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莲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季节性、流行性、发热发疹性传染病.临床多见发热、手足口疱疹伴流涎、拒食等症状.近年来春夏季节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从2006~2009年凉州医院门诊部应用甘露消毒丹煎剂治疗120例手足口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志宏;邵振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上常常由于观察不当,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并伴有多脏器的并发症,如果没有进行连续的整体观察,就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使临床护理观察得到落实,我们为重危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设制了床旁护理观察记录单.此表的设计是根据护理程序:评估-措施-评价为原则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整体性的护理.
作者:王玉敏;刘利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8月我科输液治疗患者40 000余人次,2瓶液体以上的患者20 000人次,特殊用药:补钾、升压、扩血管、强心剂、钙剂、脱水剂等800人次.负责治疗护士2人,巡回护士1人,选择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医用胶贴、红色不干胶贴.
作者:姚晓红;李雪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对可疑病例及时使用超声诊断,以及早作出肯定性诊断或排除异位妊娠,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28例可疑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28例疑诊异位妊娠中27例有阳性结果,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异位妊娠22例,符合率为78.6%.结论:超声对异位妊娠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异位妊娠能及早作出诊断.
作者:尚俊伟;韩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HBsAg阳性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及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以研究欠发达地区HBV感染及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 DN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四个年龄组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1),HBsAg阳性者中四个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为A组7.1%,B组46.3%,C组38.4%,D组8.2%.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已感染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HBV DNA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乙肝患者中大年龄组HBN DNA阳性率较小年龄组呈下降趋势.
作者:赵岩;公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固定、留置时间及封管技术做一综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超过96小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损失.0.9%氯化钠注射液可替代甚至优于肝素稀释液封管,选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效果佳.
作者:乔琳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本组收治脊柱爆裂骨折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12例中全部作X线正侧位摄片及CT检查,MRI检查3例,部位均在第1腰椎.临床上主要是车祸及高空坠落,主要症状搬运体位时腰部剧烈疼痛.双下肢进行性麻木,失去知觉及大小便失禁,发生日为2~5天.
作者:李正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系统化的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治疗1~3个疗程,治愈70例,好转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赵银龙;赵建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3~2008年收治分娩产妇12410例,剖宫产4964例(40%),剖宫产术中3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年龄23~42岁,平均33.5岁.初产妇12例,经产女20例,平均孕周36.7周.32例均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切口延长损伤子宫血管引起的产后出血,均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剖宫产指征为巨大儿、臀位、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
作者:邱晓月;徐爱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女,41岁.因上唇肿物2月切除送检.查体:扁圆形肿物2.0cm×1.5cm×0.8cm,有薄层包膜,切面实性略半透明;镜下瘤组织呈弥漫性、条索状或岛屿状,部分呈菊形团或腺管状,无双套层腺管样结构.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化:ckp(+),vimetin(+),Actin(+).恶性肌上皮瘤即肌上皮癌属罕见肿瘤,发生于上唇且年龄<50岁者则更为罕见.常因间变轻难与良性肿瘤区别.
作者:刘海萍;王星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社会进步、经济水平及卫生健康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1,2].为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将长春市64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如下.
作者:韩英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对50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508例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较为关键.
作者:刘利霞;王玉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分析206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结果: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结论: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立敬;高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对膝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护理LARS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8例,手术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或后交叉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早期病情康复.结论:对该种病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情况,及时作出个体化的调整,将护理工作做到位和做好,可以获得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梁梅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并对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观察.方法:将1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并对无创机械通气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BiPAP呼吸机常见问题有漏气、治疗失败、不耐受、胃胀气、面罩压迫及口咽干燥等,但多数病人经积极处理,终接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常见问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敬顺;李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健康指导的内容疾病知识指导: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特点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破坏内脏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作者:高思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总结轻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穿刺标本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轻度界面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小叶结构紊乱,汇管区炎症严重,出现重度界面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肝脏活检可以明确诊断和分期.
作者:刘萌萌;曹汴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本院的使用现状,对其中的不合理应用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0月注射使用抗生素处方896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使用频度靠前的有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传教育和执行,医师和药师需密切协作,推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跃明;付世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循证医学(护理)的能力方法:通过质性描述对医生、护士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探析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护理)知识方面存在认识不足、支持缺乏、自觉学习性差等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学会对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循证理论.结论:医护人员意识到循证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李莹;王泽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南卷柏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提升血小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平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