导: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特点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破坏内脏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作者:高思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正心泰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病人60例,采用随机双盲分组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正心泰片,对照组服用消心痛片、复方丹参片,超声心动测定每搏心输出量(CO)、每分搏出时(SV)、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血液流变学,Holter测定ST-T改变次数.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黏稠度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ST-T改变次数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正心泰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长期服用无耐药性,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刘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2007年1月~2009年5月本院收集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26例,均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随机分两组各13例,试验组采用先予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抢救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国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及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将职业危害降至低限度.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的.
作者:段东玲;张国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的严重病理过程,通常采用常规治疗,即改善通气功能,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酌情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探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附属医院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联合沉香蛤蚧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分娩的共397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2067例,顺产1909例;男2115例,女1861例;胎龄27~42周;体重890~4520g.2007年10月培训前分娩的189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07年10月培训后分娩的208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两组在分娩方式、性别、胎龄、体重、高危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固定、留置时间及封管技术做一综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超过96小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损失.0.9%氯化钠注射液可替代甚至优于肝素稀释液封管,选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效果佳.
作者:乔琳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分析206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结果: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结论: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立敬;高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本院的使用现状,对其中的不合理应用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0月注射使用抗生素处方896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使用频度靠前的有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传教育和执行,医师和药师需密切协作,推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跃明;付世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心脏手术患者120例,并对其留置动脉留置针.男69例,女57例,年龄0.4~76岁,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34例,法乐氏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38例,房间隔缺损26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留置时间2~16天.
作者:赵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调查艾滋病患者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措施.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显著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艾滋病患者对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不良认识及行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莫明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以生化汤为主,加减应用治疗产后高热、闭经、崩漏等妇科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程爱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