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临征;张金霞
目的: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帕金森患者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2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有14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5例患者有所好转,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通过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30例脑挫裂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挫裂伤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结论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出现脑疝征象时,应开颅探查及行去骨瓣减压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诊治的1240例骨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换则会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7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2%,对照组为12.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8.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眼科护生带教模式改革创新。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临床实习的36名护士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实行临床带教的改革目标教育,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结果通过在眼科病区的实习,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结合临床的实践下,使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够都有效提高,成为了较为合格的护士。结论对眼科护生实行带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李海霞;潘亚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采取皮下乳腺切除术对严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患有严重乳腺增生症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皮下乳腺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严重乳腺增生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皮下乳腺切除术,可以对该病起到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反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解洪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14年,房山区第一医院护理系统开展了以“创新护理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五比五看”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定经验。本文主要从基本做法、取得成效和经验体会三个方面介绍了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深度思考。
作者:张蕾蕾;田双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实验组和对照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显著,此类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患者的恢复较快。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科学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出符合高职高专所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目前在医学院校中有着较高的呼声。而在大部分医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能够有效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需树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杨旭;赵明君;刘春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诊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止咳、平喘、化痰治疗,参照组给予氨溴索,试验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汪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46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69.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于治疗COPD能使治疗效果得到加强,将二者联合治疗COPD应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魏会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选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Hcy、IMT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海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38名儿科实习医生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后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实习医生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亚君;李晓辉;张国利;刘卓琼;张剑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和口腔黏膜病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总结,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和恶性淋巴瘤等三种疾病的生理病理来探讨这两类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作者:孙杜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免疫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2014年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及其8~12月龄婴儿342对,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完成调查表。对所得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组的婴儿感染率高于联合免疫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婴儿应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
作者:高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成人麻疹住院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给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体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退热时间、退疹起始时间、基本退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蔡丙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培训心内科医师通过心电图快速准确定位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方法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室性早搏,集中于左,右室流出道及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术前通过心电图准确预判室早的起源部位,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量,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及假设推断相结合的方法预判室早位置,再根据术中实际标测靶点位置,分析术前定位准确或失败的具体原因。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16名医师接受了培训。结果16名医师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分别为6,8,2名,所有医师均在3个月内熟练掌握了流出道室早的定位流程,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准确率超过90%。结论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结合假设推断及术后对照分析的方法,循序渐进,可有效增强医师对流出道室早定位的准确性。
作者:时向民;陈福坤;梁卓;李健;辛倩;林琨;国建萍;单兆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肾结核患者的CT诊断价值及误诊因素。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肾结核38例,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9例接受CT检查,对照组19例接受B超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并对CT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肾结核患者CT诊断价值较大,应引起重视,加强误诊分析,提高准确率。
作者:郭艳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现代医疗过程中,不仅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药物应用的经济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药物的费用、治疗时间以及药物的效果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佳的给药方案。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感染药物,且均有口服吸收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分别对三种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成本与效果的比进行计算比较,从而获得疗效与安全性俱佳且成本合理的治疗方案,是研究的终目的。
作者:周辉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不同患者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需要实施流产的患者,按照患者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观察两组患者流产后的临床特征及表现,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流产方法,人工流产组34例患者均为完全流产,药物流产组完全流产为30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流产方案,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春柏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