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石红霞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 深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患者产生DVT(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切实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36例高血压、脑出血且并发出DVT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实施有针对性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等。结果在这36例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中共有28例达到了临床治疗的理想效果且没有产生并发症,剩余8例自行放弃了治疗。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患者在术后应该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而实现临床预防目标,有效控制DVT并发症产生的机率,提升患者治疗的总体质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宫外孕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6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者占94.1%、恐惧占80.9%、孤独占47.1%以及抑郁占76.5%,有95.6%的患者希望能够得到心理护理。结论评估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地消除不良情绪。

    作者:卢伟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方法收集2014~2015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将PCI 术后5 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的患者定义研究组,>10%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结果两组PCI手术前、手术72 h CD62P和PA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可能与CD62P和PAC-1血小板活化水平高低有关,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后会增加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创新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

    医学人性化、人文化的回归要求医学教育融入和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对医科大学教育理念、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学生人文素养养成规律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人文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建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一二三”模式,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公民志愿者行动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合一。

    作者:王天秀;吴江生;黄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护、技合作在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技合作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患者从入院、术前、康复期、出院前的指导,在一系列的护理和专业康复师的协助下完成康复训练。结果提升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2015年调查样本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376例(97.2%),治疗护理满意度:370例(95.6%),对护理满意度:381例(98.4%),对医生满意度:375例(96.9%),对康复师满意度:379例(97.9%);与2014年同期同数量样本比较健康教育满意度:366例(94.6%),治疗护理满意度:356例(92.0%),对护理满意度:367例(94.8%),对医生满意度:363例(93.8%),对康复师满意度:370例(9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医护技合作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对临床的满意度。

    作者:薛慧;曲宝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娟;王慧;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风险管理实施前(2014年6~12月)和风险管理实施后(2015年3~9月)两个时段患者各360例,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分析两组手术室护理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77%,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1%,观察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例投诉事件(2.22%),1例纠纷事件(0.55%),对照组中38例投诉事件(22.11%),35例纠纷(19.4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手术室风险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医务人员可识别、评估、处理及控制风险,大大降低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提高医疗质量及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泉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5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外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8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内外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睡眠质量评分[(4.30±0.86)分]等均优于对照组[76.74%;(10.80±1.25)分](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理想。

    作者:孔令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

    目的:探讨采用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7例作为研究的A1组(观察组);临床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纳洛酮;同期选择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7例作为研究的A2组(对照组);临床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加以对比。结果在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两方面,A1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优于A2组(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采用纳洛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社交能力显著提高,将患者的智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加以改善。

    作者:王利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为患儿营造和谐、关怀及舒适环境后的满意度为97.50%,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依从率78.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患儿住院期间,为患儿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注重交往礼仪,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刘琼帆;赵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24%)、空腹血糖水平[(5.45±0.86)mmol/L]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73.81%;(6.96±0.91)mmol/L ](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

    作者:张英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脘痛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胃脘痛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门诊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给予胃脘痛方,中药加水煎煮两遍,每天服用3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其中痊愈106例,痊愈率70.7%,显效39例,显效率25.3%,有效4例,有效率2.7%,无效1例,无效率0.7%,总有效149例,总有效率99.3%。结论应用胃脘痛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小儿哮喘的对比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基础伴随疾病为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分别为6%、2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控制儿童哮喘症状更为肯定,能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车明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是95.7%和9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5%)和满意度(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切除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切除术运用在萎缩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因患有萎缩性胆囊炎而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7例患者为对象,对其施行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探究治疗成效及有关情况。结果57例全部顺利结束LC术,没有中途转成开腹手术者。术后的24 h内患者肠道蠕动功能得以恢复,住院时间平均(7.0±1.02)d,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LC术运用在萎缩性胆囊炎的治疗中时,手术操作者需具备较强的镜下观察、解剖技能,并顺利开展术中Calot三角解剖操作,以提升预后效果。

    作者:田勇涛;于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分析

    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胆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给予X线摄影和磁共振增强CT检查,将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摄片质量。结果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为96.0%,X线为76.0%,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P<0.05),且显像更为清晰。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于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图片清晰易判断。

    作者:刘建辉;刘欣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与X线钼靶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例纳入本研究,分别采用X线钼靶以及高频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并进行鉴别诊断,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经单纯高频彩超检查结果(72.0%)虽略高于单纯X线钼靶检查结果(54.0%),但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乳腺癌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吴昊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结果,探讨超声在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入选病例的超声声像图,观察患者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下血流信号的显示情况。结果超声确诊及倾向诊断病例共计115例,诊断符合率91.37%。结论以超声检查乳腺纤维腺瘤准确率较高,但诊断应注意鉴别其他乳腺类疾病,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超声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成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意义评析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结果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春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测患者各临床指标数据。结果经过造影查明,单支病变患者达42例,2支病变者87例,3支病变者51例。经过治疗,共17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5.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1%(11/180),术后心绞痛缓解率为96.11%(173/180)。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

    作者:刘国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