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

黄浒平;耿辉;须新涛;庄林渊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进展期近端胃癌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26)和近端胃切除组(n=32),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2年生存率低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能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生情况,延长生存时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为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对照组患者为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单方肿瘤比例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BO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微浸润(P<0.05).结论 全方位了解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能够提升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使诊疗水平提高.

    作者:胡艳玲;高卫平;刘云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开窗取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异位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输卵管切除术而言,开窗取胚术对于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术后患者的再次妊娠率高于输卵管切除术,但是同时异位妊娠率也低于输卵管切除术.

    作者:胡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护理观察分析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时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1日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其中,实验组治疗中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在我院检查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肌骨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行肌骨超声可见其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和滑膜厚度与对照组健康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肌骨超声可精准的观察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病变情况,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提供出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将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秀晓;吴圆圆;隋文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白细胞介素-1,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果 MIRI实际执行期间,是基于细胞因子(CK)的不断释放产生.对于其中的促炎因子IL-1,在期间的反应是通过介导炎症来完成,这样能实现心肌细胞凋亡以及NO合成,从而给心肌等机制带来较大损害,并加重MIRI.对于其中的抗炎因子IL-10,是基于抑制多种促炎因子、趋化因子来实现,在期间会产生下调MIRI的炎症反应,能够达到减轻MIRI的目的.结论 在MIRI的过程中,IL-1心肌有致损作用,而IL-10则对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梅攀;张少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筛查后有乳腺疾病的年龄≤40岁生育期女性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高频彩超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80.6%、19.4%,钼靶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71.0%、29.0%,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90.3%、9.7%.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均高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均低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彩超的敏感度高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低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生育期女性中,高频超声更具优势,其联合钼靶更能促进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度的提升和误诊率的降低,筛查价值更高.

    作者:任东;宋庆珍;高国伟;史鲁云;雷二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肠息肉择期行结肠镜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依从性及定期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且定期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情况有着显著影响,提升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率.

    作者:宗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从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45)在CT定位下采取微创穿刺技术进行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n=45)则予以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45±1.28)d,短于对照组的(14.29±2.67)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郑玉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结局观察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的差异,探讨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试产孕产妇4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8.89%,无子宫破裂,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63.67±33.34)ml、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Apgar评分(9.23±0.32)、产妇产褥病5.00%、产后出血2.50%、住院时间(5.89±1.08)天;对照组分别为(159.27±40.22)ml、2.22%、(9.30±0.29)、2.22%、0.00%、(6.04±0.98)天,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好产妇阴道试产指征的前提下,做好各应对措施的准备工作,实施阴道试产是可行及安全的.

    作者:徐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食管癌三种不同手术路径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三种手术路径优缺点,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5例接受不同手术路径治疗(左胸45例、右胸50例、微创腔镜路径4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3.8±38.5)min短于右胸组的(269.5±62.9)min及微创腔镜组的(272.3±52.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清扫淋巴结(23.7±5.1)枚多于左胸组的(15.9±4.7)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8.1±41.2)ml、术后3天总胸腔引流量(562.1±69.7)ml、住院时间(11.9±3.7)天低于左胸组(233.3±95.1)ml、(712.5±69.8)ml、(13.7±6.1)天,右胸组的(245.7±78.5)ml、(832.9±132.6)ml、(16.5±6.2)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高于左胸组的22.2%及微创腔镜组的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路径治疗食管癌切除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同,应根据手术前综合性评估,选择利于肿瘤及淋巴结完整切除,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的手术路径.

    作者:颜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PPTS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规模实施之际,培训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培训体系复杂、培训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培训质量受到住院医师个人能力、地区和培训单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个体化职业培训体系(personaliz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PPTS)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实践性临床教育,同样可以借鉴PPTS,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学员综合素质,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

    作者:雷少青;张琼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 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研究护理方法 以及护理效果,探究舒适护理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本次探究采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脱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显著性降低患者脱管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桂芹;勾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音乐疗法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

    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在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增效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地板时光疗法;研究组接受地板时光疗法和音乐疗法.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进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B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

    作者:聂曼蒂;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 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进行个体舒适化护理,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舒适化护理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病患身心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品管圈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品管圈活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9人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高职院校康复班学生宿舍管理效果这一活动主题,对我院高职康复班学生宿舍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高职康复班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效果由改善前的80%提高至改善后的104%.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高职康复班学生由初的被动管理转变成主动管理、执行者,科教部门的管理价值得到极大的体现,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效果大大提高.

    作者:袁松林;金琰斐;顾德林;王沁南;张伟;沈爱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医院的建设质量与学生实习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加强临床基地建设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目前教学医院的现状,结合第一临床学院多年在教学医院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作者:李曼霞;朱丹;罗天友;陈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共60例,采用532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共60例,采用激光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病例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

    作者:薛红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两组均给予同期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给予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玄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评定

    目的 探讨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急诊科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治疗效果;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预见组脑卒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预见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刘高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解析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点,如知识点众多、抽象、分布散;既有大体标本又有微观形态的认知与掌握;既包含传统的形态学认知,又纳入分子生物学等新的诊断及判定方法等.针对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拟对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总结了二者联合教学的优势所在,即有机的融合了基础与临床医学,又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学习内容等课下资源与课堂翻转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对二者结合后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对一线教学工作者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苗原;侯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