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生;谢志原
目的 观察与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患者(72.22%)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为(9.87±1.65)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4.28±2.50)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妇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后缩短其禁食时间的价值.方法 研究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妇科患者作为对象,抽选出731例随机分组:常规组369例于术后24 h予以食用流食,而治疗组362例则于术后6 h予以食用流食,再对两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4.76±0.86)d,排气时间(23.76±1.95)h,下床活动的时间(0.29±0.20)d,优于常规组的(7.23±1.12)d、(35.16±2.86)h以及(0.80±0.19)d,P<0.05.结论 对于接受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妇科患者,于其术后6 h左右予以食用流食,可使其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有效缩短,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佟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肝炎使用异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共103例,均是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52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慢性肝炎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突出,异甘草酸镁比复方甘草酸苷更加优秀.
作者:姜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55.00%),研究组危重并发症发生率(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以及心肌炎)为5.00%,低于常规组(30.00%),研究组的神经系统症状(NSS)好转时间、治愈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传统授课为基础(LBL)与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模式结合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0月进行实习的血管外科见习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使用LBL教学模式,研究组采取PBL联合LBL的教学模式,分析两组见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研究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与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PBL和LBL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见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
作者:钱爱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照组应用鼻渊舒口服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比较,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庆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总病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其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切口长度(2.5±0.4)cm,平均手术时间(45.2±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1.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9.2±2.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少,而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从而提高了预后效果.
作者:钱建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CT低剂量CT诊断,确定或近似肺部小结节的80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对经过双源CT低剂量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重建层厚度分别以1.0 mm和2.5 mm进行扫描,对肺小结节检出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组中重建层厚度为1.0 mm,2.5 mm的肺小结节毛刺特征、空洞特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周边界限清晰分明,分叶特征,钙化物检出成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中肺小结节厚度1.0 mm和2.5 mm的重建层边界特点,内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对已经确诊或有近似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双源CT低温剂量电子扫描时,2.5 mm厚重建层的辐射低剂量要比1.0 mm重建层时少.
作者:王兴顺;梅嘉;丁必彪;李慧;余玉盛;张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对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2).结论 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石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罗哌卡因PCEA联合塞来昔布口服用于创伤骨折下肢手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因创伤骨折需行下肢手术,要求围手术期镇痛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椎管内镇痛组和联合镇痛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对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满意度;椎管内镇痛组追加镇痛药物次数为3~4次,而联合镇痛组为0~1次,联合镇痛组围手术期疼痛评分低于椎管内镇痛组,联合镇痛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均有12例出现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罗哌卡因PCEA联合塞来昔布口服联合镇痛用于创伤骨折下肢手术,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项燚;郑自富;沈培;李俊标;崔玲;周晓丹;张美玲;胡志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及疑似耐多药肺结核的消毒隔离管理方法 .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院2015年8月9日—2016年12月27日的66例耐多药及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毒,观察组予以消毒隔离管理.观察两组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感染概率为0,总满意概率为93.94%,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针对耐多药级疑似耐多药肺结核,应积极采取有效消毒隔离管理.
作者:曹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
作者:翟大娟;崔家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研究组(核磁共振)与对照组(CT).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7.7%、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积液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较CT更高.
作者:张顺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03例,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策略.方法 对103例Glasgow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103例,住院时间3天~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43.0±1.6)天.根据GOS分类:治愈52例,轻残但生活能自理者1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7例.结论 采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率、治愈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误诊漏诊,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尽快合理处理并发伤是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同时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魏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对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研究,回顾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此次研究诊断使用的两种方式均是684段,以血管数字剪影当做诊断金标准来评价,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程度被低估和高估的均有18例,阳性预测值为99%,阴性预测值97.7%,Kappa检验K值是0.9316.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比较接近.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治疗方案.和传统的CT相比,其优势更多,准确率更高,可以将其作为传统的CT诊断替代物来使用.
作者:庄卫东;孙丽红;葛新然;仇晓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微信平台在腹腔镜医师教学的PBL教学实践.方法 对自2012年以来腹腔镜医生培训教学的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提出适合腹腔镜医师教学的PBL教学方案,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进修、规培医师71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一组用传统方法教学,学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完毕对教学效果进行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结果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组在学习时间及主动性、关键安全视图获得能力、独立手术胜任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方法教学组水平提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在腹腔镜外科培训实践中有效地保证腹腔镜医师教学质量并建立良好继续教育支持平台,全面提升其对腹腔镜外科的综合掌握能力.
作者:杨屹;刘阳;陈熹;吴涛;李顺乐;孙海兵;徐心;张金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文章分析了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不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超声科住院医师临床实践中的人文培训,始终贯穿以患者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超声科住院医师临床实训中的人文关怀的注意事项,小儿急诊超声检查中人文关怀的注意事项;超声诊疗过程中沟通技巧的培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患者准确、通俗、易懂的传递消息.
作者:李建民;王莹;任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确定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问卷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160名临床五年制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优良组、中等组和及格组,并进行3组问卷结果 的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定性的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入采访.结果获得152份问卷结果,回收率95%(152/160).自主学习的正相关因素是自我调控和学习策略(P<0.05),以及教学环境和学习动机(P<0.01).20名学生深入采访结果显示家庭、同学、教师、教育环境和学生自身5个方面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结论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因素必须在个人的基础上,才能减少抑制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谷绍娟;宋治;张如旭;黄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烧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5年3—6月的8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人,对照组3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方法带教,出科时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烧伤科护理带教中实施护理路径带教,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护生满意度.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