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燕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运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0年至今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256例,其中宫外孕90例,产后大出血16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抢救成功254例,死亡2例.
作者:邢孟琴;闫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四联递进联合治疗各型复发性外阴阴道炎疗效.方法:将门诊诊断为复发性外阴阴道炎的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患者)1773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四联递进联合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9.3%,对照组82.4%;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5.3天,对照组16.8天;治疗组使用乳酸菌素片,明显提高了阴道乳酸菌量,改善了阴道内环境;经过3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0.9%,对照组21.8%,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除消化道症状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四联递进疗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炎疗效好,疗程短、治疗器械简单、复发率低,可维持菌群平衡,是治疗各型复发性外阴阴道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玉萍;裴巧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19岁.间断性左下浮肿10天.CT表现:左肾中上极见较小重复肾,并见引流之重复输尿管明显扩张,中下段明显扩张膨大,膀胱影内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为5cm×3cm,边缘光滑.下位肾肾盂扩张积水,下输尿管下段见1枚大小约0.6cm×0.6cm致密结石影.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总结莫尔道嘎地区妇女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方法:对185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病和乳腺病普查.结果:宫颈糜烂、乳腺增生发病率较高,次之是阴道炎、附件炎、宫颈息肉、霉菌及滴虫性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癌,没有发现子宫脱垂病例.结论:要广泛宣传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广大妇女定期参加妇女病普查与科学诊治,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健康水平.
作者:王银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素B1(CyclinB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食管鳞癌组织、27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D1、CyclinB1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D1、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D1、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结论:CyclinD1、CyclinB1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重要分子学指标.
作者:秦云良;周志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社会进步、经济水平及卫生健康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1,2].为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将长春市64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如下.
作者:韩英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麻疹病毒对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对57例麻疹患者检测心肌酶进行分析.结果:57例麻疹病人中心肌酶异常占98.3%,心肌普遍受到损害,且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应列为麻疹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海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流动人口跨区域管理是中国目前结核病防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转出后,由转入地结防机构负责患者的后续治疗管理[1]流动人口由于流动频繁,转入地难以衔接.有的患者已到转入地继续治疗,病案却在网络上未接收,致使造成重复治疗,也迫使转出地登记患者丢失和转出地结防机构治愈率下降.有的患者二次流动,如何针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转出患者实施持续、规范的全程跨区域管理,需要转入地的结防机构大力配合与协作.
作者:刘采昀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丽科伟)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缓解、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开始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痛,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出现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安全性好,效果明显.
作者:黄诚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了解4~6岁幼儿的视力情况,筛选出低视力幼儿及早进行矫治,是防治幼儿眼病,保护幼儿视力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由医生指示,幼儿用手势表示视标方向,对4~6岁幼儿1862例进行检查.结果:年龄越小,视力不良率越高,视力程度越低.结论:在幼儿园定期进行视力普查,能及早发现斜视、弱势或近视的幼儿,使他们能在视力发育的佳年龄(5岁)矫治,对挽救弱视儿童的视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红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45岁.因腹泻在家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3次/日.次日全身起皮疹伴有剧烈瘙痒、发热而入院.查体:T 39.8℃.痛苦面容,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口唇及口腔黏膜可见多处疱疹,部分水疱已破溃有少许渗血.躯干及四肢可见豌豆至蚕豆大圆形和椭圆形水肿性红斑和丘疹.
作者:王道云;李云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通过长期大量的护理经验及护理心理、医患换位思考等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来强调治疗性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使用不同的方法沟通能够让护士主动护理,了解患者的想法,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奠定良好、友善的医疗质量的基础,只有加强和密切的护患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建立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
作者:范蜀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术中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瘘,其中2例在引流5天内胆瘘停止.其中1例为术后6天才发生胆瘘,再次开腹手术引流4周后胆瘘停止.单枝胆囊床下肝管9例,2枝1例.结论:LC术中在剥离胆囊床时要特别留意有无异常管道,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及肝门部放置白纱布以便发现不明显的胆瘘,胆囊取出后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及血管外的异常管道.术中发现异常应中转开腹.
作者:孔祥红;李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入选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是否>20ml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①治疗组:男17例,女7例;年龄44~73岁,平均51.6±6.5岁;出血部位:壳核19例,皮层下5例;出血量21~40ml,平均26.9±11.1ml.②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2~80岁,平均52.7±8.5岁;出血部位:壳核18例,皮层下6例;出血量在8~17ml,平均11±5.5ml.两组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谷晓林;梁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曾有复发性流产史、难免流产孕妇(孕龄6~11周)各30例分别行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检测.结果:β-HCG诊断难免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0%、50%、100%,孕酮则为25%、78%、36%、67%.结论:β-HCG是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一个有价值生化指标.
作者:莫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治外阴白色病变患者44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岁.病程<3年8例,3~10年32例,>10年4例.根据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1987年制定的新分类法[1]分为硬化性苔藓18例,鳞状上皮增生26例.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痹证是一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以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辨证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而在临床中这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近年来笔者对该类疾病患者应用中药败毒散加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旭;陈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惟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作者:王武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预防青光眼的复发,保存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门诊青光眼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情绪控制,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结论:有效控制了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预防了青光眼的复发.讨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青光眼的复发,减轻对视功能和眼组织的损害,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