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

刘慧

关键词: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儿童保健门诊接收20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10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措施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主要为患儿家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后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较理想,应推广采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 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ynamic ECG)与常规心电图(Routine ECG)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0例参与研究,均利用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测诊断,将两种检测结果 分成ECG组(常规心电图)和DCG组(动态心电图),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的缺血性ST-T异常改变检出率、阵发性房颤检出率、窦性停搏检出率、房室肥大检出率、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期前收缩检出率等6项指标检出率DCG组均高于ECG组(P均<0.05);DCG组阳性检出率比ECG组的高20.0%(70.0%vs.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检测各指标和常规ECG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二者无法相互取代,且DCG更加敏感的反映心电指标和阳性率指标,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临床治疗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艾丹;徐婷;熊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妇科术后腹胀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妇科术后腹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于2016年2—8月收治的80例术后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以及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够提高妇科术后腹胀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罗洁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40例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均有20例患者,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中,11例优秀、6例良好、3例尚可,优良率为85%;非手术组中,9例优秀、5例良好、4例尚可、2例较差、优良率为7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贺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VF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为(7.5±2.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73%(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娟;徐彦博;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药物治疗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干预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干预管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脑钠肽水平、住院率、心血管病事件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脑钠肽水平、住院率、心血管病事件率和死亡率各项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管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柏晓莉;杨新兰;高勇;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源CT彩色编码图在痛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索痛风不同的临床表现时DSCT彩色编码图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为DSCT诊断早期痛风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大医院和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科90例经明确诊断的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足踝关节和(或)双侧膝关节DSCT检查,比较有无高尿酸血症、有无痛风石、有无骨质破坏三组患者DSCT结果 阳性率.结果 三组患者DSC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DSCT彩色编码图成像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早期患者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早期痛风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秀林;张丽卿;张莉芸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路径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是住院医师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必经之路.而教学查房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进行有效医疗诊治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临床路径是将诊治思维过程程序化的一种诊疗模式.如能将临床路径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查房中,将有利于规范教学流程和住院医师临床思维,提高教学及医疗质量.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于2008年开始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疾病诊治过程中,所以我们以此为基础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查房中尝试借鉴临床路径的思维及运作方式进行新形式的教学查房活动.结果 在教学查房中引入临床路径后有以下成果:(1)住院医生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有所提高;(2)住院医师的自学能力及教师的带教能力均有所提高;(3)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更为清晰;(4)住院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利于住院医师全面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提高教学及医疗质量.

    作者:吴娜;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病1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循证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血液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2例出现CRBSI的PICC置管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开展循证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9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导管正常留置.另外3例因出现间断性体温上升而拔管,依照药敏实验结果 ,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达到正常水平,血培养结果 正常.结论 对于血液病PICC置管者,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CRBSI发生,改善患者治疗结果 ,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上外加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各个指标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等.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8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是2例,并发症发生率占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是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靖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管理模式在护理文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文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管理,将2016年第3季度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和第4季度实施PDCA管理后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中的前5类存在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他存在问题也相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文件质量管理,能降低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作者:龚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应用于手指再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在手指再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指再造的8例患者均应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再造手指均成活,术后随访半年,所有患者的再造手指都恢复了大部分触觉和痛觉,并恢复了一定的功能.有1例患者由于略臃肿进行了第2次整形手术,效果较好.结论 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在手指再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需要植皮,对外观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且安全可靠、供区隐藏、成活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冷双芝;宗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安宁护理接受度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安宁护理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8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其陪同家属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安宁护理接受度为60.1%,家属组为71.9%;影响因素主要是性别、年龄及对死亡的态度.结论 安宁护理的接受度较高,推行安宁护理服务同时需要加强死亡态度及安宁护理相关知识的普及.

    作者:路燕;张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红外线理疗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红外线理疗在骨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诊治的骨科患者中抽取78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39)应用红外线理疗予以干预,对照组(n=39)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平均VAS疼痛评分为(3.1±0.8)分,低于对照组的(5.9±1.4)分(P<0.01);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4%,低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 红外线理疗在骨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肺癌患者来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组,对照组共46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研究组共40例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80.4%,并发症发生率是43.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5.0%,并发症发生率是12.5%,两组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接受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临床中护理效果突出.

    作者:肖艳;曲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易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3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6.22±1.23)d,少于对照组的(10.82±1.06)d;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且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马慧;付新锐;马会清;刘玲;朱明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后切联合扩肛法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后切联合扩肛法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护士随机分配患者床位,单号床位患者进入实验组,双号床位患者进入对照组.实验组行改良后切联合扩肛法治疗,对照组行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切联合扩肛法治疗慢性肛裂治愈率高、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无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余显畅;钟雄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针灸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施行中医针灸治疗,按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想方式,兼具疗效与安全两大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自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