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胃脘通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效果分析

袁菊萍

关键词:自拟胃脘通汤剂, 西药,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自拟胃脘通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来我院就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8例(2015年11月22日—2016年10月28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自拟胃脘通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半年后复发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5例,半年后复发例数为2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5例,半年后复发例数为11例;两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胃脘通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本院2014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纳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验组(55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55例)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90.9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36%),P<0.05;手术指标对比中显示实验组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唐彬;顾明志;蔡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骨科临床教学新领域——虚拟现实技术

    骨科临床教学不仅是口头传授理论与经验,更强调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三维重建骨科相关解剖结构,用于平时模拟训练,提升骨外科医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已成必然.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特点,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探讨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应用.

    作者:赵广;孙德日;崔岩;张治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儿腹腔镜疝内口关闭与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探究对比小儿腹腔镜疝内口关闭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标准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开放治疗)与治疗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与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确切,患儿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作者:张春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与术中各分型相比,术前CT三维重建对PER、PAB和SER、SAB型的Kappa值分别为0.78、0.82、0.80、0.77,一致性良好;术后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分型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置入适宜检出率明显优于DR检查,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方面准确可行.

    作者:许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 探究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照组应用鼻渊舒口服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比较,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3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6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人.研究学时为8学时,均由相同教师授课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操作考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4.29±7.91)分,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0.32±6.55)分,试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谭超;董巧稚;孙海燕;马丽珍;黄象安;林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总结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和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600例进行研究,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阳性新生儿进行复查,并分析新生儿听力损伤原因.结果 600例新生儿初步筛查听力能力不全96例,初筛阳性率16%;阳性儿在出生42天后进行复检,其中90例复检通过,复检通过率93.75%;确诊新生儿听力障碍2例,占总数的0.33%.剖宫产新生儿听力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新生儿(P<0.05).胎龄小于30周和30~34周出生新生儿听力能力不全发生率比35周胎龄以后新生儿高(P<0.05).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早期判断新生儿听力能力,及早进行干预,降低永久性听力缺失的发生率.

    作者:王继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患者(72.22%)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为(9.87±1.65)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4.28±2.50)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

    作者:翟大娟;崔家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的应用

    外科护理学实训课对医学院的护理学生来讲,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以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训课中,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控、低头族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实训课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学生的逃课率越来越严重,对实训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护理学生以后在医院实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作者:张小敏;郝丽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取我院36例颅脑损伤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0月—2017年2月,并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颅骨修补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治疗,将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继发性癫痫有1例、皮下积液有1例、切口感染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术,对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张成;徐相虎;马建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效果的循证研究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育,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方法 .方法 选择康复专业先后两届的临床实习8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安排10个月实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试验组在师资建设、临床教学模式及出科考核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用人单位问卷、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中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腹部B超,并将B超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检验腹部B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方面的价值和效果.结果B超检查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准确率为92.5%,化脓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为88.89%,坏疽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为85.71%,阑尾周围脓肿诊断准确率100%.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操作简单,准确率高,而且可以反复操作,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瑞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职业规划管理在国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职业规划管理培训的开展现状,为构建更能适应新护士职业发展、更为健全完善的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总结我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职业规划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目前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已普遍开展,但针对职业规划部分的培训还未形成规范,培训内容仍然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和护士职业规划都是护士入职的必经之路,若能将二者有效结合,使新护士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将能够更好地把医院发展目标与护士个人发展目标相互联系并协调一致,提升护士的组织归属感,更好地调动新护士的积极性.

    作者:古启启;杨路颖;夏美燕;程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后续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程序化护理措施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后续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切口长度(2.5±0.4)cm,平均手术时间(45.2±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1.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9.2±2.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少,而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从而提高了预后效果.

    作者:钱建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心率等,并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术前1 d时SAS评分、术前24 h心率,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15 min时SAS评分、术中心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生理应激和心理不良情绪,确保手术质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董红丽;陈岩;徐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胆手术胆瘘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按照治疗方式分组,40例对照组(非手术治疗)和40例研究组(手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状况,并对比讨论.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率,研究组(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胆手术胆瘘疾病建议在医生掌握各项手术指征状况下,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可确保治疗疗效,应用性较大.

    作者:张雄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67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采用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出血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进入我院进行剖宫产且出现出血状况的产妇共67例,对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对67例术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分析,有41例(61.19%)由于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其比例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47例(70.15%)患者治疗显效,19例(28.36%)患者治疗有效,1例(1.49%)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51%.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在临床中要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并且提供细致护理,制定预防对策,降低在剖宫产中出血的风险.

    作者:史丽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技术运用于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在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共40例作为临床对象,对照组为20例,观察组为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切除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技术实现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长,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对比,P>0.05.结论 针对复杂性阑尾炎治疗采取腹腔镜技术,能够将患者创伤减少,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作者:李茂;庞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