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梅
目的 将内镜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诊断和治疗的8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予以内镜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研究8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止血成功率为100.00%,护理满意度为97.50%.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用内镜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止血效果良好.
作者:朱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放射性肠炎是接受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标准策略.中药保留灌肠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等诸多优点,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单纯采用中药灌肠剂,或者中药灌肠剂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放射性肠炎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见,中药灌肠剂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形式多样,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且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很少.
作者:张慧敏;李振前;陈着;吴芬;杨梦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7月—2017年7月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氧代谢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系统.
作者:赵龙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感染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细节护理组(n=250)和常规护理组(n=250).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差错事故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节护理组患者的感染率为0.8%(2/25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0%(10/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组漏发药、发错药、打错针、操作错误、医嘱处理错误、护理记录书写错误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92.0%(230/25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4%(18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常规护理高,更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及护士的漏发药、发错药、打错针、操作错误、医嘱处理错误、护理记录书写错误几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白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组实施改变体位矫正枕后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产妇例数为17例,常规组中,自然分娩产妇例数为10例,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中,使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分娩方式,指导产妇借助侧卧体位有效的对枕后位进行了矫正,能够减少难产事件,有利于阴道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5%,高于对照组的60.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福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复杂性巨大肾结石的治疗方法 及开放手术在巨大肾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巨大肾结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A组)70例;开放手术联合术中肾镜超声碎石或气压弹道碎石组(B组)5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性巨大肾结石尤其是铸型肾结石,经皮肾镜治疗相对困难,应用开放手术联合肾镜超声碎石或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管习国;程应生;张志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级学生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传统临床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果 常规组学生的实践平均成绩为(68.78±6.22)分,理论平均成绩为(70.54±7.46)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平均成绩为(89.87±10.13)分,理论平均成绩为(90.10±9.90)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理论平均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果.
作者:刘芳;李连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对照组(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有效帮助冠心病患者活血化瘀,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品.
作者:杨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式,然后进入医院实习1个月,实习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及各项技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前访视、操作技能、常见问题处理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使学生更能适应麻醉工作.
作者:包文朝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招募本院186例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并同步招募60例健康对照人群.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血清,采用ELSIA方法对IL-10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IL-10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复发方面的评估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0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术前、术后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术后患者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01);肿瘤复发患者IL-10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IL-10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及评价复发风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秋环;李文靖;刘刚;郝亮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术后镇痛治疗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共60例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治疗,对两组患儿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整体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运用到小儿骨科手术中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儿来说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齐建飞;党委;万世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应用常规护理)与延续组(20例,应用延续护理).对比延续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延续组患者依从率(95.00%)相比常规组(60.0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出院半年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20.24±2.61)分]、生活质量评分[(109.62±6.54)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取延续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赵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促进医院护理团队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医院需在当前市场竞争力强大的环境下,重视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和护理质量提升,尤其重视对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确保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本院从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等方式加强护理团队建设,促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提高工作积极性,对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和落实安全管理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胡开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以及对比分析常规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两者的不同,期望能为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6月19日—2017年6月22日于本院的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儿科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展开分组,参照组100例儿科患儿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其余的100例患儿纳入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参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展开详细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管理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危险事件的发生机率,可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巧灵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苑文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3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2月—2015年2月应用实施护理标识前作为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护理标识后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工作各抽检36次,比较两组的工作质量、工作人员的理论成绩及实践能力.结果 观察组灭菌、洗涤、发放及包装工作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不但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促进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成绩及实践能力.
作者:周秀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我国目前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医院在救治时的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 不正常和复杂的性行为关系,身体抵抗力弱,生活环境恶劣和社会对该群体的歧视使得流浪精神病患者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结论 医院在对该群体的救治过程中要做好艾滋病的筛查和卫生工作,制定好艾滋病患者护理防治的预案,并加强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预防培训.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改进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6年1—11月急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症状、意识、皮肤,同时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及护理.结果 98例患者均在疾病发作6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再通82例,再通率83.7%.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加强对患者的急救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好,便于改善患者预后,对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俊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节点,选取给予传统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给予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以两组的急诊接诊时间、急救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急救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
作者:周广艳;楚丽芬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