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及突聋的治疗

朱能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DSA,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对突聋的治疗意义.方法:对突聋患者施行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并对结果阳性者给予东菱迪芙溶栓及药物扩容解痉治疗.阴性者仅予扩容解痉治疗,并对比分析既往无DSA检查的突聋非选择性扩容、解痉、溶栓治疗效果.结果:DSA组有效率为93.3%,近期治愈率为73.3%.非DSA组有效率为88.3%,近期治愈率为65%.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对指导突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我国已建立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主要还是着眼于对各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的宏观评价,而对研究生教育子目标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却很少.教学质量评价主要由各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自行开展,然而在实际评价活动中存在诸多缺陷.鉴此,研究者根据高等教育评价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将研究目标要素逐级进行分析,并应用德尔裴法确立项目,构建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作者:汤磊;唐国瑶;陈晓明;卜晓明;陈志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完善教学督导评估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作者:刘水文;刘章华;李保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数字化与影像专业教学改革

    伴随着数字化医学影像科的诞生,作为面向社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医学影像高职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将增加医学影像数字化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为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强化师资培训、增加设备投入,以适应当今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快速发展.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教育实习护生预防针刺伤的对策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经此途径传播.由于实习护生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可能发生针刺伤的机会更多.为此,作者对216名实习护生在5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生针刺伤86人次,发生率为39.8%,其中59.3%被污染针头剌伤.结论:护生实习前做一些防护及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作者:泮显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傅朱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引导-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班主任的角色也必须进行重新定位,由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和引导者转换,成为大学生人生目标、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作者:范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努力提高实验动物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手段,其标准化程度关系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我中心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和标准化的动物实验条件,开展动物实验规范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动物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

    作者:陈民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学女生肥胖成因及调节措施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代谢脂肪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和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女生肥胖者人数和比率均有增长的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积累,阐述女大学生肥胖实际成因及调节体重的相应措施,为广大女大学生改善体型,树立自信心提供参考.

    作者:汪德华;胡振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浙江省乡村医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浙江省乡村医生的现状,探讨解决浙江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3个市、9个县(区)、27个乡镇、81个行政村586名乡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浙江省乡村医生队伍学历层次严重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梯队,临床专业知识水平低,地区间年龄、学历分布不均匀.结论:浙江省乡村医生现状不能满足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建议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全日制大专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等措施加以解决.

    作者:邹立人;沈清;朱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学英语中某些非否定词的否定用法

    英语中有些词从形式上看不像是否定词,但它们有时表达否定意思.本文以医学英语例句说明在医学英语翻译中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了解一词多义的特点,从而准确地表达出原文中否定意义.

    作者:吴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用碘盐的利弊分析

    众所周知,食盐碘化是预防和控制碘缺乏所致流行性甲状腺肿的一线公共卫生手段[1,2],因为碘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含碘量约为15~20mg,主要从食物中摄取,摄入的碘100%从胃肠道吸收,其中90%经尿排出,10%经粪排泄.甲状腺有浓集碘的功能,甲状腺内碘浓度大约是血中碘浓度的40倍,占全身总碘量的70% ~ 80%,而甲状腺浓集碘的主动耗能过程,受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

    作者:邹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突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及突聋的治疗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对突聋的治疗意义.方法:对突聋患者施行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并对结果阳性者给予东菱迪芙溶栓及药物扩容解痉治疗.阴性者仅予扩容解痉治疗,并对比分析既往无DSA检查的突聋非选择性扩容、解痉、溶栓治疗效果.结果:DSA组有效率为93.3%,近期治愈率为73.3%.非DSA组有效率为88.3%,近期治愈率为65%.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DSA对指导突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见习的教改与实践

    以往的临床见习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分段式临床集中教学的见习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灵活运用,同时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棣华;陈亚岗;耿晓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物对兔血压影响实验常见操作错误分析与措施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使用Medlab(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传出神经药物对血压影响的实验中,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操作错误,在实验前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实验中的巡视与及时的纠错,使实验成功率从开始的55%上升到现在的97%,从而大面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者:俞朝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电学专业的创建、现况及展望

    对心电学专业的创建及9年的教学进行回顾与分析.实践表明,针对从事心电学专业的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设置心电学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心电学专业人才十分必要.学生通过2年医学基础课及心电学专业课的学习,1年临床实习,毕业后基本能适应县、市及省级医院相应岗位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心电学专业应审时度势,适时开办本科层次.

    作者:潘大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通过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法的实践,证明了该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具有更好的优越性.文章阐述了在病理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课件以外,还应采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卢海英;谢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英语应用能力的培训体会

    为了提高临床护士的英语应用能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对自2001年5月至2002年9月在本科室工作的9名护士开展了每日英语交接班、临床英语对话、阅读国外文献等英语学习的活动,以解决临床护士学习时间少,传统哑巴英语教学基础的难题.实践表明,结合专业工作学习英语是帮助临床护士快速掌握专业英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在医学生中进行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知识教育的价值

    对240名在职医护人员和临床医学、法医学专业学生关于医疗纠纷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纠纷相关知识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正确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永良;朱建华;夏显东;李永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筛选生物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为提高生化实验的教学效率,从生化实验的目的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对生化实验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提出建议性的筛选方案.

    作者:臧宜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与临床检测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的产生使耐药菌株形成更多、耐药谱更为广泛,自1982年发现至今已有百余种.ESBLs多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菌.其耐药机制可通过基因突变、增强子或启动子效力增强等方式形成.临床实验室可通过药敏推测法、双纸片协同试验、Vitek测试法、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产FSBLs菌株的蔓延和流行.

    作者:阮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教育研究室