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刘翠翠;付建梅

关键词:综合护理, 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就诊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180例遵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为6.7%、96.7%,优于对照组的32.2%、78.9%,P<0.05.结论 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2例,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相等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干预护理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护理组患者急性发作率10.9%,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0.4%(P<0.05),同时综合干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发作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作者:葛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婴儿抚触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低体重早产儿实施抚触方案对骨代谢的影响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早产儿56名,抚触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之上实施抚触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 抚触组早产儿的血骨钙素,血骨碱性磷酸酶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体重新生儿骨形成情况较差,通过对其早期抚触干预能够有效促进骨形成,对提升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朱丹;李军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在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治疗中予以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分析,对正畸修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前牙覆盖、面角及牙周袋深度均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治疗中予以正畸修复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穆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BL结合体验式教学在小儿肾脏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体验式教学在小儿肾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实习的105名本科护生,以实习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55)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n=50)采用常规教学模式+PBL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结果 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基础操作成绩、综合考评成绩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效果评价显示,研究组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掌握、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感悟理解能力等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可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动机,实习成绩,自主学习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有效提高本科护生临床知识掌握和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黎小芹;陈学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

    目的 探究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实施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治疗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68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开颅夹闭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实施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方案能够预防肿瘤破裂出血,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

    作者:李庆伟;闫晓枫;陈冠燃;张斓;王琳玺;程化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62例,研究组实施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12.90%,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32.2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并发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案能够在保证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效果,降低并发症出现率.

    作者:孙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开展PBL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本科生《临床肿瘤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现代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体系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在临床课程中开展教学整合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开展PBL课程整合的具体意义和实施方法,并对在《临床肿瘤学》PBL课程整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法和实施注意事项.

    作者:高文斌;王颖;闫俊辉;曹伟灵;张素琴;万岩岩;高春红;陈盛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重症患者重返ICU后的预后临床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重返ICU后的预后临床因素.方法 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500例ICU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例患者重返ICU监护(设为研究组),另485例未重返ICU监护(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有无输血、是否手术、APACHEⅡ评分、ICU监护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比对照组高(33.3%vs.3.5%,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造成重返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重返ICU、APACHEⅡ评分、输血、年龄.结论 造成重返ICU患者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患者重返ICU、年龄高、前次进入ICU输血以及病情比较严重.

    作者:廖银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价值

    目的 探讨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调经促孕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诊断辨证评分,治疗后1年怀孕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诊断辨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诊断辨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怀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调经助孕汤可以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症状,提高怀孕几率.

    作者:刘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将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四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有优势(P<0.05).结论 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梁廷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时期终止妊娠对妊娠期糖尿病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与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不同时期终止妊娠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90例,按照产妇终止妊娠的时期将本组的产妇分为A组(妊娠周期为28~36周)、B组(妊娠周期为37~39周)和C组(妊娠周期为≥40周).对三组不同时期终止妊娠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分析和研究血糖控制水平对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B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优于A组和C组(P<0.05);血糖控制理想的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妊娠周期为37~39周时终止妊娠临床价值及预后后理想,有效降低了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丽丽;井晓林;高永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信平台辅助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学生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学生均接受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微信平台辅助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时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学生出科时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辅助临床护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晓清;林巧椿;陈细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评价尿RBP、NAG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尿RBP、NAG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9月抽取30例正常体检者、32例正常孕妇、3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患者,使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患者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患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RBP和NAG水平比正常体检者和正常孕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患者的RBP和NAG水平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效果显著,诊断率高.

    作者:陈彦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D5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及意义

    目的 以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CD56阳性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以及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患者的CD5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其检测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56阳性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以及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结果 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56例患者为AML患者,20例为ALL患者.在AML患者中CD56的表达率为32.1%(18/56),在ALL患者中CD56的表达率为30.0%(6/20).与CD56阴性患者相比,CD33在CD56阳性AML患者中的表达率上升,而在CD56阳性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56的表达可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性意见.

    作者:李娟;汤荣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级麻醉系本科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两组:M组(n=20)和L组(n=20).分别进行医学模拟教学(M组)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L组).实习半年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教学效果.结果 M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L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M组在增加教学满意度、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同学间交流沟通方面均较L组效果更优.结论 在麻醉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中模拟教学较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增强麻醉实习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鸽;朱宇麟;王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均为一期愈合,经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无不良反应出现;术后恢复较快,完全负重时间为5.6~7.9周,平均(6.12±0.47)周;中前足功能评分88~100分,平均(94.2±1.26)分;VAS评分0~3分,平均(0.65±0.41)分.结论 在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预后良好.

    作者:黄晓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应用预见性运动护理,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及5 d时下肢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措施利于促进其下肢血流循环,达到预防、降低DVT发生的目的,促进其产后快速康复.

    作者:曹攀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使用慢性心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2.00%(36/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2.00%(46/5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力衰竭、恶性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以及心源性猝死等症状的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显著,能够减少并发症,比较安全.

    作者:王凤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专业人才实习能力培养

    根据临床需求及输血科安全管理,规范管理输血专业人才实习培养.以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输血专业方向4年本科专业资源为依托,结合高质量的国内与国际输血医学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改善输血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同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输血安全意识,确保患者输注安全有效,逐步改革传统临床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成熟、规范性临床输血专业人才实习的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实用性、适用性人才实习的培养模式.

    作者:于淼琛;段梦夕;刘丽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将60例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使用围术期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素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