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在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分析

黄秀英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手术患者手术认知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患者手术认知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认知情况、遵医行为,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认知各指标得分均更高,术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手术患者手术认知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显著.

    作者:伏迎春;张慧锦;黄敏捷;康学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加强医学生普外科临床实习期间的临床思维培养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基本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理论开始联系实践的重要衔接阶段,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对临床医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医学本科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的带教实践经验基础上,认为在此期间,应该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严谨、协作、统筹、坚持的基本理念,通过讲座、查房、病历规范书写、参加手术、讨论等措施,加强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循证医学思维的基本思维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翟宏军;张心武;孙晓力;马双余;刘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妇科术后腹胀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妇科术后腹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于2016年2—8月收治的80例术后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以及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够提高妇科术后腹胀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罗洁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9例术中并发假体附近骨折病例,没有出现假体柄远端骨折情况,手术中进行了重新固定,共有23例患者术后合并假体周围骨折,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过3~9个月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屈曲度均超过了80°,Harris评分相比手术前明显提升(P<0.0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假体附近骨折的临床病因比较复杂,为患者提供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郎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管理的实施及价值评析

    目的 分析和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管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 将我院护理人员241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个时期,即分层管理实施前(2014年5月—2015年5月)与分层管理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分层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分层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值均优于分层管理实施前(P<0.05).结论 将分层管理措施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其能够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值得应用.

    作者:张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应用CNP对肺炎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儿科治疗的141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NP组、传统组,CNP组74例,传统组67例,护理后,对比两组肺炎患儿的恢复情况、肺功能与炎性指标.结果 传统组的MIF、MEF及25/PF低于CNP组,传统组的TGF-β1、TNF-α高于CNP组,IL-18低于CNP组.结论 护理肺炎患儿时,应用CNP能促进康复.

    作者:王光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带模型演练在提高产科实习生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带模型演练在提高产科实习生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实习学生,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历讨论等传统带教方式教学模式实习的学生60名,作为常规组;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以上方式加带模型演练实习学生60名,作为模型组,分析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参加实习考核的成绩,主要包括教研室满意评分、出科成绩、技能掌握、实习态度、沟通能力五项主要指标.结果 两组学生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学生教研室满意评分、出科成绩、技能掌握、实习态度、沟通能力分别为(83.05±5.11)分、(86.47±15.74)分、(83.25±5.14)分、(86.06±4.18)分、(76.03±11.47)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50±5.50)分、(73.58±10.66)分、(75.51±8.32)分、(79.32±8.33)分、(70.33±10.19)分(P<0.05).结论 使用实物模型演练带教可有效帮组实习生掌握产科实习过程中各种处理方式和流程要点,提高产科实习生的学习质量,相较于传统教学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作者:崔建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透析模式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后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各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51例)与腹膜透析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透析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钾离子、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3年存活率略优于血液透析组,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适应证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作者:李国祝;徐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脂检验.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0.9±0.6)mmol/L、(1.4±0.7)mmol/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血脂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冷文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1例大动脉炎病例的追踪报道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大动脉炎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发病率较高,遗传与免疫因素与其发病有关.主要累及育龄期女性,同时男女患者在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大动脉炎的表现不具有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大动脉炎目前尚不可治愈,但是坚持复诊和及时治疗、检查,可以预防其他多脏器的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佳辉;林雪莲;王在东;李晶;秦亚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妇产专科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产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的新方法,为提高临床药师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妇产专业学员培训过程中,将PBL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采用标准化病例进行教学,临床实践选择难度适宜的床旁真实病例进行带教,并基于病例进一步指导学员完成其他教学环节.结果 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培训效率,并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可用于妇产专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范围有限,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对其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钱懿轶;李晓甦;马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 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5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5例,其中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观察分析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干预后,对组间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方法 对41例IC开展早期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 中老年人为IC好发群体,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型多见,使用抗生素以及输液治疗,缓解率为100.00%.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浅溃疡形成.病理结果 :大部分病例显示为水肿,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或者高危中老年病患,如果出现突发性左下腹疼痛合并便血,应当警惕为IC,使用抗生素及输液治疗后,尽早实施结肠镜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作者:孙敏;屈霄;陆萍;邹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肽膜引导骨再生,研究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骨再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股厚度以及植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术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学生对录播反馈用于临床案例教学法的评价研究

    目的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处置水平.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五年级48名本科实习阶段学生的高级生命支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和录播系统相结合,并应用问卷针对教学方法可行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等18个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48名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在16个维度上实际的效果优于前期期望值(P<0.05).结论 该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于高级生命支持课程的掌握,适应我国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者:张锋;陆耀红;刘嘉祯;王道珍;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先天性缺牙应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缺牙应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制备牙齿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观察1年时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牙可以有效提高牙齿功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与美观度.

    作者:孙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易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塌渍疗法和结肠灌洗在慢性乙肝肝衰竭高黄疸治疗效果

    目的 探究中药塌渍疗法联合结肠途径治疗机中药灌洗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高黄疸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肝衰竭高黄疸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加中药塌渍疗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中药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纳差、腹胀、黄疸的缓解时间快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TBil、PTA等指标上升幅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途径治疗机中药灌洗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高黄疸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

    作者:李瑞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患者中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FTS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血压达标、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出院时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TS管理可降低EVAR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哲;赵惠敏;王丽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