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包文朝

关键词:早期, 接触临床, 麻醉学, 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式,然后进入医院实习1个月,实习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及各项技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前访视、操作技能、常见问题处理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使学生更能适应麻醉工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护理管理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左结肠癌患者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治疗方式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对我院29例接受自制套管经肝门取标本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开展研究,并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手术时间103~340 min,平均(242.0±13.2)min.患者出血量20~200 ml,平均(50.0±6.2)ml.无需要开腹手术病例,无发生并发症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了4~20个月的随访,有1例患者术后24~72 d时出现了肠梗阻,采取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其他复发和并发症病例.术后进行了Kirman排便功能分级,有25例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结论 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可以选择经肛门取标本的治疗方式,临床中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管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于桂春;强淑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式,然后进入医院实习1个月,实习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及各项技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前访视、操作技能、常见问题处理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使学生更能适应麻醉工作.

    作者:包文朝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护士,对于在医院就诊的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需要对护士的素质进行相应的提高与规范,以此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士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承担的主要工作为: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表现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以便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进行具体的疾病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操作步骤,以规范化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在护理危重病患者时,护士更是第一线的哨兵,她们随时注意着病情的变化,直接掌握着疾病的每一步进展与转归,为医生做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为准确及时的信息,这就需要护士的专业化.

    作者:杨金凤;吴凤华;邱菊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浅析高频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使用高频彩超进行评价的效果开展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颈动脉硬化和斑块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斑块产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IMT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63例检测出斑块,占78.75%;对照组中,24例检测出斑块,占31.58%,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多普勒检查价格低,无创伤,可重复,在临床中具有较多的营养,对预防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早期不稳定性斑块和脑梗死的检查首选.

    作者:赵小丹;葛树超;王连堃;张春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各43例.开腹组应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开腹组的总有效率为86.0%,腹腔镜组为97.7%,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吴大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传统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利弊探讨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妇产科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临床见习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将其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5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接受问题教学法,将两组见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见习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阿曼古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分层次管理对提高重症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对提高重症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科临床医师20名进行临床知识(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等)和实践(临床手术操作)的教学管理,实施管理3个月.观察实施管理前后的医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发生不良事件及医师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实施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9,t=5.412;P均<0.05);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0.0%)低于实施前(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P<0.05);实施后医师的满意度(95.0%)高于实施前(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5).结论 对重症科的医师的临床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重症教学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鑫;王瑞;杨立新;郁秀琴;古丽巴努尔·胡西塔尔;于湘友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日—2017年4月11日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基础性管理、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血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数值为(5.11±0.54)mmol/L,生活质量评分为(91.25±3.64)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为(25.65±2.54)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为(46.98±2.2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松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对照组(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有效帮助冠心病患者活血化瘀,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品.

    作者:杨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基于德国FH教学的临床药师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的带教模式初探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实践性非常强,其专业培训教育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临床药师参与基因个体化用药指导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文献阅读的形式学习,以实地考察观摩的形式,了解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给药的实际工作,以实际案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药物调整的带教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应用,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出满足医生及患者需要的专业临床药师队伍,为药物的个体化安全使用保驾护航.

    作者:郭韧;贾素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讨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住院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明确病变血管,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结果 将7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照责任血管和病灶分为近段组13例(17.1%)、中段组27例(35.5%)、远段组19例(25.0%)、混合组17例(22.4%).近段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其他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高脂血症发生率较其它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脑梗死常累及中段和远段;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抽烟史、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高.

    作者:程培丽;刘迎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ICU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ICU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ICU呼吸重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一次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一次撤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ICU呼吸重症患者撤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魏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级学生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传统临床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果 常规组学生的实践平均成绩为(68.78±6.22)分,理论平均成绩为(70.54±7.46)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平均成绩为(89.87±10.13)分,理论平均成绩为(90.10±9.90)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理论平均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果.

    作者:刘芳;李连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肛裂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 在肛裂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裂侧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括约肌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3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痊愈2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裂切除合并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肛裂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作者:李剑锋;李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改进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6年1—11月急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症状、意识、皮肤,同时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及护理.结果 98例患者均在疾病发作6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再通82例,再通率83.7%.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加强对患者的急救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好,便于改善患者预后,对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俊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新发房颤的临床治疗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新发房颤(AF)的临床特征,归纳转复情况与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确诊的AMI并发AF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心肌梗死位置和房颤发生率进行对比;参照房颤发生时间是否在1天内分为房颤早发亚组(24例)与房颤晚发亚组(26例),对入组患者采用胺碘酮等西药治疗.结果 入组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下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并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率高于房颤晚发亚组(P<0.05);房颤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率高于房颤早发亚组(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转复率较低,与无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结论 AMI并发AF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应得到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楠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苑文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高职校《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CBL联合PBL教学法在高职校《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2014级3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的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吴卓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肝胆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8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18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的平均总分为(88.7±3.04)分,对照组为(81.9±2.01)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在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临床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可行性强,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陈洁;黎乐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术前营养评估及宣教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评估及宣教对不同营养风险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拟行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RS2002评估情况及营养支持方案分为三组:低营养风险组40例,高营养风险观察组40例,高营养风险对照组40例,统计分析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营养风险对照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营养风险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短,高营养风险对照组恢复时间长,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高营养风险观察组短,高营养风险对照组长,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的白蛋白变化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营养风险观察组改善情况为明显.结论 以营养风险筛查为依据的强化营养护理支持治疗能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率,加快术后胃肠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韩聪;高搏;赵菲菲;殷美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